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概念

心悸,乃心动悸不宁,俗称心跳。《伤寒明理论•悸》载:“悸者心松是也,筑筑惕惕然动,怔怔怯怯不能自安者是矣”。

 

心悸,一般分惊悸怔忡两种。前者多因惊恐、恼怒所诱发,全身情况较好,病情较轻;后者并不因受惊,而自觉心悸不安,全身情况较差,病情较重。《医学正传•怔忡惊悸健忘证》曰:“夫所谓怔忡者,心中惕惕然动摇而不得安静,无时而作者是也。惊悸者,蓦然而跳跃惊动而有欲厥之状,有时而作者是也。”

鉴别与治疗

常见证候


心气虚心悸心悸不宁,面色㿠白,胸满少气,神疲乏力,口唇淡白,手足不温,善欠或太息,自汗懒言,脉弱无力。


心阳虚心悸心悸气短,少气无力,声低息短,胸中痞闷,入夜为甚,畏寒喜温,甚则肢厥,小便清长,大便不实,舌质淡,苔白湿润,脉沉微,或沉缓。


心阴虚心悸心悸烦躁,头晕目眩,颧红耳鸣,口干咽痒,失眠多梦,低热盗汗,舌质红,少苔或光剥,脉细数。


心血虚心悸心悸怔忡,面色不华,心烦不寐,手足乏力,精神不振,唇淡爪白,舌质淡,苔白薄,脉细而弱。


惊恐伤神心悸心悸善惊,惕而不安,多梦易醒,面色苍白或青紫,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小数。


心血瘀阻心悸胸闷心悸短气,心痛如刺,重则痛引肩臂,面唇紫暗,四肢逆冷,口干咽燥,舌质青,或见瘀点,或紫绛,苔白或黄,脉涩结代。


痰火扰心心悸心悸烦躁,口舌糜烂疼痛口苦咽干,吐痰色黄,头晕失眠,或吐血、庭血,便秘溲赤。舌尖红,舌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水气凌心心悸心悸胸满,头目眩晕,小便短涩,舌质淡,苔水滑,脉沉弦。


鉴别分析


心气虚心悸与心阳虚心悸:两者同属心虚证,病因大致相同。一般多由老年脏气衰弱,或因久病不复,或因过汗、过下损伤气血而成。二者共同症状为:心悸短气自汗,活动或劳累加重。其辨证要点:心气虚心悸之主要脉症,除上述共同症状外,兼见面色㿠白,体倦乏力,舌质淡,舌体胖嫩,苔白,脉虚;心阳虚心悸之主要脉证,除上述共同症状外,兼见形寒肢冷,心胸憋闷,面色苍白,舌质淡或紫暗,脉微弱或结代。治法:前者宜养心益气兼安神定志,方用琥珀养心丹或养心汤;后者宜温补心阳,方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心阴虚心悸与心血虚心悸:两者亦同属心虚证,病因亦大致相同。一般由于阴血化生之源不足,或继发于失血之后(如产后失血过多,崩漏,外伤出血等),亦可由于过度劳神,以致营血亏虚,阴精暗耗所引起。二者的共同症状是心悸心烦,易惊,失眠健忘。其辨证要点:心阴虚心悸除上述症状外,兼见低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舌红少津,脉细数;心血虚心悸除上述症状外,兼见眩晕,面色不华,唇舌色淡,脉细弱。治法:前者宜滋阴降火,宁心安神,方用定心汤补元益阴汤;后者宜养心益血,安神定志,方用归脾汤或河车大造丸


惊恐伤神心悸:此证主要由于突然惊恐,“惊则气乱”以致心神不能自主,坐卧不安而生心悸;又“恐则气下”即所谓恐伤肾,精气虚怯,以致心悸不宁。治宜镇惊安神,补心扶虚,方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


心血瘀阻心悸:其因多由心气虚或心阳虚,血运无力所致。或七情过激,劳累受寒,以致血脉阻滞而形成心血瘀阻。其辨证要点为心悸,伴有胸胁刺痛或闷痛,并常引臂内侧疼痛,尤以左臂痛为多见,一般痛势较剧,时作时止,重者并有面唇青紫,四肢逆冷,舌质黯红或见紫色斑点,苔少,脉微细或涩。治宜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方用血府逐瘀汤。 痰火扰心心悸:其因多见于情志之火内发,或六淫化火内郁,或因过食辛辣,过服温补药物所致。其辨证要点为心烦而悸,急躁失眠,口舌糜烂,或舌强难言,舌红苔腻,脉数滑。治宜清热豁痰,宁心安神,方用温胆汤或加味定志丸


水气凌心心悸:此证多由心阳虚而水饮上泛所致。其证可分为二:一是心阳虚,加之脾肺气虚,不能布散津液,留而为饮,或水气上冲。其辨证要点为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心悸气短,头目眩晕,胸中发闷,咳嗽,咯吐稀白痰,舌苔水滑,脉沉弦。治宜通阳化饮,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减。另一是心阳虚,又加肾阳之虚,下焦水寒无所制伏,形成水邪上泛,其辨证要点为头眩心悸,伴有小便不利,筋惕肉瞤等证,脉沉,舌质淡,苔白滑,或见肩背痰凝,或见腹痛下利,或见肢体浮肿。治宜温阳散寒、利水消阴,方用真武汤加减。


心悸辨证,首先应注意辨别虚实。一般以虚证为主,实证则少见,但常因内虚而复加外因诱发,出现虚实并见之证。治疗一般多以补虚为主,祛邪为辅。虚证以益气、养血、滋阴、温阳为主,并可酌加宁心安神之药;实证则以清火化痰,行瘀镇惊为主。虚实兼夹者,当分清主次缓急,予以辨治。

文献与评述

《证治汇补》:“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养者血。心血一虚,神气失守,神去则舍空,舍空则郁而停痰,痰居心位,此惊悸之所以肇端也。”“有停饮水气乘心者,则胸中漉漉有声,虚气流动;水既上乘,心火恶之,故筑筑跳动,使人有怏怏之状,其脉偏弦。”“有阳气内虚,心下空豁,状若惊悸,右脉大而无力者是也。”“有阴气内虚,虚火妄动,心悸体瘦,五心烦热,面赤唇燥,左脉微弱,或虚大无力者是也”。

 

《张氏医通•悸》:“悸即怔忡之谓。心下惕惕然跳,筑筑然动,怔怔忡忡,本无所惊,自心动而不宁,即所谓悸也。”

  • 樊正阳老师处方欣赏
    男,63岁。心悸,脉结(心动过缓,早搏) ...

    求道

    223

    0

  • 魏执真清凉滋补调脉汤
    【组成】太子参3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丹参30克,川芎15克,香附10克,香橼10克,佛手10克,乌药10克,丹皮15克,赤芍15克,黄连10克。【功效】益气养心,理气通脉,凉血清热。【主治...

    求道

    畅读VIP

    215

    0

  • 许心如心衰合剂
    【组成】葶苈子30克,桑白皮30克,车前子30克,泽泻15克,生黄芪30克,太子参30克,五味子10克,麦冬15克,全当归10克,丹参30克。【功效】益气养阴,泻肺利水。【主治】气虚水停,兼有血瘀之心...

    求道

    畅读VIP

    235

    0

  • 经方治疗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一例(王静)
    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临床上常表现为心悸、头晕、乏力等症状,长期未予有效治疗会导致心脏衰竭等严重后果。笔者初遇一三尖瓣关闭不全多年的患者,因治疗失当,已由轻度转为重度,病情愈发严重。吾初诊时亦感信心不足,...

    求道

    畅读VIP

    253

    0

  • 益气养血法治疗心悸一则(林凯旋)
    患者何某,女,44岁。3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反复心悸不适,呈阵发性,伴有睡眠障碍,无胸闷胸痛,无头晕头痛等,多次行十二导联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曾服美托洛尔缓释片,不效,遂来就诊。2023年...

    求道

    畅读VIP

    301

    0

  • 颜正华:治疗心悸经验
    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等致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心神不宁,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心悸发作时常伴有气短、胸闷,甚至眩晕、喘促、晕厥,脉象或数,或迟,或节律...

    求道

    畅读VIP

    403

    0

  • 杨小清:生脉散合桂枝甘草汤加味治疗怔忡
    黄某,女,时年38岁,2019年6月11日初诊。  【发病过程】  现病史:患者诉2年前因感冒之后经常出现心悸,脉律不齐,严重时每分钟有偷停十几次,伴胸闷憋气,头晕,劳累或生气后更易诱发。心内科查心电...

    求道

    畅读VIP

    435

    0

  • 高树中:治疗顽固性心悸经验
    患女,时年30岁,2015年10月31日初诊。心慌10年余,加重1年。现心慌,精神紧张、着急时加重,发作时心前区、后背部疼痛,平素胆小、害怕、喜悲欲哭不能自制,手脚发凉怕冷,右肾区疼痛,易烦躁,嗳气,...

    求道

    畅读VIP

    449

    0

  • 傅应昌: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治疗心悸病
    傅应昌,广东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阳江市人民医院原副院长,从事中医临床近40年,临床经验丰富,辨证精确,用药稳妥,擅长外感热病、咳嗽、不孕不育症、颈椎病、腰腿痛、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及慢性胃炎的治疗...

    求道

    畅读VIP

    441

    0

  • 李冀:自拟安神宁心汤治心悸
    病因病机本病多为虚实夹杂或本虚标实之证,以虚为主。从病因上看,人们的饮食习惯随着日益升高的生活水平和日益快速化的生活节奏而改变,肥甘厚味、嗜食茶酒、饮食无度是现代人饮食结构的常见改变;各种冷凉饮食、辛...

    求道

    畅读VIP

    413

    0

  • 该条短评为VIP内容,请开通VIP后查看...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0

    0

  • 该条短评为VIP内容,请开通VIP后查看...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2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