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Zhēn Zhū

别名

真朱(《本草经集注》),真珠(《雷公炮炙论》),蚌珠《南方志》),珠子(《儒门事亲》),濂珠(《增订伪药条辨》)。

释名

珍珠是产于广东的濂江而得名。

来源及植物形态

珍珠,始载于《名医别录》。原为海产,为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Pteria martensii(Dunker)、蚌科动物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Lea)或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Leach) 等双壳类动物受刺激形成的珍珠。海产的珍珠贝以广东、广西、海南岛、台湾等地为主;淡水产的河蚌在各地均有生产。


马氏珍珠贝Pteria martensii(Dunker)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Lea)


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Leach)

采制

天然珍珠,全年可采,以12月为多。从海中捞起珠蚌,剖取珍珠,洗净即可。


人工养殖的无核珍珠,在接种后养殖一年以上,即可采收,但以养殖二年采收的珍珠质量较佳。采收的适宜时间为秋末,因河蚌分泌珍珠质主要是4~11月。


珠粉:取珍珠洗净,用布包好,加豆腐与水共煮约2小时,取出,洗净,捣碎,加水少许,研成极细粉末,干燥即成。


①《雷公炮炙论》:"(真珠)须取新净者,以绢袋盛之,然后用地榆,五花皮、五方草各四两,细锉,又以牡蛎约重四、五斤已来,先置于平底铛中,以物四向搘令稳,然后着真珠于上,方下三药,笼之,以浆水煮三日夜,勿令火歇,日满出之,用甘草汤淘净,于臼中捣细。以绢罗重重筛过,更研二万下用。"


②《纲目》:"凡入药不用首饰及见尸气者,以人乳浸三日煮过,捣研。一法以绢袋盛入豆腐腹中煮一炷香,云不伤珠也。"

性味归经

性味:甘咸,寒。

①《开宝本草》:"寒,无毒。"

②《品汇精要》:"味淡,性寒,无毒。"

③《纲目》:"咸甘,寒,无毒。"


归经:入心、肝经。

①《纲目》:"入厥阴肝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经。"

功能主治

镇心安神,养阴熄风,清热坠痰,去翳明目,解毒生肌。治惊悸怔忡癫痫,惊风搐搦,烦热消渴,喉痹口疳,目生翳障,疮疡久不收口。


1.珍珠味甘咸性寒,入心、肝二经,有镇心定惊的功效。用于惊悸癫痫、惊风等心神不安之证。治癫痫惊悸,急热惊风者,可配合牛黄琥珀、胆星、天竺黄等同用,如《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金箔镇心丸。治神经衰弱引起的心悸失眠者,可与茯神、酸枣仁五味子等养心安神药同用;或以蜂蜜冲服珍珠粉,均有一定疗效。


2.本品具有清肝除翳的功效,为治目疾常用之品,但少作内服,多配其他眼药外用。治眼生翳膜,赤涩疼痛者,可与青葙子黄芩菊花石决明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药同用,如《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外障》真珠散。治肝虚有热而目赤翳障涩痛者,可与炉甘石冰片等配合点眼用。


3.本品有良好的收敛生肌作用,并兼有清热解毒之功。用于溃疡疮口久不收敛者,可与冰片象皮乳香、铅粉等,共研细末,少许掺患处,如《疡医大全•卷九》生肌散。治喉痛腐烂,牙疳蚀烂等症,可与牛黄配合为末,吹患处,如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五官科》珠黄散。对皮肤湿疹、烫伤等,亦可配合应用。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研末,每次0.3-1g,多入丸、散,不入汤剂。


外用:适量,研末干撒、点眼或吹喉。


注意:孕妇慎服。

1.《海药本草》:“真珠不药,须久研如粉面,方堪服饵。研之不细,伤人脏腑。”

2.《宝庆本草折衷》:“娠妇忌服。”

3.《本草经疏》:“病不由火热者勿用。”

4.《本草新编》:“疮毒若内毒示净,遽用真珠以生肌,转难收口。”

各家论述

①《本草经集注》:"治目肤翳。"

②《药性论》:"治眼中翳障白膜。亦能坠痰。"

③《海药本草》:"主明目,除面皯,止泄。合知母疗烦热消渴,以左缠根治小儿麸豆疮入眼。"

④《日华子本草》:"安心、明目。"

⑤《本草衍义》:"小儿惊热药中多用。"

⑥《纲目》:"安魂魄,止遗精、白浊,解痘疔毒。"

⑦《本草汇言》:"镇心,定志,安魂,解结毒,化恶疮,收内溃破烂。"

⑧《本经逢原》:"煅灰入长肉药及汤火伤敷之。"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