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Gān Suí

别名

主田(《本经》),重泽、苦泽、甘泽、陵藁,甘藁、鬼丑(《吴普本草》),陵津(《广雅》),肿手花根(《药材资料汇编》)。

来源及植物形态

甘遂,始载于《本经》。为大戟科植物甘遂Euphorbia kansui T.N. Liou ex T.P. Wang的干燥块根。春季开花前或秋末茎苗枯萎后采挖根部,除去泥土、外皮,以硫黄熏后晒干。主产于陕西、山西、河南、宁夏;甘肃亦产。


甘遂Euphorbia kansui T.N. Liou ex T.P. Wang

采制

甘遂:拣去杂质,用水漂净,捞出,晒干。


甘遂:取净甘遂,用醋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晾干(每甘遂100斤,用醋30~50斤)。


甘遂:取净甘遂与豆腐同放铜锅内,加水煮透,取出,除去豆腐,晒至八成干,切碎晒干(每甘遂100斤,用豆腐50斤)。


甘遂:取净甘遂置锅内,加入麦麸同炒至焦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每甘遂100斤,用麦麸30~40斤)。


①《雷公炮炙论》:"采得(甘遂)后,去茎,于槐砧上细锉,用生甘草汤,小荠苨自然汁二味,搅浸三日,其水如墨汁,更漉出,用东流水淘六,七次,令水清为度,漉出,于土器中熬令脆用之。"

②《本草汇言》:"甘遂甘草水浸三日,晒干,再以面裹煨熟用。"

性味归经

性味:苦甘,寒,有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吴普本草》:"神农、桐君:苦,有毒。"

③《别录》:"甘,大寒,有毒。"


归经:入脾、肺、肾经。

①《本草新编》:"入胃、脾、膀胱、大、小肠五经。"

②《得配本草》:"入足少阴经气分。"

功能主治

泻水饮,破积聚。通二便。治水肿胀满,留饮,结胸,痢痫,噎膈癥瘕积聚,二便不通。


1.甘遂为逐水峻药,服后可峻泻,使体内水饮得以排除。《本草衍义•卷十一》云其“专于利水,攻决为用”。凡身面浮肿,大腹水肿及胸胁停饮正气未衰者可酌情使用,尤以大腹水肿为多用。可单味研末应用,复方每配伍逐水、行气、扶正之品。如《圣济总录•卷七十九》二气散,以本品配牵牛子;《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十枣汤,以其配大戟芫花为末,用补脾胃之大枣煎汤送服。若胸胁停饮,可与大戟、白芥子配伍,即《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控涎丹。若水饮与热邪互结而致的结胸证,可配伍大黄芒硝,即《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大陷胸汤


现代治疗肠梗阻而肠腔积液多者,以甘遂大黄厚朴桃仁等,既逐肠腔积液,又增强泻下通积之力,如天津南开医院方甘遂通结汤(《中西医治疗急腹症》)。


2.甘遂尚能逐痰,治疗癫痫、癫狂之顽痰凝结者。张锡纯云:“痰亦水也,故其行痰之力倍于他药。”其所制定的荡痰加甘遂汤,治癫狂失心,顽痰凝结较甚者,以其配大黄代赭石半夏等(《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方》)。 《本草纲目•卷二十六•甘遂》转引《济生方》遂心丹,治风痰癫痫,用甘遂末入猪心内煨过,与朱砂为丸服。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入丸、散,0.5-1g。临床虽有用生甘遂者,但生品毒性较大,应用制甘遂为宜。

甘遂有效成分为一种醇溶性的树脂样物质,不溶于水,水煎泻水作用差,故人丸散为宜。古方大陷胸汤大黄芒硝汤送服甘遂末,十枣汤用枣汤送服甘遂大戟芫花粉末,控涎丹制丸服等,可见前人已认识到甘遂用粉末或入丸剂为好。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

1.甘遂等逐水药,药力峻猛,宜于腹水实证。凡病程较短,正气尚未过度消耗,饮食未减,而腹胀殊甚,腹水持续增长,尿少便秘脉象有力者,可暂用攻逐,以缓其急,减轻病人痛苦,缩短病程。但必须衰其大半而止,切不可过剂,以免伤败元气,而致出现昏迷、出血之变。

2 . 腹水证不宜连续攻下。为了避免损伤正气,可运用补脾扶正药物交替服用。

3 .甘遂对消化道有较强的刺激性,服后易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副作用,用枣汤送服或研末装胶囊吞服,可减轻反应。

4 . 对于正气虚弱,饮食甚少,脉象细弱,或有出血倾向,或曾并发过上消化道出血,有溃疡病、严重心脏病及肾功能不全者,以及孕妇均忌用。本品与甘草相反。

各家论述

1.《本经》:"主大腹疝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症坚积聚,利水谷道。"


2.《别录》:"下五水,散膀胱留热,皮中痞,热气肿满。"


3.《药性论》:"能泻十二种水疾,治心腹坚满,下水,去痰水,主皮肤浮肿。"


4.《纲目》:"泻肾经及隧道水湿,脚气,阴囊肿坠,痰迷癫痫噎膈痞塞。"


5.《本草衍义》:甘遂,今惟用连珠者,然《经》中不言。此药专于行水,攻决为用,入药须斟酌。


6.《珍珠囊》:水结胸中,非此(甘遂)不能除。


7.《汤液本草》甘遂可以通水,而其气直透达所结处。


8.《本草经疏》:甘遂,其味苦,其气寒而有毒,善逐水。其主大腹者,即世所谓水蛊也。又主疝瘕腹满、面目浮肿及留饮,利水道谷道,下五水,散膀胱留热,皮中痞气肿满者,谓诸病皆从湿水所生,水去饮消湿除,是拔其本也。甘遂性阴毒,虽善下水除湿,然能耗损真气,亏竭津液。元气虚人,除伤寒水结胸不得不用外,其余水肿鼓胀,类多脾阴不足,土虚不能制水,以致水气泛滥,即刘河间云诸湿肿满属脾土,法应补脾实土,兼利小便。不此之图,而反用甘遂下之,是重虚其虚也。水既暂去,复肿必死矣。必察病属湿热,有饮有水,而元气尚壮之人,乃可一施耳,不然祸不旋踵矣。


9.《本草崇原》:土气不和则大腹,隧道不利则疝瘕。大腹则腹满,由于土不胜水,外则面目浮肿,内则留饮宿食,甘遂治之,泄土气也。为疝为瘕,则症坚积聚,甘遂破之,行隧道也。水道利则水气散,谷道利则宿积除,甘遂水气而通宿积,故利水谷道。


10.《本草新编》:甘遂,破症坚积聚如神,退面目浮肿,祛胃中水结,尤能利水。此物逐水湿而功缓,牵牛逐水湿而功速,二味相配,则缓者不缓,而速者不速矣。然而甘遂亦不可轻用也,甘遂止能利真湿之病,不能利假湿之症。水自下而侵上者,湿之真者也,水自上而侵下者,湿之假者也。真湿可用甘遂以开其水道,假湿不可用甘遂以决其上游。真湿为水邪之实,假湿乃元气之虚,虚症而用实治之法,不犯虚虚之戒乎,故一决而旋亡也。


11.张寿颐甘遂苦寒。攻水破血,力量颇与大戟相类。故《本经》、《别录》,主治腹满浮肿,下水、留饮,破症坚积聚,亦与大戟主治大同小异,但兼能消食,通利谷道,稍与大戟不同,则攻坚之力,殆尤为过之。所主疝瘕,盖以湿热壅结者言之,而寒气凝滞之症,非其所宜。《别录》又申之以热气肿满一句,则此之能泄水肿,皆以湿热实症言,而脾肾虚寒,以致水道不利诸症,误用此药,实为鸩毒,从可知矣。五水者,盖言五藏经脉中停留饮水气耳。

按语备注

甘遂甘草相反问题,目前尚无定论。动物实验,结果并不一致;临床应用,古今不乏同用之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甘遂半夏汤即是两者同用之剂。现代肝病专家关幼波用分水丹治肝硬化腹水,即以“甘遂3g,甘草15g,共为细末,醋和为丸如黄豆大,每晨空腹服15~30粒,白水送下”(《关幼波临床经验选》)。再如控涎丹甘遂炮制有的地区仍沿用甘草水浸制的方法。可见甘遂甘草是否相反,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 神阙贴敷治便秘
    刘某某,女,40岁。2年来,经常患大便秘结,头目眩晕,腰酸腿困,形体消瘦,面色苍白,气短乏力。皮肤干燥,舌苔薄白,脉沉细缓。长期服用果导或蓖麻油,以解便秘之苦。药停则便秘如旧。1975年11月,改用秘...

    求道

    畅读VIP

    174

    0

  • 自己服用甘遂的反应
    洞箫横吹:甘遂(是生的还是制的记不清了,几个月前买的。)20克、生甘草10克。共研细末。装0号胶囊56个半,考虑到加工中的损耗,每个胶囊应该含药粉0.5克,约含甘遂0.32克,生甘草0.16克。今天(...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156

    0

  • 吓人的甘遂半夏汤
    我对甘遂的处方一直很谨慎,害怕出事。我要求大家在看完我写的帖子后,千万不要自己乱用里面的处方和用量。中医爱好者只可看看而已,绝对不能用的。中医师也最好先不要用,等水平很高的时候再用不迟。有个肝癌病人,...

    张庆军

    原创投稿

    畅读VIP

    202

    0

  • 甘遂汤方治不孕
    习医之初,常思大黄甘遂汤、甘遂半夏汤二方甘遂与大黄甘草同用,其力尤峻,似乎绝少用武之处。后来读书临证既多,方悟“顽证每需用霸药”。甘遂,《本经》载其“主大腹疝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癥坚积聚,...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198

    0

  • 甘草水浸甘遂治肝硬化所致腹水
    肝硬化晚期出现腹水.症见腹胀大而四肢消瘦。饮食不振。怠倦乏力,面色苍黄少华.甚或黧黑而无华,舌胖嫩有齿印或舌边有瘀斑瘀点,脉虚细或涩。四肢消瘦、饮食不振、怠倦乏力,是一派脾虚之象.而腹大青筋.舌有瘀斑...

    四君人参

    畅读VIP

    944

    0

  • 有毒中药慎用而不拒用——和贵章教授运用有毒中药之经验
    河南中医学院和贵章教授在近50年临床实践中,潜心典籍,孜孜不倦,辨证选方颇具特色,用药加减独具匠心。如在有毒药物的运用上,提出要慎毒、用毒但不拒毒的观点。现就和贵章运用有毒药物的经验记述于下。用毒适时...

    四君人参

    畅读VIP

    313

    0

  • 逐水峻剂甘遂用验
    甘遂为大戟科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甘遂的根。其性味苦,寒,有毒;入脾、肺、大肠经。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水肿胀满、留饮、结胸、癫痫、噎嗝、积聚、癥瘕、二便不通等症。笔者喜用其攻逐胸腹积水,如渗出性胸膜炎所...

    茯苓

    畅读VIP

    187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