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38年前诊治的一例重危病案

四君人参

浏览:231

时间:2020-09-11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还在一个乡卫生院工作。1974年夏天的一个晚上9点过,离卫生院最远的大队一位董姓社员来请出诊,我跑了近二十里山路赶到他家。


患者是那位社员七十岁的父亲因暑热引发了咳喘、肺胀,症见发热咳嗽,痰喘,神志恍惚,谵妄,躁烦不安,舌质暗红苔淡黄而腻,脉细滑数。


证属痰浊内蕴,痰蒙神窍。我去之前,他家已请了附近一位老先生看过,认为已是死证,因担心会给病人“送终”影响医运,没开药就走了。我去后他家的人仍然担心老人当晚有生命之忧,仔细诊视后明确告诉他的家人:“病情虽重,但还不是死证,及时救治绝无生命之忧,我今晚就在你家住下来抢救,明晨便可见分晓。”他家的人心才放宽了。当时农村的医疗条件还很差,西医还不怎么盛行,但好处是人们对中医药的信赖度还远远高于对西医,这是用中医药的简便方法救治重危病人的良好社会基础。


我立即开了处方:涤痰汤葶苈子、川贝、竹黄、牛黄丹参(当时农村还找不到安宫牛黄丸之类成药),让其儿子速去卫生院中药房取药,又叫其他人砍来水竹一捆,再加入四分之一的鲜黄荆条,用两个石头一支,中间用火烧,两头用碗接取液汁,土法制取清热化痰,清心开窍的竹沥黄荆沥混合液,给病人频频灌服。中药取回后我又一起帮助喂药,到天亮时病人就热退痰少,神志清楚,病情缓解了,后经调治老人得到了康复。


回想这个病案,幸好那时还有适于中医药诊治疾病的医疗环境,民众对中医药的信赖度很高,很少用西药,体质尚未受到西药的改造,用中医药治疗就比较容易取效。若是现在,病家必然赶紧手机一拨,呼叫120,送去医院住院输氧输液去了,即使用中医药救治,也要承担很大的风险了。


2012-10-27

分享到:

收藏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仁心妙手,来源论坛原创文稿,由四君摘选编辑。四君期盼您的投稿,获采用达18篇,即可兑换一年畅读VIP会员。

发布评论:

全部评论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