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中药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


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由于太古时期文字未兴,这些知识只能依靠师承口授,后来有了文字,便逐渐记录下来, 中药出现了医药书籍。这些书籍起到了总结前人经验并便于流传和推广的作用。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有着巨大的贡献。由于药物中草类占大多数,所以记载药物的书籍便称为“本草”。据考证,秦汉之际,本草流行已较多,但可惜这些本草都已亡佚,无可查考。现知的最早本草著作称为《神农本草经》,著者不详,根据其中记载的地名,可能是东汉医家修订前人著作而成。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全书共三卷,收载药物包括动、植、矿三类,共365种,每药项下载有性味、功能与主治,另有序例简要地记述了用药的基本理论,如有毒无毒、四气五味、配伍法度、服药方法及丸、散、膏、酒等剂型,可说是汉以前我国药物知识的总结,并为以后的药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到了南北朝,梁代陶弘景(公元452~536年)将《神农本草经》整理补充,著成《本草经集注》一书,其中增加了汉魏以下名医所用药物365种,称为《名医别录》


每药之下不但对原有的性味、功能与主治有所补充,并增加了产地、采集时间和加工方法等,大大丰富了《神农本草经》的内容。到了唐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对外交通日益频繁,应形势需要,政府指派李绩等人主持增修陶氏所注本草经,称为“唐本草”后又命苏敬等重加修正,增药114种,于显庆四年(公元659年)颁行,称为《新修本草》或外国药物陆续输入,药物品种日见增加。为了适《唐新本草》,此书由当时的政府修订和颁行,所以可算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这部本草载药844种,并附有药物图谱,开创了我国本草著作图文对照的先例,不但对我国药物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而且不久即流传国外;对世界医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所述是我国古代药物知识的三次总结,以后每隔一定时期,由于药物知识的不断丰富,便有新的总结出现。如宋代的《开宝本草》、《嘉祐补注本草》,都是总结性的。到了北宋后期,蜀医唐慎微编成了《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他将《嘉祐补注本草》与《图经本草》合并,增药500多种,井收集了医家和民间的许多单方验方,补充了经史文献中得来的大量药物资料,使得此书内容更为充实,体例亦较完备,曾由政府派人修订三次,加上了“大观”、“政和”、“绍兴”的年号,作为官书刊行。明代的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公元1518~1593年),在《证类本草》的基础上)进行彻底的修订,“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编成了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本草巨著——《本草纲目》李时珍死后三年(1596年)在金陵(今南京)首次刊行。此书载药1892种,附方11000多个。

  • 陈道隆用药妙述
    最近在重读《陈道隆学术经验集》时,看到几则论述中药使用的妙论,感到很妥贴实用,所以就录了下来,以供大家学习。1. 羚羊角药证王香岩是浙江医专的创始教授之一,其对温病有很深的造诣,更是善用羚羊角,故有羚...

    求道

    畅读VIP

    222

    0

  • 凌一揆临床用药心得
    凌一揆先生精通本草,熟知临床,并善于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对中药的性味、用法用量、应用及用药禁忌等多方面展开学术讨论,提出个人学术观点。以下多个医话源于由他1957年主编的供四川成都中医进修学校自行使用的《...

    求道

    畅读VIP

    213

    0

  • 辛润肾燥新解(彭建中)
    《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后世据此概括为辛润肾燥,即辛味之药可治肾燥之症。然观诸家药例,却各不相同。张元素以知母、黄柏为辛润药;张介宾以附子、肉桂为辛润药;成无己以半夏、干姜、细...

    求道

    畅读VIP

    170

    0

  • 危北海胃肠动力用药
    理气药这类药物具有疏通气机,消除气滞功能,主要用于气滞的病证,气滞的临床表现因气滞部位不同而异,但以疼痛、胀闷为主,气滞的治疗原则是理气、行气。中医临床常用的理气药有茴香、陈皮、青皮、枳实、枳壳、木香...

    求道

    畅读VIP

    193

    0

  • 姚国美先生论中药
    一、风病用药(一)总论夫风也者,吹嘘鼓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非寒非热,原无定体。其所以有分别者,挟他气而变化尔。故挟寒则为风寒,挟热则为风热,挟湿则为风湿,挟燥则为风燥,挟火则为风火。惟其能挟他气而...

    求道

    畅读VIP

    185

    0

  • 《药性赋》三篇
    庐陵  萧涣唐廉泉氏  撰甘性药类(凡六十种)(黄耆)达表补虚,(白术)健脾燥湿,(地黄)有滋肾填髓之功,(人参)擅养阴生津之益。(甘草)解毒而和中,(饴糖)益荣以止渴,助脾固肾(...

    求道

    畅读VIP

    318

    0

  • 四言药性赋
    第一篇草部祖国医学、灿烂光辉、丰富经验、民简积累。士方土法、胜过名医、草医草药、大力发挥。良方运使、诀性为先、清凉解毒、燥热相安。补虚扶正、泻火驱邪、创伤止血、杀虫除癥。蛇伤虫咬、劳甜心周、用药得救、...

    求道

    畅读VIP

    332

    0

  • 黄文政教授用药经验
    牙龈萎缩,脾虚者加山药、扁豆。牙齿松动,肾虚者加肉苁蓉。齿痛、龋齿者用骨碎补、白薇。牙龈肿痛、出血,阳明有热者,用清胃散;阳明有余,少阴不足者,用玉女煎。脱肛,整体来说属气陷,分而言之,局部有气滞,故...

    求道

    畅读VIP

    349

    0

  • 肖定远虫类药物的临床应用(黄宁)
    虫类药是动物药中的一部分, 包括一些昆虫、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以及小的爬行类脊椎动物等。其临床使用历史悠久,《山海经》中已有虫类药使用的记载。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载药365 种...

    求道

    畅读VIP

    302

    0

  • 肖定远治疗中药毒经验方——清营解毒汤
    【组成】生地30g  丹皮12g  金银花15g  黄芩12g  淡竹叶15g  丹参12g  莲子心3g  地骨皮12g  白鲜皮12g  玄参18g  北沙参15g【功用】清热凉血,养阴解毒。【主...

    求道

    畅读VIP

    410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