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片形态
拼音
别名
来源及植物形态
采制
性味归经
功能主治
攻毒,逐瘀。外用治恶疮,顽癣,口眼歪斜,喉蛾;内服治瘰疬,狂犬咬伤。
1.本品辛寒有大毒,既能攻毒,外用又能使皮肤发泡而蚀疮,单用或入复方,可用于:①痈疽疮肿,外用。如《本草纲目•卷四十•斑蝥》引《仁斋直指方》方,以之研末,和蒜捣膏,每取少许贴患处,治痈疽肿硬不破,脓出即去药。亦可与雄黄、砒石、硼砂等同用。②顽癣,外用。如《普济方•卷二百八十一•诸疮门•干癣》方,以之微炒为末,蜜调敷,治干癣积年不瘥,搔之黄水出,每逢阴雨即痒;《吉林中草药》以斑蝥一个、甘遂一钱,共为细末,醋调和,日擦数次,治牛皮癣。③瘰疬、狂犬咬伤,古方多用而作内服。如《本草纲目•卷四十•斑蝥》引《经验方》方,以粟米炒斑蝥后去米,与干薄荷共为细末,鸡子清为丸服;引《医方大成论》方,用斑蝥21枚,糯米一勺,分3 次炒,去斑蝥,研末为粉,空腹冷水调服,治狂犬咬伤。
2.本品内服善破血通经、消癥散结,又可用治经闭、癥瘕。如《济阴纲目•卷二•治血涩经闭》斑蝥通经丸,以之与桃仁、大黄为丸服,治血瘀经闭。《常用抗肿瘤中草药》以其制成斑蝥素片等治疗肝癌等消化道肿瘤。
此外,取本品外敷引赤发泡之性,辨证循经取穴,贴敷,又可治面瘫、风湿痹痛等;酒浸外擦,治斑秃等,能促进毛发生长;直接外敷患处又治疣赘等。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外用:研末敷贴、发泡,或酒、醋浸涂。
内服:炒炙研末,0.03 ~0.06g,或入丸、散。
注意:
1.本品对皮肤、黏膜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外敷能引起皮肤发红、灼热、起泡及中毒死亡,故不可敷之过久,皮肤有灼热感即除去;并注意保护正常皮肤。亦不可过大面积敷。
2.本品内服对消化道黏膜等有损伤作用,且有大毒,故宜慎用。体弱及孕妇忌用。
3.中毒症状与解救
中毒症状:常于服斑蝥10分钟至2 小时出现恶心、呕吐、流涎,甚则吐血水及血块等消化系统症状;2~10小时后出现尿少、尿痛、尿频,重则血尿及蛋白尿等泌尿系统症状;对皮肤黏膜刺激后引起充血水泡,严重者口、舌、咽部等黏膜糜烂、发生溃疡。
解救:轻者以绿豆30g、甘草10g、黄连3g煎汤服,或给予口服蛋白水、水果汁及液体石蜡,或用硼酸水漱口;重症可口服氢氧化铝合剂、补液等。
各家论述
1.《本经》:"主寒热,鼠瘘,恶疮疽,蚀死肌,破石癃。"
2.《别录》:"主疥癣,血积,堕胎。"
4.《日华子本草》:"疗淋疾,敷恶疮瘘烂。"
5.《纲目》:"治疝瘕,解疔毒、猘犬毒、沙虱毒、轻粉毒。"
6.《纲目》:"斑蝥,专主走下窍,直至精溺之处,蚀下败物,痛不可当。葛氏云:凡用斑蝥,取其利小便,引药行气,以毒攻毒是矣。杨登甫云:瘰疬之毒,莫不有根,大抵以斑蝥、地胆为主,制度如法,能使其根从小便中出,或如粉片,或如血块,或如烂肉,皆其验也。但毒之行,小便必涩痛不可当,以木通、滑石、灯心辈导之。"
7.《本草经疏》:"斑猫,近人肌肉则溃烂,毒可知矣。性能伤肌肉,蚀死肌,故主鼠瘘疽疮疥癣。辛寒能走散下泄,故主破石癃血积及堕胎也。甄权主瘰疬,通利水道,以其能追逐肠胃垢腻,复能破结走下窍也。""斑猫,性有大毒,能溃烂人肌肉,惟瘰疬、癫犬咬或可如法暂施,此物若煅之存性,犹能啮人肠胃,发泡溃烂致死,即前二证亦不若用米同炒,取气而勿用质为稳,余证必不可饵。"


求道
畅读VIP

451

0

凤翅
签约讲师
作者授权
畅读VIP

633

0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559

0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926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