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概述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疾病。感冒又有伤风、冒风、伤寒、冒寒、重伤风等名称。


感冒为常见多发病,其发病之广,个体重复发病率之高,是其它任何疾病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多。轻型感冒虽可不药而愈,重症感冒却能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可危及小儿、老年体弱者的生命,尤其是时行感冒暴发时,迅速流行,感染者众多,症状严重,甚至导致死亡,造成严重后果。而且,感冒也是咳嗽心悸水肿痹病等多种疾病发生和加重的因素。故感冒不是小病,须积极防治。中医药对普通感冒和时行感冒均有良好疗效,对已有流行趋势或流行可能的地区、单位,选用相应中药进行预防和治疗,可以收到显著的效果。


早在《内经》已经认识到感冒主要是外感风邪所致。《素问·骨空论》说:“风从外人,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汉《伤寒论》已经论述了寒邪所致感冒的证治,所列桂枝汤麻黄汤感冒风寒轻重两类证候的治疗作了示范。隋《诸病源候论·风热候》指出;“风热之气,先从皮毛人于肺也。……其状使人恶风寒战,目欲脱,涕唾出,……有青黄脓涕”,已经认识到风热病邪可引起感冒并较准确地描述其临床证候。《诸病源候论》所指的“时气病”之类,应包含有“时行感冒”。至于感冒之病名,则首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篇,兹后历代医家沿用此名,并将感冒与伤风互称。元《丹溪心法,伤风》明确指出本病病位在肺,治疗“宜辛温或辛凉之剂散之”。明《万病回春·伤寒附伤风》说:“四时感冒风寒者宜解表也”。清代不少医家已认识到本病与感受时行病毒有关,《类证治裁·伤风》就有“时行感冒”之名。《证治汇补·伤风》等对虚人感冒有了进一步认识,提出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


感冒有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之分,中医感冒与西医学感冒基本相同,普通感冒相当于西医学的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时行感冒相当于西医学的流行性感冒

病因

1.六淫


邪风寒暑湿燥火均可为感冒的病因,因风为六气之首,“百病之长”,放风为感冒的主因。六淫侵袭有当令之时气和非时之气。由于气候突变,温差增大,感受当令之气,如春季受风,夏季受热,秋季受燥,冬季受寒等病邪而病感冒;再就是气候反常,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凉,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人感“非时之气”而病感冒


淫之间可单独致感冒,但常常是互相兼夹为病,以风邪为首,冬季夹寒,春季夹热,夏季夹暑湿,秋季夹燥,梅雨季节夹湿邪等。由于临床上以冬、春两季发病率较高,故而以夹寒、夹热为多见而成风寒、风热之证。


2.时行病


毒时行者指与岁时有关,每2—3年一小流行,每10年左右——大流行的邪气;病毒者指一种为害甚烈的异气,或称疫疠之气,具有较强传染性的邪气。《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即指时行病毒之邪。人感时行病毒而病感冒则为时行感冒


六淫病邪或时行病毒能够侵袭人体引起感冒,除因邪气特别盛外,总是与人体的正气失调有关。或是由于正气素虚,或是素有肺系疾病,不能调节肺卫而感受外邪。即使体质素健,若因生活起居不慎,如疲劳、饥饿而机体功能状态下降,或因汗出衣裹冷湿,或餐凉露宿,冒风沐雨,或气候变化时未及时加减衣服等,正气失调,腠理不密,邪气得以乘虚而入。


因此,感冒是否发生决定于正气与邪气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正气能否御邪,有人常年不易感冒,即是正气较强常能御邪之故,有人一年多次感冒,即是正气较虚不能御邪之故,“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提示了正气不足或卫气功能状态暂时低下是感冒的决定因素;二是邪气能否战胜正气,即感邪的轻重,邪气轻微不足以胜正则不病感冒,邪气盛如严寒、时行病毒,邪能胜正则亦病感冒,所以邪气是感冒的重要因素。


以风为首的六淫病邪或时邪病毒,侵袭人体的途径或从口鼻而人,或从皮毛而人。因风性轻扬,《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肺为脏腑之华盖,其位最高,开窍于鼻,职司呼吸,外主皮毛,其性娇气,不耐邪侵,故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肺卫首当其冲。感冒的病位在肺卫,其基本病机是外邪影响肺卫功能失调,导致卫表不和,肺失宣肃,尤以卫表不和为主要方面。卫表不和,故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全身不适等症;肺失宣肃,故见鼻塞、流涕、喷嚏、喉痒、咽痛等症。


由于四时六气不同,人体素质之差异,在临床上有风寒、风热和暑热等的不同证候,在病程中还可见寒与热的转化或错杂。感受时行病毒者,病邪从表入里,传变迅速,病情急且重。

症状

感冒起病较急,骤然发病,无潜伏期(或潜伏期极短)。病程短,少者3-5天,多者7-8天。以肺卫症状为主症,如鼻塞、流涕、喷嚏咳嗽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表现呈多样化,以鼻咽部痒、干燥、不适为早期症状,继则喷嚏鼻塞、鼻涕或疲乏、全身不适等,轻则上犯肺窍,症状不重,易于痊愈;重则高热、咳嗽胸痛,呈现肺卫证候。


时行感冒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高热,体温可达39℃-40℃,全身酸痛,待热退之后,鼻塞流涕、咽痛、干咳等肺系症状始为明显。重者高热不退,喘促气急,唇甲青紫,甚则咯血,部分患者出现神昏谵妄,小儿可发生惊厥,出现传变。

诊断

1.根据气候突然变化,有伤风受凉,淋雨冒风的经过,或时行感冒正流行之际。

2.起病较急,病程较短,病程3-7天,普通感冒一般不传变。

3.典型的肺卫症状,初起鼻咽部痒而不适,鼻塞、流涕,喷嚏,语声重浊或声嘶,恶风恶寒头痛等。继而发热咳嗽,咽痛,肢节酸重不适等。部分患者病及脾胃,而兼有胸闷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大便稀溏等症。

时行感冒呈流行性发病,多人同时发病,迅速蔓延。起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如高热,头痛,周身酸痛,疲乏无力等,而肺系症状较轻。

4.四季皆有,以冬春季为多见。

治疗

辨证要点


1.辨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

感冒常以风夹寒、夹热而发病,因此临床上应首先分清风寒、风热两证。二者均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身疼痛等症,但风寒证恶寒发热轻,无汗,鼻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风热证发热恶寒轻,有汗,鼻流浊涕,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


2.辨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

普通感冒呈散发性发病,肺卫症状明显,但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少有传变;时行感冒呈流行性发病,传染性强,肺系症状较轻而全身症状显著,症状较重,且可以发生传变,人里化热,合并它病。


3.辨常人感冒与虚人感冒

普通人感冒后,症状较明显,但易康复。平素体虚之人感冒之后,缠绵不已,经久不愈或反复感冒。在临床上还应区分是气虚还是阴虚。气虚感冒者,兼有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身痛无汗,或恶寒甚,咳嗽无力,脉浮弱等症。阴虚感冒者,兼有身微热,手足心发热心烦口干,少汗,干咳少痰,舌红,脉细数。


治疗原则


1.解表达邪

感冒由外邪客于肌表引起,应遵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意,采用辛散解表的法则,祛除外邪,邪去则正安,感冒亦愈。解表之法应根据所感外邪寒热暑湿的不同,而分别选用辛温、辛凉、清暑解表法。时行感冒的病邪以时行病毒为主,解表达邪又很重视清热解毒。


2.宣通肺气

感冒病机之一是肺失宣肃,因此宣通肺气有助于使肺的宣肃功能恢复正常,肺主皮毛,宣肺又能协助解表,宣肺与解表相互联系,又协同发挥作用。


3.照顾兼证

虚人感冒应扶正祛邪,不可专事发散,以免过汗伤正。病邪累及胃肠者,又应辅以化湿、和胃、理气等法治疗,照顾其兼证。


分证论治


风寒感冒

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

本方以荆芥防风解表散寒;柴胡薄荷解表疏风;羌活独活散寒除湿,为治肢体疼痛之要药;川芎活血散风止头痛枳壳前胡桔梗宣肺利气;茯苓甘草化痰和中。风寒重,恶寒甚者,加麻黄桂枝头痛白芷,项背强痛加葛根;风寒夹湿,身热不扬,身重苔腻,脉濡者,用羌活胜湿汤加减;风寒兼气滞,胸闷呕恶者,用香苏散加减;表寒兼里热,又称“寒包火”,发热恶寒鼻塞声重,周身酸痛,无汗口渴,咽痛,咳嗽气急,痰黄粘稠,或尿赤便秘舌苔黄白相兼,脉浮数,解表清里,用双解汤加减。

风寒感冒可用成药如午时茶、通宣理肺丸等,轻证亦可用生姜10克,红糖适量,煎水服用。


风热感冒

症状:发热,微恶风寒,或有汗,鼻塞喷嚏,流稠涕,头痛,咽喉疼痛咳嗽痰稠,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方药:银翘散

本方以金银花连翘辛凉透表,兼以清热解毒;薄荷荆芥淡豆豉疏风解表,透热外出;桔梗牛蒡子甘草宣肺祛痰,利咽散结;竹叶芦根甘凉轻清,清热生津止渴。发热甚者,加黄芩石膏大青叶清热;头痛重者,加桑叶菊花蔓荆子清利头目;咽喉肿痛者,加板蓝根玄参利咽解毒;咳嗽痰黄者,加黄芩知母浙贝母杏仁瓜蒌壳清肺化痰;口渴重者,重用芦根,加花粉、知母清热生津。

时行感冒,呈流行性发生,寒战高热,全身酸痛,酸软无力,或有化热传变之势,重在清热解毒,方中加大青叶板蓝根、蚤休、贯众石膏等。

风热感冒可用成药银翘解毒片(丸)、羚翘解毒片、桑菊感冒冲剂等。时行感冒板蓝根冲剂等。


暑湿感冒

症状:发生于夏季,面垢身热汗出,但汗出不畅,身热不扬,身重倦怠,头昏重痛,或有鼻塞流涕,咳嗽痰黄,胸闷欲呕,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

本方以香薷发汗解表;金银花连翘辛凉解表;厚朴扁豆和中化湿。暑热偏盛,加黄连青蒿、鲜荷叶、鲜芦根清暑泄热;湿困卫表,身重少汗恶风,加清豆卷、藿香佩兰芳香化湿宣表;小便短赤,加六一散、赤茯苓清热利湿。

暑湿感冒感冒而兼见中焦诸症者,可用成药藿香正气丸(片、水、软胶囊)等。


体虚感冒

年老或体质素虚,或病后,产后体弱,气虚阴亏,卫外不固,容易反复感冒,或感冒后缠绵不愈,其证治与常人感冒不同。

气虚感冒素体气虚者易反复感冒感冒恶寒较重,或发热,热势不高,鼻塞流涕,头痛,汗出,倦怠乏力,气短,咳嗽咯痰无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无力。治法为益气解表,方用参苏饮加减。药物以人参茯苓甘草益气以祛邪;苏叶、葛根疏风解表;半夏陈皮桔梗前胡宣肺理气、化痰止咳;木香枳壳理气调中;姜、枣调和营卫。表虚自汗者,加黄芪白术防风益气固表;气虚甚而表证轻者,可用补中益气汤益气解表。凡气虚易于感冒者,可常服玉屏风散,增强固表卫外功能,以防感冒

阴虚感冒阴虚津亏,感受外邪,津液不能作汗外出,微恶风寒,少汗,身热,手足心热,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鼻塞流涕,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为滋阴解表,方用加减葳蕤汤加减。方中以白薇清热和阴,玉竹滋阴助汗;葱白薄荷桔梗、豆豉疏表散风;甘草大枣甘润和中。阴伤明显,口渴心烦者,加沙参麦冬黄连天花粉清润生津除烦。

转归预后

风寒感冒,寒热不退,邪气可化热而见口干欲饮,痰转黄稠,咽痛等症状。反复感冒,引起正气耗散,可由实转虚;或在素体亏虚的基础上反复感邪,以致正气愈亏,而成本虚标实之证。感冒未及时控制亦有转化为咳嗽心悸水肿等其它疾病者。


一般而言,感冒的预后良好,但对老年、婴幼、体弱患者及时行感冒之重症,可以诱发其它宿疾而使病情恶化甚至出现严重的后果。

结语

感冒是感受风邪为代表的六淫、时邪病毒,侵犯肺卫,以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全身不适为临床特征的常见外感病证,四季皆有,以冬春季为多。病机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治疗以解表宣肺为原则,但应分清风寒、风热与暑湿及兼夹病邪的不同,而分别采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解表清暑祛湿等治法祛除表邪,时邪病毒又当以清热解毒为治疗重点。感冒的治疗一般禁用补法,以免敛邪,但若体虚之人,又当在解表剂中佐以益气、养阴等补益之品,以扶正祛邪。正确的煎药、饮食等调护,有助感冒的迅速康复。


感冒的预防很重要,尤其是对有时行感冒流行趋势的地区、单位,更应尽早采取措施,以免成蔓延之势。

文献摘要

素问·玉机真藏论》:“是故风者百病之长也,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丹溪心法·中寒》:“伤风属肺者多,宜辛温或辛凉之剂散之。”


症因脉治·伤寒总论》:“外感风寒,从毛窍而人,必从毛窍而出,故伤寒发热症,首重发表解肌。”


时病论·春伤于风大意》:“风为六气之领袖,能统诸气,如当春尚有余寒,则风中遂夹寒气,有感之者是为风寒;其或天气暴热,则风中遂夹热气,有感之者是为风热。”


类证治裁·伤风》:“惟其人卫气有疏密,感冒有浅深,故见症有轻重。……凡体实者,春夏治以辛凉,秋冬治以辛温,解其肌表,风从汗散;体虚者,固其卫气,兼解风邪,恐专行发散,汗多亡阳也。”


《证治汇补·伤风》:“如虚人伤风,屡感屡发,形气病气俱虚者,又当补中,佐以和解,倘专泥发散,恐脾气益虚,腠理益疏,邪乘虚人,病反增剧也。”

  • 王玉符治感冒咳嗽
    患者某,男,45岁,1963年1月11日初诊。感冒已经一周,咳嗽,脑鸣,流眼泪,流清涕,咽干欲饮水,食欲略差,二便正常。眼皮水肿,鼻塞声重,舌苔微黄,脉象略数。感冒咳嗽。疏风解表,止咳化痰。止嗽散加减...

    求道

    畅读VIP

    95

    0

  • 杨以阶论中医治疗小儿感冒
    几十年临床实践体会,治疗小儿感冒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相信中医中药治疗效果,敢于辨证施治不少年轻中医怀疑中药治疗热性病的效果;或虽不怀疑,却因小儿病情复杂,传变迅速,不敢承担风险,似乎用了抗菌素才能放...

    求道

    畅读VIP

    196

    0

  • 刘燕池教授临床思维导读 之 感冒
    感冒刘某,女,8岁。初诊2013年9月12日。恶寒两天,恶心,头痛,鼻塞,今晨发热,最高温度38.8°,小便黄。苔白厚黄,脉弦滑数。1.病证要点:临证诉求,以先有恶寒,头痛,鼻塞,后又发高热,小便黄,...

    求道

    畅读VIP

    142

    0

  • 孔光一治疗呼吸系统外感病的特色
    1.重视邪毒致病因素,祛邪即祛毒孔老师认为,温病中的“毒”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同病证,毒的具体所指不同,如身热炽盛,口苦而渴,心烦尿黄,舌红脉数,属热毒、火毒之表现;局部红肿疼痛,甚至糜烂,咽喉腐烂,...

    求道

    畅读VIP

    138

    0

  • 高益民清气化湿汤
    【组成】生石膏(先煎)30克,知母10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藿香10克,佩兰10克,陈皮5克,半夏10克,甘草5克。【功效】芳香化湿,清热疏风。【主治】用于暑湿外感,湿...

    求道

    畅读VIP

    129

    0

  • 周平安教授治疗感冒临证经验(孙蕊)
    感冒是由于鼻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引起的以鼻塞、打喷嚏、流涕、全身不适、肌肉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其临床症状特点是上呼吸道症状明显而全身症状相对较轻。中医理论认为,感冒是因风邪引...

    求道

    畅读VIP

    158

    0

  • 许公岩温散法治愈寒湿困阳感冒不解一例
    李某,男,54岁。主诉及病史∶头晕、浑身发冷两周,伴心慌,心悸,不欲饮食,大便如常,溺欠畅,曾数服西药,症状不缓解。诊查∶颜面苍白无华,舌质暗淡,舌苔灰腻不厚,脉沉细滑不起。血压180/110mmHg...

    求道

    畅读VIP

    146

    0

  • 陈乔林治外感发热案
    刘某, 女, 34 岁, 1999 年 6 月 7 日初诊。患者 10 日前因感冒发热憎寒, 咽痛咳嗽, 头痛身困, 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胸片示:两下肺纹理增粗模糊, 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经用青霉素、头...

    求道

    畅读VIP

    195

    0

  • 陈伯咸论感冒的证治
    (一)表里关系    感冒初起,不论风寒风热,均宜解表。风寒者辛温解表,风热者辛凉解表。若见高热、口渴、汗出、脉洪大为热入阳明气分,可与桑菊银翘方加白虎汤,清气透热防内陷。若见腹满...

    求道

    畅读VIP

    154

    0

  • 李振华:辨证治疗外感病十法
    外感病证是由于外邪袭表、外邪入里和外邪留恋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外感病证因病邪性质不同,脏腑受损及证候特征也存在差异。《脾胃论》曰:“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其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

    求道

    畅读VIP

    247

    0

  • 该条短评为VIP内容,请开通VIP后查看...

    景德镇冯上阳

    四君严选

    畅读VIP

    0

    0

  • 该条短评为VIP内容,请开通VIP后查看...

    四君人参

    畅读VIP

    9

    0

  • 该条短评为VIP内容,请开通VIP后查看...

    刘军

    原创投稿

    32

    0

  • 该条短评为VIP内容,请开通VIP后查看...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0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