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Dǎnɡ Shēn

别名

上党人参(《本经逢原》),黄参(《百草镜》),狮头参(《翁有良辨误》),中灵草(《青海药材》)。

释名

党参,《中药材品种论述•上册》云:“因原出山西上党,而根形如参,故名。”山西潞安、长治等地栽培者名潞党,而五台山野生者名台党,产于东北者名东党,产于内蒙古及河北北部者名口党,产于甘肃文县、岷县等地者名西党。又,《本草纲目拾遗》引《翁有良辨误》云:“党参功用可代人参,皮色黄而横纹,有类乎防风,故名防党;江南徽州等处呼为狮头参,因芦头大而圆凸也。”《本草从新》有“根有狮子盘头者真”之说。可见因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茎痕的党参,又名“狮头参”,为党参中质优者。

来源及植物形态

党参,始载于《本经逢原》,原名上党人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 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素花党参 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var.modesta (Nannf.)L.T.Shen或川党参 Codonopsis tangshen Oliv.的干燥根。野生或栽培。主产于山西、陕西、甘肃及东北等地。


党参 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

采制

秋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泥土,晒至半干,用手或木板搓揉,使皮部与木质部贴紧,饱满柔软,然后再晒再搓,反复3~4次,最后晒干即成。


党参:洗净泥沙后润透去芦,切片或切段,晒干。


党参:将麸皮置于加热之锅内,至锅上起烟时,加入党参片,拌炒至深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党参100斤,用麸皮20斤)

性味归经

性味:甘,平。

①《本经逢原》:"甘,平。"

②《本草再新》:"甘,平,无毒。"


归经:归脾、肺经。

得配本草》:"入手、足太阴经气分。"

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生津。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


1.中气即脾胃之气。脾气不足,常可导致身倦肢乏食少等症,党参味甘性平,不燥不腻,善补中气,治中气不足证每多选用。并常与白术配伍,以加强健脾益气之功。若再加炒枳实、炒山楂、炒麦芽陈皮等药,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85年版)健脾丸,有健脾开胃之功,可治脾胃虚弱,食滞胀满,纳少便溏等症。亦可代人参茯苓、炒白术、炙甘草同用,组成健脾益气的基本方,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85年版)四君子丸,加减应用,治疗中气亏虚所致诸症。若治气虚清阳下陷而见久泻脱肛或其他脏器脱垂者,又常以本品与黄芪升麻枳壳白术等配用,有益气升阳举陷之功。


2.肺主气司呼吸,喉为肺之门户而主发音,肺气亏虚则致咳喘气短、声音低微等症,且动则加重。本品甘平入肺而不燥,善补益肺气,故常代人参黄芪五味子紫菀桑白皮等同用,治肺气亏虚诸症,有补肺益气、止咳平喘之效。


3.久病或邪热均可导致气阴两伤,而见口渴气短等症。党参味甘性平,通过补气,又能生津,可代人参麦冬五味子等养阴益气生津之品同用,治上证属轻者有效。


4.气能生血,气足则血旺。党参通过补气还能养血,用治血虚常与当归熟地、制何首乌等养血之品同用;用治气血双亏可与补气的白术甘草,补血的当归白芍等药同用,如八珍丸


此外,因党参补气生津养血,药性平和,故临证遇有邪实正虚之证,又常以之与相应的祛邪药同用,有扶正祛邪之效。如与当归大黄芒硝等补益攻下药同用,可治里实正虚之证;与紫苏、前胡、制半夏桔梗等解表化痰止咳药同用,如参苏丸,有疏风散寒、祛痰止咳之功,可治体弱感冒风寒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等症。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6-15g,大剂量可用至30g;或熬膏、入丸、散。生津、养血宜生用;补脾益肺宜炙用。


注意:

1.党参虽药性平和,但味甘能补气生热助邪,虚寒无邪者宜用,“气滞、怒火盛者禁用”(《得配本草》),正虚邪实者不宜单独用。

2.有人报道,党参用量过大(每剂超过63g),可引起病人心前区不适和脉律不整,停药后自动恢复。用当注意。

3.198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云:“不宜与藜芦同用。”

各家论述

1.《本经逢原》:"清肺。"

2.《本草从新》:"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

3.《纲目拾遗》:"治肺虚,益肺气。"

4.《本经逢原》:"上党人参,虽无甘温峻补之功,却有甘平清肺之力,亦不似沙参之性寒专泄肺气也。"

5.《得配本草》:"上党参,得黄耆实卫,配石莲止痢,君当归活血,佐枣仁补心。补肺蜜拌蒸熟;补脾恐其气滞,加桑皮效分,或加广皮亦可。"

6.《本草正义》:"党参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其尤可贵者,则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且较诸辽参之力量厚重,而少偏于阴柔,高丽参之气味雄壮,而微嫌于刚烈者,尤为得中和之正,宜乎五脏交受其养,而无往不宜也。特力量较为薄弱,不能持久,凡病后元虚,每服二、三钱,止足振动其一日之神气,则信乎和平中正之规模,亦有不耐悠久者。然补助中州而润泽四隅,故凡古今成方之所用人参,无不可以潞党参当之,即凡百证治之应用人参者,亦无不可以潞党参投之。

7.《科学的民间药草》:"补血剂。适用于慢性贫血,萎黄病,白血病,腺病,佝偻病。"

8.《中药材手册》:"治虚劳内伤,肠胃中冷,滑泻久痢,气喘烦渴,发热自汗,妇女血崩、胎产诸病。"

按语备注

1.古时桔梗党参与五加科人参名实相混,对此,近代医药学家争议颇大,一种意见认为,古代上党所产人参之正品是五加科人参,而假人参古已有之,此乃古上党五加科人参资源匮乏、历史条件的限制等多方面原因所致。在假人参中,以桔梗科植物为多,如荠苨、桔梗沙参等,党参可能亦在其中,但未能辨识。迨至明清,由于上党地区五加科人参资源枯竭,桔梗党参即大量冒充五加科人参流入市场,应用于临床,才使人们对其性能有了正确的认识。清代康熙年间《本经逢原》首云:“上党人参”与五加科人参功效相异,随后《本草从新》正式以党参之名与人参分条收入,并详述其性能主治。一则承袭张锡纯曹炳章等“古所用之人参,皆出于上党,即今之党参”之说,或提出东汉人参即今之桔梗党参,从南朝梁代始桔梗党参与五加科人参混用,直至明清才逐渐将二者加以区分,清《本经逢原》在人参条文中首云“上党人参”,党参之名即从此简化而来,《本草从新》遂别立党参专条。或提出宋代以前之人参多半是桔梗党参,而真人参(即五加科人参)始见于宋苏颂《图经本草》。由此可知,对桔梗党参与五加科人参功效相异、非为一物的正确认识,成熟于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间,对此,《本经逢原》与《本草从新》等本草书中关于人参党参的文献记载可证,并已被当代大多数医药学家所确认。桔梗党参之所以能冒充人参,大概因其功能与人参相似有关。至于汉代上党产不产五加科人参,上党所产桔梗党参究竟从何时起充作五加科人参,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2.《本草正义》云:“凡古今成方之所用人参,无不可以潞党参当之,即凡百证治之应用人参者,亦无不可以潞党参投之。”但党参力缓,若治一般气血亏虚证,可代人参,并适当加大用量;若治气虚欲脱证,则不宜用党参人参

  • 人参、红参、高丽参、党参、西洋参、东洋参的异同(唐略)
    东汉丨《伤寒论》中的人参最初的人参,产于山西上党,也就是今天山西长治、晋城一带。这里地势很高,气候偏寒凉,这里出产的人参,主要用于益气生津。张仲景《伤寒论》中的人参,就是这个。上党人参,简称党参。党参...

    求道

    畅读VIP

    107

    0

  • 党参非参小考
    党参非人参,是指“真党参”,系指产于山西上党(今山西长治)的五加科人参。现在的党参多用桔梗科长藤子的桔梗,名蔓桔梗。很多药用植物都有直立和藤本两个品种,例如,直立桔梗(桔梗)与蔓桔梗(党参);直立龙胆...

    求道

    畅读VIP

    411

    0

  • 人参和党参的临床运用经验
    人参作为一味最常用到的补益之品,自古以来备受人们推崇,《神农本草经》把人参列为上品,主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它能够大补元气,适用于元气虚脱,面色恍白,心悸不安等证,还能够复脉...

    四君人参

    841

    0

  • 不传之秘!白术、人参(党参)剂量配伍的妙用
    李源 述    李旭阳 整理中医师临证运用参、术配伍的机会很多,这两味药按照不同剂量配伍,可以发挥各种迥异的功效,我们根据临床经验,探讨一下。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可升可降。功效:健脾益气,燥...

    四君人参

    畅读VIP

    2475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