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片形态
拼音
别名
来源及植物形态
全蝎,始载于《蜀本草》,原名蝎。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 的干燥体。产于我国各地,长江以北较多。除野生外,尚可饲养,分房养与山养两种。
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
采制
性味归经
性味:咸辛,平,有毒。
①《日华子本草》:"平。"
②《开宝本草》:"味甘辛,有毒。"
③《医林纂要》:"辛酸咸,寒。"
归经:归肝经。
《纲目》:"足厥阴经。"
功能主治
祛风,止痉,通络,解毒。治惊风抽摘,癫痫,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头痛,风湿痹痛,破伤风,淋巴结结核,风疹疮肿。
1.全蝎辛平有毒,主入肝经,性善走窜,有良好的息风止痉作用,为治肝风抽搐之要药。用于急慢惊风,中风面瘫,破伤风等症,配伍恰当用之颇验。治惊风,痉挛抽搐者,可与娱蚣共研细末用,即《经验方》止痉散。治风痰阻络,经脉不利以致中风面瘫,口眼喎斜或面部肌肉抽动者,可与僵蚕、白附子等同用,如《杨氏家藏方•卷一》牵正散。用治小儿高热急惊,可与羚羊角、大青叶、钩藤等清热息风药同用;若治脾虚慢惊,常与党参、白术、天麻等益气健脾药同用。治破伤风,手足抽搐、角弓反张者,可与钩藤、娱蚣、朱砂等同用,如《证治准绳•幼科•集一》撮风散;近来有以本品配天南星、蝉衣、僵蚕、天麻等,名五虎追风散,用治破伤风亦验。
2.本品具有以毒攻毒的作用,能解毒而散结,多作外敷用。如《本草纲目•卷四十•蝎》引《澹寮方》方,以之与栀子共用,麻油共煎,加黄蜡为膏,敷诸疮肿毒。《经验方》小金散,以本品配马钱子、半夏、五灵脂等,共为细末,制成片剂用,治流痰、瘰疬、瘿瘤等症。有单用全蝎二条,油炸食,治小儿痄腮。
3.本品有良好通络止痛的功效。用治风湿痹痛,关节拘挛,病情较重者,可在祛风通络药中加入全蝎;亦可用全蝎3g、麝香少许,共为细末,每服1.5g,温酒送服,对减轻疼痛有一定作用。偏正头痛,多系肝经风火上扰,脉络不利所致,治宜祛风平肝,通络止痛,本品有通络止痛作用,配合天麻、娱蚣、钩藤、僵蚕等同用,则其效更佳。单味研末吞服,亦能奏效。癌肿晚期剧痛,单用本品或配土鳖虫、延胡索等有一定效果。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2~5g。研末吞服,每次0.6~1g。传统认为蝎尾药力最强,然其毒性亦大,用量应为全蝎的三分之一。目前药店不再单独供应尾部,是以蝎子全体供药用。
外用:适量。
注意:
1.本品有毒,用量不可过大,常用量,无明显毒副作用。但属窜散之品,血虚生风者慎用。
2.全蝎内服中毒量为30~60g。蝎毒与蛇毒相似,是一种神经毒,但含硫量较少, 故作用时间短。
中毒表现:有头痛、头昏、心悸,血压上升,且有溶血作用,严重时,患者血压突然下降,呼吸困难,发绀,昏迷,最后多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解救方法:①元明粉20g,内服,以促使毒物加快排出。②银花30g、半边莲10g、土茯苓15g、绿豆15g、甘草10g、水煎分2 次服。③阿托品0.5mg,皮下注射。④乳酸钙0.3~0.6g,每日3 次,开水送下。⑤其他对症治疗及支持疗法。
各家论述
1.《开宝本草》:疗诸风瘾疹,及中风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语涩,手足抽掣。
2.《本草图经》:治小儿惊搐。
4.《纲目》:治大人痎疟,耳聋,疝气,诸风疮,女人带下,阴脱。
5.《本草正》:开风痰。
6.《王楸药解》:穿筋透骨,逐湿除风。
7.《本草衍义》:蝎,大人小儿通用,治小儿惊风,不可阙也。有用全者,有只用梢者,梢力尤功。
8.《纲目》:蝎,足厥阴经药也,,故治厥阴诸病。诸风掉眩、搐掣,疟疾寒热,耳聋无闻,皆属厥阴风木,故李杲云,凡疝气带下,皆属于风,蝎乃治风要药,俱宜加而用之。
9.《本草求真》:全蝎,专入肝祛风,凡小儿胎风发搐,大人半边不遂,口眼?斜,语言蹇涩,手足搐掣,疟疾寒热,耳聋,带下,皆因外风内客,无不用之。
10.张寿颐:蝎乃毒虫,味辛。其能治风者,盖亦以善于走窜之故,则风淫可祛,而湿痹可利。若内动之风,宜静不宜动,似非此大毒之虫所可妄试。然古人恒用以治大人风涎、小儿惊癎者,良以内风暴动,及幼科风癎,皆挟痰浊上升,必降气开痰,始可暂平其焰。观古方多用蝎尾,盖以此虫之力,全在于尾,性情下行,且药肆中此物皆以盐渍,则盐亦润下,正与气血上菀之病情针锋相对。入煎剂轻者三尾,重用至四、五尾,亦有入丸散用者,则可较多。


求道
畅读VIP

854

0


求道
畅读VIP

749

0


求道
畅读VIP

677

0

四君人参
畅读VIP

691

0

四君人参

601

0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573

0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736

0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668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