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概念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的临床征象。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继发性者则因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动脉病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和嗜铬细胞瘤等引起。中医药治疗以原发性高血压为主,兼及部分肾性高血压


高血压总由阴阳失调、痰瘀互结所致。初期以肝阳上亢肝火上炎为主;中期则可呈肝肾阴虚、阴虚阳亢为主;后期可见阴损及阳、阴阳两虚、痰瘀互结、风阳内动者。值得注意的是,痰浊中阻、瘀血阻络之证,与心脑血管病及心衰、肾衰等合并症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且常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在中医证治过程中必须予以重视。


在治疗上,高血压实证多责之于肝,肝火、肝阳、肝风可分别予以清肝、潜阳、息风,并需顾及肝气的疏泄条达,疏肝、和血之药不可少。高血压虚证多责之肾,滋阴与潜阳同用于阴虚阳亢,滋肾与养肝同用于肝肾阴虚,温肾阳与滋肾阴同用于阴阳两虚。其中,又必须根据临床表现,及时适当地选用活血化瘀、化痰泄浊之剂。


高血压中医药治疗,可根据临床分期、证候表现和相兼症状来选方用药。目前,主要有两种思路,一是选用具有降压药理作用的药物,二是选用符合传统证治规律的方剂。若两者结合,则可提高临床疗效。一般而言,轻、中度高血压可单纯选用中医药、针灸治疗,重度高血压尤其是有合并症的,往往要配合西药治疗。

鉴别与治疗

【证治方药】


(一)肝火上炎

1.临床表现:头目胀痛眩晕,收缩压因情绪因素而波动升高,情绪稳定时常可恢复正常,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胸胁不舒,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病因病机:病变早期,情志不遂,肝郁化火,肝火上炎。

3.治法:清泄肝火

4.方剂龙胆蒺藜汤(施今墨方)加减。

药物:龙胆草6〜10g,白蒺藜10g,桑叶10g,菊花10g,白薇10g,丹皮6〜10g,黄芩10g,夏枯草10〜15g,苦丁茶10g,赤白芍各10g,甘草6g。

方义:龙胆草、夏枯草黄芩、苦丁茶清泄肝火赤芍丹皮凉血清热,白蒺藜白薇凉肝息风,桑叶菊花清利头目,白芍甘草缓肝调中。

加减:口苦心烦头痛目赤,热盛者加寒水石石膏清热泻火。小便黄者加车前草泽泻清利,大便秘者加生大黄决明子通便。胸胁不舒,情绪波动者加小剂量柴胡枳壳,合白芍甘草四逆散(《伤寒论》),有疏肝解郁作用。头晕目眩,血压波动不定,加石决明钩藤息风定眩。口舌干燥,热盛伤阴者加生地玄参养阴清热。

5.变通法:心肝火旺,心胸烦热,溲黄便秘者,可用凉膈散(《局方》)加减,清上、中焦热以泄热降压。药用大黄、玄明粉、竹叶、山栀、连翘杏仁甘草,酌加莲子心黄连。如见肝郁血虚,脾胃不和,肝火不甚者可用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加减,疏肝和血、清热泻火,并可酌加连翘菊花等。本证尚可长期用菊花野菊花泡茶饮用,有清泄肝火、降压明目效果。


(二)肝阳上亢

1.临床表现:头晕目眩,头重欲仆,头目胀痛,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持续升高,遇郁怒、劳累加重,面赤颧红,心烦失眠,下肢酸软轻浮。舌红,脉弦。

2.病因病机:肝肾阴虚,不能制阳,肝阳上亢。本证在高血压中常见,中后期亦有出现,常为中风、冠心病等合并症发作之前期阶段。

3.治法:平肝潜阳。

4.方剂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加减。

药物:天麻10〜15g,钩藤10〜15g(后下),石决明30g(先煎),牛膝15〜30g,桑寄生15g,益母草15〜30g,杜仲15g,茯神15〜30g,黄芩10〜15g,山栀10g,菖蒲10g,车前草15〜30g。

方义: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潜阳,息风定眩以治标。牛膝桑寄生杜仲补益肝肾以治本。山栀、黄芩泄热,茯神、菖蒲安神,益母草车前草有活血、利水降压作用。该方根据降压药理研究结果组成,又符合中医证治规律,是高血压常用代表方之一。

加减:目赤口苦心烦头痛肝火盛者加夏枯草丹皮凉肝泻火。下肢酸软,目干涩糊,面赤颧红,五心烦热,舌红无苔,兼阴虚者加生地玄参枸杞子、菊花滋阴清热。肢体麻木豨莶草鸡血藤祛风通络,颈项板紧不舒加葛根舒筋通脉,失眠不安加夜交藤柏子仁安神。头重欲仆有肝风征象,加羚羊角菊花息风清热。兼见瘀血者加丹参红花化瘀,兼痰湿者加泽泻白术、南星、半夏利湿化痰。

5.变通法:若下虚上实者,可用建领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以镇逆平冲,药用代赭石龙骨牡蛎生地白芍山药牛膝柏子仁等,牛膝、赭石必用至30g以降逆平肝,若体实便秘可加大黄,兼瘀者酌加桃仁丹参,此张锡纯成法。或用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亦镇逆平肝之剂,药如牛膝、赭石、龙骨牡蛎龟甲白芍玄参天冬茵陈川楝子等,痰多加胆南星,心中烦热加石膏,尺脉虚加熟地、萸肉。值得注意的是,平肝潜阳药常用龙骨牡蛎龟甲石决明代赭石以镇潜,天麻钩藤以平肝,但必须配合牛膝桑寄生杜仲之温养,或玄参生地天冬白芍之滋阴柔肝,是标本兼顾之法。牛膝疏补肝肾,又能祛瘀活血,一药两用且引药下行,故必大剂投之。


(三)痰火内盛

1.临床表现:头重胀痛,头晕目眩或昏蒙,胸闷泛恶多痰,纳差腹胀,心烦易怒,失眠多梦,或嗜睡鼾眠口苦或黏腻,小便黄,大便秘结。或形体肥胖,或检查有高脂血症舌胖,苔厚腻、水滑、上罩黄色,脉弦滑数。

2.病因病机:嗜食肥甘,或禀赋痰湿,痰湿、肝火蕴结,久而不去,上扰清空。本证可兼杂在其他主要证候中,出现于高血压各期。

3.治法:清热化痰。

4.方剂清气化痰丸(录自《医方考》)合黄连温胆汤(《六因条辨》)加减;

药物:全瓜萎15〜30g(打),黄连6〜10g,黄芩10~ 15g,石菖蒲10g,竹茹10g,胆南星10g,法半夏10〜15g,化橘红10g,茯苓15g,桃杏仁各10g,枳实6〜10g。

方义:瓜萎化痰清热,合枳实宽胸理气。黄连黄芩清热,桃仁杏仁润肠,菖蒲、胆南星、半夏化痰浊,竹茹陈皮和胃降逆。

加减:胸闷心痛加薤白宣痹通阳,即合瓜萎薤白半夏汤(《金匮要略》)用。头重如蒙加苍术荷叶,口中黏腻加藿香佩兰,为芳化泄浊之品。兼有高脂血症者,加山楂僵蚕泽泻槐花,凉血化痰、祛浊降脂。兼肝阳上亢,血压过高时,可加牛膝钩藤天麻石决明,即合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用以平肝。若大便秘结、数日一行,可加生大黄、玄明粉,通便泻火以降压。痰瘀互结,酌加丹参红花葛根活血化瘀。

5.变通法:大便秘结、痰火上扰,热象重时,可暂用当归龙荟丸(《宣明论方》)清热泻肝、通便降逆,药用黄连黄芩大黄、山栀、龙胆草、当归芦荟等。若头晕沉重、目眩耳鸣,肢体困重,或如坐舟车、天旋地转,呕恶清涎,苔白腻,脉沉滑,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涤痰化湿;平肝定眩,方即二陈汤白术天麻,可加入泽泻、胆南星。


(四)肝肾阴虚

1.临床表现:头晕目眩,耳鸣脑空,手足心热,心烦失眠,腰膝酸软,面红烘热,易汗出,舒张压增高长期不降。舌红少苔或光剥,脉细数。

2.病因病机;肝阴虚则目眩头晕,肾阴虚则腰酸耳鸣,阴虚而内热,故心烦、手足心热、面红烘热。是属高血压中期,血压持续不降,但尚稳定。

3.治法:滋补肝肾,养阴凉血。

4.方剂:杞菊地黄汤(《医级》)合二至丸(《证治准绳》)加减。

药物:枸杞子10〜15g,菊花10〜15g,山萸肉15g,生熟地各15g,山药15g,丹皮10g,泽泻10〜15g,茯苓15〜30g,牛膝15g,旱莲草10g,女贞子10g。

方义:山萸肉、熟地山药滋补肾阴,泽泻茯苓淡渗利湿枸杞子、菊花、旱莲草、女贞子养血柔肝,丹皮生地凉血清热,牛膝引药下行。

加减:阴津亏损,口干烘热汗出,便秘者,用大剂生地麦冬玄参,即合《温病条辨》增液汤,养阴生津。腰膝酸软加川断、桑寄生杜仲补益肝肾,且有降压作用。下肢浮肿,小便不利者,加车前草益母草利水消肿。若兼见瘀热加赤芍丹参,既能凉血又能活血。

5.变通法:若既有肝肾阴虚,又有肝阳上亢表现时,当根据标本虚实之主次轻重不同斟酌选方用药。肝肾阴虚为主,一般症情尚稳定,可以杞菊地黄汤(《医级》)为主。肝阳上亢为主,多见头目肢体及全身症状,常有中风等合并症之先兆,当用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为主。亦可两者交替应用,以缓图治之,标本兼顾。


(五)阴阳两虚

1.临床表现:头晕目眩,精神萎靡,神疲乏力,心悸健忘脑空耳鸣,腰膝酸软,短气胸闷,足凉而手足心热,或下半身冷、上半身热,或面颊、目下黯黑灰滞,或颧红升火,夜尿多,时而面浮足肿,男子阳痿阴冷遗精早泄,妇女月经不调、性欲淡漠。舒张压持续升高,顽固不降,用药效果不显著。舌质红瘦或淡胖,脉沉弦或细数。

2.病因病机:肝肾阴虚日久,渐而阴损及阳,阴阳两虚而失去平衡状态。故时而阴虚内热为主,时而阳虚外寒为主。本证多见于高血压后期,常合并心、肾、眼底、血管及脑合并症。

3.治法:补肾气,滋肾阴,温肾阳

4.方剂地黄饮子(《宣明论方》)加减。

药物:生熟地各15〜30g,玄参15〜30g,山萸肉10〜15g,川石斛10〜15g,麦冬10~15g,五味子10g,石菖蒲10g,炙远志10g,巴戟天10〜15g,.淡苁蓉10〜15g,杜仲15g。

方义:巴戟天、苁蓉、杜仲肾阳,生熟地玄参、山萸肉补肾阴,石斛麦冬五味子养阴敛液,菖蒲、远志安神养心。

加减:若阳虚形寒足冷,加附子肉桂温阳;若年高患者舒张压持续不降而气虚者,加生黄芪陈皮补虚益气。若兼瘀血者,加丹参益母草红花化瘀。夹痰浊者去生地玄参麦冬石斛、苁蓉以免呆滞,加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化痰。

5.变通法:更年期高血压,不论男女,阴阳两虚者,可用二仙汤(经验方)加减,药用仙茅、仙灵脾、巴戟天温阳,知母黄柏泻火,当归白芍生地养血,酌加枸杞子、五味子女贞子菟丝子补肝肾。若面浮足肿,动则气短、心动悸,面色黧黑灰滞,用真武汤(《伤寒论》)加减,温阳利水,药用附子白芍白术桂枝茯苓泽泻益母草泽兰。又有用杞菊地黄汤加附子者,附子用少量以引火归原,助杞菊地黄丸之补肾养阴。如阴阳两虚,伴见肝郁者,可用金匮肾气丸逍遥散交泰丸加减,药用柴胡白芍白术茯苓黄连牡蛎肉桂附子熟地山药、山萸肉、杜仲,亦为高血压治疗之变法。


(六)肝风内动

1.临床表现:头晕目眩,如坐舟车,行走飘浮,肢体麻木,两手震颤,或半身肢体无力。面红目赤,心情急躁,便秘尿黄,舌红尿黄,脉弦数、滑数为实;肢麻肉瞤,烘热升火,视物模糊,脉细数而弦,舌红少苔为虚。

2.病因病机肝阳上亢,肝用过强,升动无制,化火生风,表现为风阳上扰之实热证。肝肾阴虚,阴不制阳,水不涵木,虚风内动,表现阴虚精亏之虚热证。实者易夹痰、瘀,虚者则必阴虚。本证为高血压急性发作,脑卒中之前期。

3.治法:肝风内动宜平肝息风,实者以清热凉肝,虚者须滋阴潜阳。

4.方剂

(1)风阳上扰之实热证,用羚羊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合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

药物:羚羊角1.5〜3g(分冲),钩藤15〜30g(后下),桑叶10g,菊花15g,白芍15g,生地15〜30g,茯苓15〜30g,代赭石30g(先下),生牡蛎30g(先下),牛膝15〜30g,天麻15g,石决明30g(先下)。

方义:羚羊角钩藤凉肝息风,桑叶菊花清热,白芍生地养阴柔肝,天麻平肝定眩,茯苓安神养心,代赭石石决明牡蛎镇逆平冲,牛膝引药下行。

加减:肝火旺者,加夏枯草、山栀、丹皮连翘清肝,甚者加牛黄清心丸1粒、日2次清心开窍、泻肝醒脑。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玄明粉通下泻火。夹痰热者,加礞石大黄黄芩枳实,即合礞石滚痰丸(王隐君方),泻热逐痰。

变通法:若风阳上扰,四肢抽搐神志昏迷,则用息风定痉、开窍清热法。用羚羊角钩藤汤合犀角地黄汤(《千金要方》)加减。羚羊角3g(分冲),水牛角30g,生地30g,白芍15g,丹皮10g,钩藤30g(后下),全蝎5g,娱蚣2条,天麻15g,水煎日服 2剂;另以紫雪丹每次2g化服,日2次。

(2) 阴虚风动之虚热证,用大定风珠《温病条辨》)加减。

药物:生地15〜30g,麦冬15〜30g,玄参15〜30g,白芍15g,龟甲15〜30g(先煎),牡蛎15〜30g(先煎),炙鳖甲15〜30g(先煎),五味子10g,火麻仁10g(打),山萸肉10〜15g。

方义:生地麦冬玄参滋阴清热、增液生津,牡蛎鳖甲龟甲潜阳育阴,山萸肉、五味子白芍酸收敛肝,火麻仁润燥通便。

加减:肢体麻木筋惕肉瞤,两目模糊,为肝阴血虚者,加当归、首乌、桑根子、枸杞子养血柔润。夹有血热者加丹皮赤芍凉血清热,瘀血者加益母草丹皮丹参凉血活血。有痰热者加天竺黄石菖蒲、胆南星,井去麻仁、五味子、山萸肉、白芍等,以化痰清热。

5.变通法:虚风内动者轻则用加减复脉汤(《温病条辨》),重则用大定风珠。但其本在阴精亏损,故必用生地玄参麦冬增液,待症情平复时,可用左归丸《景岳全书》)滋肾养阴,加息风平肝药以缓图调理。


【简易方药】


1.丹皮12〜15g,栀子12〜15g,黄芩12〜15g,菊花(或野菊花)12〜15g,柴胡15g,白芍30g,茯苓15g,钩藤15g,夏枯草15g,当归9〜12g,薄荷9g。每日1剂,水煎服。肝气郁滞者酌加香附郁金甘松;肝阳亢者酌加代赭石或生龙骨、生牡蛎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或夜交藤心悸明显者加柏子仁莲子心头痛项强者加川芎葛根。若有伤阴之象,证见两目干涩、口干咽燥加玄参知母,腰膝酸软者加桑寄生牛膝,浮肿者加泽泻。疏肝解郁,清泄肝火,适用于肝郁化火者。


2.生远志15g,菊花15g,天麻15g,川芎15g,天竺黄12g,柴胡10g,石菖蒲10g,僵蚕10g。研末装入胶囊。餐前半小时服,每次20g,每日3次。平肝化痰,安神定惊,适用于肝郁兼夹痰湿、心神不安者。


3.附子3〜6g,肉桂4. 5〜9 g,桂枝4. 5〜9g,茯苓15〜20g,牛膝15〜20g,汉防己12g,白术12g,黄芪15〜30g,赤小豆15〜30g。每日1剂,水煎服。气虚重者加党参,气滞重者加柴胡枳壳郁金,血瘀者加丹皮赤芍桑寄生,阴液耗损者选用桑皮、玉竹龟甲肥胖高脂血症者加麦芽竹叶荷叶、莱藤子。温阳益气,健脾渗湿,活血通络。主治阳虚型高血压


4.益母草60g,杜仲12g,桑寄生20g,甘草5g。头痛夏枯草白芍各12g,钩藤20g,生牡蛎30g;阴伤加女贞子12g,石斛生地各15g。每日1剂,水煎服。治产后高血压。(朱良春方)


外治法


药敷法


1.处方:胆汁制吴茱萸500g,龙胆草提取物6g,硫黄50g,醋制白矾100g,朱砂50g,环戊甲噻嗪175mg,混合研制成细面。

用法:先将脐眼处用温水擦净,取药粉200〜250mg外敷,盖以软纸,棉球按紧,用普通胶布固定,每周换药1次。


2.处方:蓖麻仁50g,吴茱萸20g,附子20g,共研末,加生姜150g共捣如泥,再加冰片10g和匀,调成膏状。

用法:每晚贴两脚心(涌泉穴),7日为1疗程,连用3〜4个疗程。敷药期间停用一切降压药。


3.处方:白花蛇3条,娱蚣9条,土鳖虫6g,地龙9g,蝉蜕9g,葛根15g,黄连6g,甘遂3g,白芥子6g,细辛3g,元胡6g,三七3g,麝香1g。

用法:上药除麝香外均研细末,用姜酊将药粉拌成膏,做成药饼,直径2cm、厚0.5cm。药饼中心放少许麝香末,置放在有纱布的塑料纸上。将两侧心俞肝俞肾俞关元用酒精擦净,以使药力易于渗透和固定。贴药后,局部有凉爽感,45分钟至60分钟后逐渐发热,随时间延长局部产生灼热感,重者起水泡。敷药时间以8〜12小时为宜,气候凉爽时可延长到24小时,去掉膏药时间要以局部有灼热感为标准。


【针灸治疗】


(一)毫针

取穴:风池曲池足三里内关肝阳上亢者加太冲悬钟阳辅,痰湿中阻者加丰隆阴陵泉。阴虚阳亢者加三阴交太溪阴阳两虚者加关元气海,同时可根据症状进行加减。头痛头胀者加百会太阳合谷心悸失眠者加神门通里,腰酸者加肾俞大肠俞,耳鸣者加翳风听宫耳门胸闷者加膻中膈俞

方法:毫针常规刺法,实证以针刺泻法,虚证以针刺补法,留针30分钟。

疗程:每日或隔日1次,10〜15次为1疗程。


(二)耳针法

取穴:降压沟、心、神门。配以内分泌、太阳、额、肝、肾。

方法:毫针中等度刺激,留针30分钟。也可用王不留行子压丸,每日按压3次。每次用单侧,4〜5穴。

疗程:毫针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压丸2〜3日1次,10次为1疗程。


(三)皮肤针

取穴:血压较高时,叩打颈后、骶部、乳突部、气管两侧、臀部等处。血压稳定而症状尚未缓解时,叩打腰与脊柱两侧、小腿内侧、气管两侧等处。

方法:血压较高时,皮肤针以中等刺激为宜;血压稳定时,以轻度刺激为宜。

疗程: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四)穴位注射法

取穴:曲池足三里内关三阴交合谷太冲。分为三组轮流使用。

方法:每日一组,每穴注射利血平0.1mg或0.25%奴弗卡因1ml。

疗程: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五)灸法

取穴:足三里悬钟

方法:先灸足三里,后灸悬钟。每次灸1个穴位(双侧),每穴灸1〜3壮。

疗程: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六)穴位放血法

取穴:太阳印堂。前额胀痛剧烈者加攒竹,头顶疼痛明显者加百会四神聪,颈项强痛者加风池眩晕耳鸣甚者加头维

方法:取坐位,先对所选穴位消毒,再用三棱针点刺各穴约2mm深。每穴令出血5〜6滴,多至10余滴,可根据体质强弱与症状情况而酌情决定。

疗程: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文献与评述

中药治疗高血压有改善症状的显著效果,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降压作用缓和,稳定血压效果好。对早期轻度高血压可单用中药,较严重高血压可用中西药配合治疗,均能防止或缓和血压的较大波动。中药副作用少,与西药合用能减毒增效。中药在对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逆转及并发症防治方面有一定作用。


肝阳上亢、阴虚阳亢、肝肾阴虚、肝风上扰为高血压的主要证候,痰浊中阻、瘀血阻滞是高血压与体质及并发症密切相关的常见或相兼证候。痰浊中阻与痰湿体质,与合并高脂血症、心肾合并症等有关。瘀血阻络在初期与瘀血体质有关,至中后期与合并冠心病及肾、脑合并症有关。


在临床上,高血压中医药治疔除以辨证论治外,还可配合西医分期进行。如Ⅰ期以收缩压升高为多,血压波动大,阴虚阳亢用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若收缩压不太高、舒张压又无多大改变者可用小蓟菊花野菊花单味泡茶。收缩压高而舒张压低,脉压大,多为继发性高血压需针对性用药。Ⅱ、Ⅲ期则多见舒张压高,血压固定升高,累及心、脑、肾,为阴虚及阳、阴阳两虚者,以甘温缓降为主,辅以甘寒,重于温阳滋阴、活血滋阴、化痰滋阴。


初期患者除血压升高之外,可有高级神经功能失调的非特异性症状,可据症选用养血安神、平肝潜阳、疏肝解郁、理气活血药,不用降压药而使血压正常。当用药后症状无改变,或血压不降反升,或处于高血压病Ⅰ、Ⅱ期时,才考虑按高血压辨证施治。高血压Ⅱ、Ⅲ期,在使用中药治疗的同时,还应配合西药降压。有高血脂、尿酸高、水盐 代谢障碍、血流动力学改变时,可相应加入相应药物。在治疗时应避免使用有升压作用的中药,如青陈皮枳壳枳实、款冬、细辛秦皮蟾酥,及升高血糖的党参麦冬、川贝、陈皮秦艽等。


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的低谷常出现在子时和未时,偏阳亢型高血压患者的最高峰值出现在辰时,偏阴虚型高血压患者的最高峰值出现在酉时。高血压的发病病机阴阳动态平衡失调而使阳亢无度,其中医分型可以阴阳为纲而据其时用其药。

  • 李济仁:治疗高血压经验
    ( 肝肾的生理性关联 )  中医学认为五脏属阴,六腑属阳,阴阳之中又分阴阳。就肝肾而言,肝为阳,肾为阴。《素问·金匮真言论》云:“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灵枢·顺气一日分为...

    求道

    畅读VIP

    50

    0

  • 邓铁涛:治疗高血压经验
    中医无高血压病之病名。根据本病的主要症状及其发展过程,属于中医之“眩晕”“头痛”“肝风”“中风”等病证的范围。仅就文献的论述及邓老临床实践,试论本病的病因病机与辨证论治如下。  ( 肝为风木之脏 ) ...

    求道

    102

    0

  • 符文彬:妙取“四关”调血压
    莫某,男,时年48岁,因“发现高血压9年余”于2020年12月10日初诊。  【发病过程】  9年前体检发现高血压,血压最高150/110mmHg,蹲下站起时头晕,头胀,心悸,服用“络活喜”治疗,每日...

    求道

    畅读VIP

    63

    0

  • 滋阴益阳、引火归原法治愈高血压一例(高忠英)
    马某,男,70岁,已婚。初诊∶1986年9月20日。主诉及病史∶头晕,面部烘热2月余。1年来时发头晕,检查发现血压偏高。近2个月头晕持续不得缓解,严重时自觉面部烘热如炉烤之状,甚则呕吐食水,经中西医医...

    求道

    畅读VIP

    53

    0

  • 诊治高血压必须知常达变
    1.补气降压,重用黄芪重用黄芪降压,必须具有典型的气虚症状和体征,如体型肥胖、面色少华、语言短气;或多汗、易汗,或有易于腹胀便溏,或下肢浮肿等。其脉细软,重按近无,舌质淡胖,齿印明显。即可重用黄芪,适...

    四君人参

    畅读VIP

    61

    0

  • “降压”药对7则
    01、槐花+野菊花  【主治应用】高血压病。  【经验体会】  过锡生经验:高血压病,每属肝肾阴虚,肝阳亢盛,血热内郁,血脉失柔。  过老常于辨证论治方中加用生槐花、野菊花二味,取其凉血热,柔血脉,以...

    求道

    畅读VIP

    73

    0

  • 韩立老师治高血糖高血压一例
    韩老师:今天再给大家讲一个病例,大家看看如果你们遇到这种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方。任某,男,54岁 高血糖19个,高血压110-150,胆固醇高,两寸沉,两关旺,两尺沉。舌红苔薄黄腻,中裂,舌底多瘀,口渴,...

    四君人参

    作者授权

    畅读VIP

    69

    0

  • 刘渡舟 | 三草汤治疗高血压
    余常用自拟三草汤:即夏枯草、龙胆、益母草三草,配以芍药、甘草,治疗高血压病。方中夏枯草清肝散结;龙胆清泻肝经之火;益母草为厥阴血分之圣药,性善行走,能行血通经;重用芍药,和营敛阴,缓急解痉;使以甘草调...

    求道

    畅读VIP

    83

    0

  • 思伤脾致高血压案(王克勤)
    一、《古今医案按》七情致病案《古今医案按》载:“周慎斋治一人,丧子悲哀太过,两目肿痛,用独参汤而愈”一案。盖肝开窍于目,两目肿痛本属肝火为病。本案病发于悲哀太过,悲伤肺,肺金不能制肝木,木火独旺,上攻...

    求道

    畅读VIP

    78

    0

  • 史载祥教授治疗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经验
    笔者有幸在西学中学习期间跟师史老,今不揣浅陋,撷导师治疗青年原发性高血压验案二则,以飨同道。案例 1: 患者,男,41 岁,2013 年 11 月 21 日首诊。患者发现血压升高半年余,间断自测血压,...

    求道

    畅读VIP

    105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