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Jīnɡ Jiè

别名

假苏、鼠蓂(《本经》),姜苏(《吴普本草》),稳齿菜(《滇南本草》),四棱杆蒿(《中药志》)。

来源及植物形态

荆芥,始载于《本经》,原名假苏。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 的干燥地上部分。我国南北各地均产,主要产 于江苏、浙江以及江西等地。


荆芥(裂叶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 

采制

荆芥:拣净杂质,用水略泡,捞出切段,哂干。


荆芥:取切段的荆芥置锅内,文火微炒,取出放凉(炒荆芥穗方法同)。


荆芥炭:取切段的荆芥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黑色,存性,少喷清水,取出晒干(荆芥穗炭方法同)。

性味归经

性味:辛,温。

①《本经》:"味辛,温。"

《医学启源》:"气温,味辛苦。"


归经:入肺、肝经。

①《纲目》:"入足默阴经气分。"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二经。"

③《本草汇言》:"足厥阴、少阳、阳明经。"

功能主治

发表,祛风,理血;炒炭止血。治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中风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痈肿,疮疥,瘰疬


1 .本品轻扬疏散,辛而不烈,微温不燥,性较平和,善散风邪。既散风寒,又疏风热,亦能疏散血中之风热。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表证。若治疗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者,常配伍防风羌活等,如《摄生众妙方》荆防败毒散;若治风热表证,症见发热头痛、咽喉肿痛或目赤者,常配伍薄荷连翘、银花,如《温病条辨•上焦篇》银翘散


2 . 本品又能祛风解痉,治妇女产后冒风,口噤发痉,可单用为末冲服,如《本草纲目•卷十四•假苏》转引的华佗愈风散。或与其他息风止痉药配伍使用,则疗效更佳。


3.本品能疏风解表透疹,治麻疹透发不畅,以及风疹瘙痒等证,常与蝉蜕牛蒡子薄荷、银花等配伍,以达宣散透疹、祛风止痒之效。如《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竹叶柳蒡汤


4.本品有疗疮之功,用治疮疡初起,寒轻热重,具有表热证者,常与连翘薄荷牛蒡子丹皮、山栀等配伍,如《疡科心得集•方汇》牛蒡解肌汤。


5.本品炒炭能止血,用治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等证。常与其他止血药 配伍应用,如《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七•治呕血诸方》方,以之为末,生地汁调下,治呕血、吐血、衄血;若配伍槐花、柏叶、枳壳,可治便血,如《普济本事方•卷五•肠风泻血痔漏脏毒》槐花散;若配伍小蓟生地藕节滑石通草蒲黄等,可治血淋、尿血,如《重订严氏济生方•小便门》小蓟饮子;若配伍阿胶艾叶甘草等,可治崩漏下血,如《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胶艾汤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3-10g;或临丸、散。


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捣敷;或研末调散。


注意: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

1.《药性论》:荆芥久服动渴疾。

2.《苇航纪谈》:凡服荆芥风药,忌食鱼。

3.《纲目》反驴肉、无鳞鱼。

4.《本草经疏》:病人表虚有汗者忌之;血虚寒热而不因于风湿风寒者勿用;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慎匆误入。

各家论述

1.《本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


2.《药性论》:"治恶风贼风,口面歪邪,遍身顽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糟。主辟邪毒气,除劳,治丁肿;取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主通利血脉,传送五脏不足气,能发汗,除冷风;又捣末和醋封毒肿。"


3.孟诜:"产后中风身强直,研末酒服。"


4.《食疗本草》:"助脾胃。"


5.《食性本草》:"主血劳风气壅满,背脊疼痛,虚汗,理丈夫脚气,筋骨烦痛及阴阳毒伤寒头痛,头旋目眩,手足筋急。"


6.《日华子本草》:"利五脏,消食下气,醒酒。作菜生热食并煎茶,治头风并汗出;豉汁煎治暴伤寒。"


7.《本草图经》:"治头风,虚劳,疮疥,妇人血风。"


8.《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并敷毒疮。治吐血。""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热痛,消肿,除诸毒,发散疮痈。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风热,通肺气鼻窍塞闭。"


9.《纲目》:"荆芥,入足厥阴经气分,其功长于祛风邪,散瘀血,破结气,消疮毒。盖厥阴乃风木也,主血而相火寄之。故风病、血病、疮病为要药。""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目中黑花,及生疮,阴颓,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10.《本草经疏》:"假苏,入血分之风药也,故能发汗;其主寒热者,寒热必由邪盛而作,散邪解肌出汗,则寒热自愈。鼠瘘由热结于足少阳、阳明二经火热郁结而成,瘰疬为病亦属二经故也。生疮者,血热有湿也,凉血燥湿,疮自脱矣。破结聚气者,辛温解散之力也。下瘀血入血分,辛以散之,温以行之之功用也。痹者,风寒湿三邪之所致也,祛风爆湿散寒,则湿痹除矣。""荆芥,风药之辛温者也,主升主散,不能降亦不能收。"


11.《本草汇言》:"荆芥,轻扬之剂,散风清血之药也。…凡一切风毒之证,已出未出,欲散不散之际,以荆芥之生用,可以清之。…凡一切失血之证,已止未止,欲行不行之势,以荆芥之炒黑,可以止之。大抵辛香可以散风,苦温可以清血,为血中风药也。"


12.《本草备要》:"荆芥,功本治风,又兼治血者,以其入风木之脏,即是藏血之地也。李士材曰,风在皮里膜外,荆芥主之,非若防风能入骨肉也。"


13.张寿颐:"荆芥,治风热在表在上诸症,能泄肺热而达皮毛,风热咳嗽宜之,风热外感头痛寒热,亦是主药。又入血分,清血热,能治咽、喉、口、舌、发颐、大头诸症,亦治疮疡、风疥、瘰疬,吐衄,下血,崩漏,能澈上澈下,散结导瘀,厥功甚多,而亦甚捷,诚风热血热之一大法王,不可以其微贱易得而忽视之。然古法每谓产后中风,口噤发痉,角弓反张,血晕不醒,有豆淋酒法,以防风羌活荆芥等药,炒研为末,另以黑大豆妙热,酒淋乘热调药冲服。意谓此是产后猝受外风,故宜风药酒服,温升疏散之法,无论何书,往往称为大效,甚且托名于华元化,称之为华陀愈风散。不知产后噤厥,角弓反张,纯是阴脱于下,阳浮于上,虽曰中风,明是内动之风,上升冲脑,以致知觉运动顿失其常,镇而降之,犹恐不济,妄投风药,加以热酒,是为教猱升木,火上添油,杀之尤逮,安得有效之理,此皆古人误认内风作外风之治法。…惟荆芥炒黑,则轻扬疏散之性已失,而黑能入血,可以止血之妄行,若产后去血过多,阴不涵阳,晕厥昏瞶者,用童便调灌,则又能立定其气血冲脑之变,是为一举两得,却是佳方,此不可与豆淋酒之法作一例观也。"

按语备注

1.荆芥一药,生用有祛风解表的功效,炒炭则用于止血。配防风羌活,治风寒表症;配银花、连翘薄荷,治风热表症;配生石膏,治风热头痛;配牛蒡子桔梗、生甘草,治咽喉肿痛;配槐花炭,治便血;配白茅根,治鼻衄。


2.荆芥与紫苏均能发汗解表,但紫苏散寒力强,偏入气分,又能理气宽中;而荆芥祛风力胜,偏入血分,炒炭又能止血。故在理气方中常用紫苏,而在理血剂当中多用荆芥

  • 芥穗、蝉蜕入血搜风
    荆芥穗有入血搜风之功效。19年前返乡期间,遇一新生儿(5天)患脐风,口噤不开,项背强直,家长相求治之,以期死里求生。当时因偏僻乡村别无它药可施,见其家中悬荆芥穗—捆,嘱以荆芥穗半两(15克),蝉蜕l两...

    四君人参

    畅读VIP

    198

    0

  • 荆芥治疗咽痛的历史沿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历代中医文献等研究,发现荆芥治咽痛经历“未用→初用→必用→慎用”的历史递嬗变化过程;论证名老中医郑景岐提出“咽痛慎用荆芥”经验的可靠性,分析形成该学说的6种影响因素;介绍该经验的学术精髓和郑景岐的...

    四君人参

    畅读VIP

    321

    0

  • 验证荆芥治疗流鼻涕
    昨天早上(2016年9月17日)儿子8岁鼻塞流涕,感觉是中秋节吃月饼,加上晚上睡觉吹风扇可能是冷到。加上吃月饼较多,还有吃一些较热气的食物。一早起来泡一点菊花罗汉果水,加煮绿豆汤。然后咱去上课了,中午...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207

    0

  • “万能”感冒药:家有荆芥
    “假苏”何须四处求:家有荆芥小时候,见到奶奶常用一种香草拌在新做好的茶叶里面,等过一段时间拿出来泡茶喝的时候,就有一种特有的香味。后来奶奶告诉我,这种香草叫做荆芥。荆芥属于唇形科植物,因其茎叶芳香很像...

    四君人参

    畅读VIP

    243

    0

  • 浅谈荆芥之妙用
    荆芥,又名假苏,味辛苦而性温,气芳香而升散,归肺、肝、胃经,功于轻宣、发表、祛风、理血、解郁、升和。临床与其他药物配伍运用更能变化多端,常常有得心应手之妙,今不揣己之浅陋,就临床应用体会介绍如下,请同...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187

    0

  • 赵绍琴妙用荆芥经验浅识
    笔者有幸于80年代跟随赵绍琴恩师身边进修,亲耳聆听赵老教诲,深得其传。现将赵老临床妙用荆芥之经验,介绍于诸同道,以便临证参考。1、荆芥的功能与临床应用1.1祛风解表 荆芥穗味辛性温,其性升浮,善能发汗...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333

    0

  •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系列:荆芥篇
    功效 祛风解表,清头目,利咽喉,止痒,透疹,炒炭止血。产后血晕第一要药——荆芥不同情况下的伤风感冒,需要用到不同的风药,比如冬月用麻黄,夏月用香薷。不同的人也会用到不同的风药,比如说,刚生完小孩的产妇...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271

    0

  • 蒲辅周先生用药杂谈
    蒲老毕生勤于治学,写了许多读书笔记,对有些中药和方剂亦记录了自己的心得。其中中药部分记录了蒲老的部分用药体会和一些单验方,录于后,以飨读者。1.香薷味辛微温芳香,专长祛暑利水,为祛暑之良药。有人说:夏...

    白术

    签约讲师

    381

    0

  • 岐黄初涉如何临床
    一、西医诊断不要用来套中医处方现在学习中医的人,大多都是学了西医以后,又自己转学了一些中医知识,有的人虽然主要是学的中医,但以后又学习了西医,而且现在的病人,又是绝大多数先到西医处看病,化验,检察,等...

    四君人参

    作者授权

    289

    0

  • 董德懋:黑芥穗破结下瘀
    友人刘金福之妻,住××医院剖腹产后三日开始发热,热势持续不退,继之右下腹部出现界限不明之包块如烧饼大,腹胀痛,灼热而拒按,恶露少而色淡,选投多种抗生素不效,曾邀请某医院专家会诊,诊为:1,炎性包块;2...

    四君人参

    1371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