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鉴别与治疗
常见证候
心血不足盗汗:盗汗常作,心悸少寐,面色不华,气短神疲,舌淡苔薄,脉虚。
阴虚内热盗汗:盗汗频作,午后潮热,两颧发红,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女子月经不调,男子梦遗滑精,舌红少苔,脉细数。
脾虚湿阻盗汗:盗汗常作,头痛如裹,肢体困倦,纳呆口腻,舌苔薄白腻,舌质淡,脉濡缓。
邪阻半表半里盗汗:盗汗,病程较短,寒热往来,两胁满闷,口苦,欲呕,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滑或弦数。
鉴别分析
心血不足盗汗与阴虚内热盗汗:两者皆属虚证,但后者虚热之象明显。心血不足盗汗,由于劳伤血亏,心血过耗,汗为心液,心血不足,则心气浮越,心液不藏而外泄,故盗汗常作,心悸少寐,气血不足则面色不华,气短神疲;舌淡、脉虚亦为血虚之征。治宜补血养心敛汗,方选归脾汤加龙骨、牡蛎、五味子。阴虚内热盗汗,由于亡血失精,或肺痨久咳,导致阴血亏损,阴虚生内热,虚火盛而阴液不能敛藏则盗汗频作,午后潮热,两颧发红,五心烦热;阴血不足,则女子月经不调;阴虚相火妄动则男子梦遗滑精;阴精衰少,则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治宜滋阴降火敛汗,方选当归六黄汤加糯稻根、浮小麦。
脾虚湿阻盗汗与邪阻半表半里盗汗:同属实证。脾虚湿阻盗汗,多因恣食生冷、酒醴肥甘,或饥饱失时,损伤脾胃,脾虚运化失常,湿浊内生,阻遏气机,升降失常而致盗汗常作。兼有头痛如裹,肢体困倦,纳呆口腻,舌苔薄白腻,舌淡,脉濡缓等症。治宜化湿和中,宣通气机,方选厚朴夏苓汤去杏仁、猪苓、淡豆豉、泽泻,加糯稻根、苍术、陈皮。邪阻半表半里盗汗,多见热性病的初中期阶段。多由外邪侵袭,表邪失于疏解,循传少阳,阻于半表半里,欲达不出,正邪交争,逼津于外,故见目合则汗,兼有寒热往来,两胁满闷,口苦,欲吐,舌苔薄黄,脉象弦数等症。治宜和解少阳,方选小柴胡汤去党参、大枣,加黄连、碧桃干。
盗汗之辨,正如 《景岳全书•汗证》中说:“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盗汗必属阴虚也”。因此,在临床上,要辨明盗汗的内伤杂病与外感时病的不同性质。前者多属虚证,后者多属实证,但以虚证为多见,也有虚实夹杂、气阴两虚之证。应注意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求道
畅读VIP

298

0


求道
畅读VIP

230

0


白术
签约讲师
四君严选
畅读VIP

251

0


求道
畅读VIP

430

0


求道
畅读VIP

805

0


求道
畅读VIP

1045

0


求道
畅读VIP

971

0


求道
畅读VIP

896

0


求道
畅读VIP

521

0


求道
畅读VIP

767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