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谵语是指患者在神志不清时出现胡言乱语,语无伦次,声高气粗的症状。常见于热扰心神之实证。又称为“谵言”、“谬语”、“谵妄”。
“谵语”首见于《伤寒论》,该书记载“阳明病,谵语,发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谵语与“郑声”相鉴别:郑声指重病患者晚期因心气内损,精神散乱而出现的神志不清,语言重复,声音低弱,时断时续的垂危征象。二者均在神识不清的基础上发生,均有言语异常,但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不同,谵语声高气粗,胡言乱语;郑声声低语、弱,时断时续。谵语多实,预后尚好,郑声多虚,预后较差。《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谓:“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重语也。”
谵语与“错语”相鉴别:错语为神志清醒而言语错乱,但说后又自知讲错,多为心气虚,精神不足所致,与谵语之神志不清,不能自制、自知不同。
谵语与“狂语”、“独语”相鉴别:狂语是患者狂言叫骂,喜笑不休,弃衣而走,登高而歌,语言粗鲁,失却理智。独语是喃喃自语,见人便止。二者皆属精神错乱的表现,与谵语有别。
鉴别与治疗
文献与评述
《素问•气交变大论》:“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大。民病身热烦心,躁悸,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日纵,刺期门。”
《张氏医通•神志门》:“谵妄,譫多言也。言为心声,由火燔而鸣,故心热者多言。……若热甚虽寤,而神昏不清,则谵语也。”
《类证治裁•伤寒》:“伤寒阳明证,……热气薰蒸,口渴谵语,此散漫之热,邪未结聚。”
《伤寒论纲目•阳明经症》: “血室者,肝也。肝为藏血之脏,故称血室,女以血用事,故下血之病最多。若男子非损伤,则无下血之病。惟阳明主血所生病,其经多血多气,行身之前,邻于冲任,阳明热甚,侵及血室,血室不藏,溢出前阴,故男女俱有是症。……蓄血、便脓血,总是热入血室。”

四君人参
畅读VIP

591

0


求道
畅读VIP

1131

0


白术
签约讲师

416

0


白术
签约讲师

684

0


白术
签约讲师

968

0


白术
签约讲师

638

0

四君人参

588

0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602

0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500

0

刘茜檬
原创投稿

550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