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Shí Gāo

别名

细石、细理石(《别录》),软石膏(《本草衍义补遗》),寒水石(《纲目》),白虎(《药品化义》)。

释名

石膏矿石有软、硬两种,内服以软石膏为佳。名白虎者,可能因其为《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白虎汤主药之故。

来源及植物形态

石膏,始载于《本经》。为单斜晶系含水硫酸钙的矿石。全国各地多有分布,而以湖北、安徽产者为佳。

采制

石膏:去净杂石,洗净泥土,打碎成小块。


石膏:取净石膏块,置坩埚内,在无烟炉火中煅至酥松状,取出,放凉,碾碎。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石膏,须石臼中捣成粉,罗过,生甘草水飞过,澄,晒,研用。"

②《纲目》:"石膏,古法惟打碎如豆大,绢包入汤煮之,近人因其寒,火煅过用,或糖拌炒过,则不妨脾胃。"

③《药品化义》:"石膏,略煅带生用,多煅则体腻性敛。"

性味归经

性味:辛甘,寒。

①《本经》:"味辛,微寒。"

②《别录》:"甘,大寒,无毒。"

《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性寒,味淡。"


归经:入肺、胃经。

《汤液本草》:"入手太阴、少阳,足阳明经。"

②《本草衍义补遗》:"入阳明、手太阴、手少阳。"

功能主治

生用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煅敷生肌敛疮。外治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


1.石膏味辛甘性大寒而质不燥,清热泻火之力甚强,并能除烦止渴,且清泄里热亦兼透散,最宜用于热在肺胃气分,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的阳明经证及暑热烦渴,常与功善清热润燥之知母相须为用,如《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白虎汤,即是治疗上证的代表方。对表寒里热证,可与麻黄桂枝等辛温解表药配伍,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大青龙汤。若气血两燔,高热不退而发斑疹的,则宜与丹皮玄参等凉血药同用,如《温病条辨,卷一》化斑汤、《疫疹一得•卷下》清瘟败毒饮。热盛而正气偏虚的,也可配伍补气养阴之人参(或党参)、麦冬等应用,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对于某些热毒证的感染性疾患,则宜配合黄连黄芩连翘等清热解毒药,如《外台秘要•卷一》石膏汤(一名三黄石膏汤)。


2.石膏自身虽无止咳平喘作用,但因其清泄肺热之力甚佳,故亦常施于热郁于肺不得宣降之发热咳嗽、气喘诸症。每与麻黄杏仁配伍,以增强止咳平喘之力,如《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麻杏甘石汤。对于肺部热毒证(如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等),则宜酌加金银花黄芩鱼腥草之属。


3.胃气以下降为顺,胃热上逆即作恶心呕吐石膏功善清胃热,故亦可治胃热呕吐,常与半夏竹茹等止呕药同用,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治伤寒温病同用方》镇逆白虎汤。足阳明胃之经脉起于鼻孔两侧,经眼内角,眼眶下,进入上齿,环绕口唇,交承浆,分布于耳前、前额等处,然后从颊部下行。因此,临证还常借石膏清降之性,以治胃火上炎所致的头面、口齿热盛之病,如牙龈肿痛、头痛口疮等,可与生地知母牛膝等配伍,如《景岳全书 •新方八阵•卷五十一》玉女煎


4.燃石膏研细末外用,具有清热敛疮及祛腐生肌、消肿止血诸功效,可施于疮溃不敛、湿疹、烫伤及外伤出血等,可单用,或配合青黛黄柏等应用。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15-30g(大剂可用180-240g);或入丸、散。


外用:煅研撒或调敷。


注意:

1.脾胃虚寒及血虚、阴虚发热者忌服。

2.石膏为矿石类而质重,溶解度亦低,故用量宜大于一般药,重证入煎剂可用至180-240g左右,宜先煎。亦有主张研细末冲服者,用量应酌减。

各家论述

1.《本经》: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产乳,金疮。

2.《别录》: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亦可作浴汤。

3.《药性论》:治伤寒头痛如裂,壮热,皮如火燥,烦渴,解肌,出毒汗,主通胃中结,烦闷,心下急,烦躁,治唇口干焦。和葱煎茶去头痛

4.《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狂,下乳,头风旋,心烦躁,揩齿益齿。

5.《珍珠囊》:止阳明头痛)止消渴中暑潮热

6.《用药心法》:胃经大寒药,润肺除热,发散阴邪,缓脾益气。

7.杨土瀛:煅过最能收疮晕,不至烂肌。

8.《本草蒙筌》:胃脘痛甚,吞服。

9.《长沙药解》:清心肺,治烦躁,泄郁热,止燥渴,治热狂,火嗽,收热汗,消热痰,住鼻衄,调口疮,理咽痛,通乳汁,平乳痈,解火灼,疗金疮。

10.《本草再新》:治头痛发热,目昏长翳,牙痛,杀虫,利小便。

11.《脾胃论》:如食少者,不可用石膏石膏能去脉数,疾病退,脉数不退者,不可治也。

12.《本草衍义补遗》:石膏,本阳明经药,阳明主肌肉,其甘也,能缓脾益气,止渴去火,其辛也,能解肌出汗,上行至头,又入手太阴、少阳,而可为三经之主者。研为末,醋研丸如绿豆大,以泻胃火、痰火、食积

13.《纲目》:东垣李氏云,立夏前多服白虎汤者,令人小便不禁,此乃降令太过也,阳明津液不能上输于肺,肺之清气亦复下降故尔。初虞世《古今录验方》治诸蒸病有五蒸汤,亦是白虎加人参茯苓、地黄、葛根,因病加减。王焘《外台秘要》治骨蒸劳热久嗽,用石膏文如束针者一斤,粉甘草一两,细研如面,日以水调三四服,言其无毒有大益,乃养命上药,不可忽其贱而疑其寒。《名医录》言睦州杨士丞女,病骨蒸内热外寒,众医不瘥,处州吴医用此方,而体遂凉。愚谓此皆少壮肺胃火盛,能食而病者言也。若衰暮及气虚血虚胃弱者,恐非所宜。广济林训导年五十,病痰嗽发热,或令单服石膏药至一斤许,遂不能食,而咳益频,病益甚,遂至不起,此盖用药者之瞀瞀也,石膏何与焉。

14.《本草经疏》:石膏,辛能解肌,甘能缓热,大寒而兼辛甘,则能除大热,故《本经》主中风寒热,热则生风故也。邪火上冲,则心下有逆气及惊喘;阳明之邪热甚,则口干舌焦不能息,邪热结于腹中,则腹中坚痛;邪热不散,则神昏谵语;肌解热散汗出,则诸证自退矣。惟产乳、金疮,非其用也。《别录》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气,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者,以诸病皆由足阳明胃经邪热炽盛所致,惟喘息咽热,略兼手太阴病,此药能散阳明之邪热,降手太阴之痰热,故悉主之也。甄权亦用以治伤寒头痛如裂,壮热如火。《日华子》用以治天行热狂,头风旋,揩齿。东垣用以除胃热肺热,散阳邪,缓脾益气者,邪热去则脾得缓而元气回也。洁古又谓止阳明经头痛发热恶寒,日哺潮热,大渴引饮,中暑牙痛者,无非邪在阳明经所生病也,理阳明则蔑不济矣。足阳明主肌肉,手太阴主皮毛,故又为发斑发疹之要品。若用之渺少,则难责其功,世医罔解,兹特表而着之。石膏本解实热,祛暑气,散邪热,止渴除烦之要药。温热二病,多兼阳明,若头痛、遍身骨痛而不渴不引饮者,邪在太阳也,未传阳明不当用。七、八日来,邪已结里,有燥粪,往来寒热,宜下者勿用。暑气兼湿作泄,脾胃弱甚者勿用。疟邪不在阳明则不渴,亦不宜用。产后寒热由于血虚或恶露未尽;骨蒸劳热由于阴精不足,而不由于外感;金疮、下乳,更非其职;宜详察之,并勿误用。

15.《药征》:《名医别录》石膏性大寒,自后医者怖之,遂至于置而不用焉。仲景氏举白虎汤之证曰,无大热,越婢汤之证亦云,而二方主用石膏,然则仲景氏之用药,不以其性之寒热也可以见己。余也笃信而好古,于是乎为渴家而无热者,投以石膏之剂,病已而未见其害也;方炎暑之时,有患大渴引饮而渴不止者,则使其服石膏末,烦渴顿止,而不复见其害也;石膏之治渴而不足怖也,斯可以知已。

16.《重庆堂随笔》:石膏,余师愚以为治疫主药,而吴又可专用大黄,谓石膏不可用,何也?盖师愚所谓者暑热为病,暑为天气,即仲圣所谓清邪中上之疫也。又可所论者湿温为病,湿为地气,即仲圣所云浊邪中下文疫也。清邪乃无形之燥火,故宜清而不宜下;浊邪乃有形之湿秽,故宜下而不宜清。二公皆卓识,可为治疫两大法门。

17.《医学衷中参西录》石膏,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有实热者,放胆用之,直胜金丹。《神农本经》谓其微寒,则性非大寒可知。且谓其宜于产乳,其性尤纯良可知。医者多误认为大寒而煅用之,则宣散之性变为收敛(点豆腐者必煅用,取其能收敛也),以治外感有实热者,竟将其痰火敛住,凝结不散,用至一两即足伤人,是变金丹为鸩毒也。迨至误用煅石膏偾事,流俗之见,不知其咎在煅不在石膏,转谓石膏煅用之其猛烈犹足伤人,而不煅者更可知矣。于是一倡百和,遂视用石膏为畏途,即有放胆用者,亦不过七、八钱而止。夫石膏之质最重,七、八钱不过一大撮耳。以微寒之药,欲用一大撮扑灭寒温燎原之热,又何能有大效。是以愚用生石膏以治外感实热,轻症亦必至两许;若实热炽盛,又恒重用至四、五两或七、八两,或单用或与他药同用,必煎汤三、四茶杯,分四、五次徐徐温饮下,热退不必尽剂。如此多煎徐服者,欲以免病家之疑惧,且欲其药力常在上焦中焦,而寒凉不至下侵致滑泻也。《本经》谓石膏治金疮,是外用以止其血也。愚尝用煅石膏细末,敷金疮出血者甚效。盖多年壁上石灰善止金疮出血,石膏经煅与石灰相近,益见煅石膏之不可内服也。

按语备注

1.石膏为清解气分实热的要药,凡热在气分而见壮热汗出、烦渴、脉来洪大者,都可用寒凉的石膏以清热泻火。如与清热凉血药同用,尚能用治热盛发斑、神昏谵语等气营两燔的症候。


2.石膏善清肺胃热,如见邪热郁沸或胃火炽盛等症,均可使用本品。在临床应用时如配以知母,则清热泻火,可治阳明里热;如配麻黄,则清宣肺热,至肺热喘咳;治胃火齿痛,配熟地,则清胃滋阴,治虚火牙痛;配人参,则清热益气,治热盛津气两伤。总的来说,大都是取它清肺凉胃的功效。


3.过去有些医家以为石膏性大寒,生用易损脾胃阳气,故而主张煨用,意欲缓和其大寒伤胃之性。实则石膏味辛甘而性善清透,如用之对证并不害胃,而火煨后,不仅清热力大减,且清透之性亦转为收敛,凝滞不散,反不利于脾胃。故内服一定要用生石膏,煨者只供外用。对这一问题,近代名医张锡纯在其《医学衷中参西录•石膏解》中辨析甚为中肯,他说:“医者多误认为大寒而煨用之,则宣散之性变为收敛,以治外感有实热者,竟将其痰火敛住,凝结不散,用至一两即足伤人,是变金丹为鸩毒也。迨至误用煨石膏债事,流俗之见,不知其咎在煨不在石膏。”

石膏清热而不发汗,故白虎汤主治大热大汗证。但是《名医别录》又谓石膏能“解肌发汗”,则是说也可用于热郁无汗证,当配伍解表药用。要之,石膏以清热为主,无论热迫汗出之有汗,或热闭于内的无汗证,均可应用。

一般说来,妇女产后虚寒证较多,故应慎用石膏。但如确属气分实热证,石膏亦可用,因用之对证,并无伤阳害胃之弊,《本经》称其可用于“产乳”,即是此意。再者,热病后余热未清的,也可配合补益药运用,如《伤寒论竹叶石膏汤,即以石膏配伍人参麦冬半夏等,治热病后之余热未清,气阴两伤,呕逆烦渴者。

  • 余师愚病案一则赏析(王斐)
    《疫疹一得》:正阳门外,蒋家胡同口内,祥泰布铺,祁某,晋人也。长郎病疫,原诊谢以不治,又延一医,亦不治。及至邀余,已七日矣。诊其脉,六部全伏;察其形,目红面赤,满口如霜,头汗如雨,四肢如冰;稽其症,时...

    求道

    畅读VIP

    12

    0

  • 经方石膏应用规律探微
    张仲景经方中应用石膏的有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大青龙汤、麻杏甘石汤、竹叶石膏汤、越婢汤、桂枝二越婢一汤、白虎加桂枝汤和麻黄升麻汤共9条方。石膏的配伍方法有如下几种:1. 石膏配麻黄:有大青龙汤、麻杏甘...

    求道

    畅读VIP

    227

    0

  • 宝书说药:生石膏
    名医张锡纯说:“石膏,凉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有实热者,放胆用之,直胜金丹。”这一经验,确实可贵。不仅如此,对于临床上查找不出原因的无名热亦有疗效。生石膏与柴胡配伍退热最灵,可代犀角。1981年...

    四君人参

    畅读VIP

    285

    0

  • 经方中的冰火交融:石膏配干姜(赖海标)
    石膏,味辛性寒,在《伤寒论》中用石膏共有7方,《金匮要略》中用石膏共有13方,除重复方外共计18方,其功效大略为:取其辛以散邪,寒以清热。干姜,味辛性热,在《伤寒论》中用干姜共有24方,《金匮要略》中...

    求道

    畅读VIP

    3774

    0

  • 王庆国:石膏临证应用心法
    石膏为一种矿石,主要为含水硫酸钙。性味辛、甘、大寒,归肺、胃经。石膏,有生、熟二种,生者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效,主要用于清泄多种热邪;熟者是指用火煅后形成的煅石膏,有收敛生肌之效,主要用于外科敛疮。...

    求道

    畅读VIP

    186

    0

  • 石膏需要先煎吗?(叶茂)
    谈到中药石膏,一般指的是生石膏,以湖北应城产最佳。石膏的成分为二水合硫酸钙(CaSO4·2H2O),高温(温度超过108℃)煅后,失去结合水(H2O),即变为煅石膏(CaSO4),也称熟石膏,熟石膏入...

    求道

    畅读VIP

    1862

    0

  • 孔伯华妙用石膏医理解读
    孔伯华先生曾被业内称为“石膏孔”,今值孔伯华先生135周年诞辰之际,特敬此文。承孔伯华弟子姚国栋训读石膏在孔伯华处之妙用,进而解读他重用石膏之精髓。  孔伯华手书:“专治瘟病毒入内方:生石膏、生栀子、...

    求道

    畅读VIP

    209

    0

  • 黄柏石膏治腮腺炎
    应用黄柏、生石膏研粉外敷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62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一、治疗方法取黄柏、生石膏各适量,研粉,按3:7的比例混合均匀备用。治疗时取适量药粉,用水或米醋、酒调成糊状,敷于患处,以纱布...

    四君人参

    畅读VIP

    410

    0

  • 石膏治疫由来久
    石膏治疫,由来已久。《神农本草经》云:“石膏,味辛微寒,主治中风、寒热。”这里所说的“寒热”,并非单指恶寒发热症状,而是指包括疟疾、瘟疫在内的寒热大病。此后,历代医家对石膏治疫进行了大量临床实践,积累...

    求道

    畅读VIP

    328

    0

  • 张锡纯使用生石膏的故事
    故事一:张锡纯的长子,七岁的时候,患了感冒风寒,四五天之内,身上大热(经常看我文章的朋友应该知道了,这是邪气入里化热了),舌苔黄而带黑,这是热盛的缘故,为什么张锡纯那么一位大碗,自己的孩子也折腾了四五...

    四君人参

    畅读VIP

    399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