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概念

小便黄赤,指尿液颜色呈深黄、黄赤或黄褐,甚至尿如浓茶的异常表现。

 

小便黄赤首见于《素问》,并又称之为“溺赤”。《灵枢•经脉》篇称“溺色黄”。《脉诀》及《医学正传》称“小便赤涩”。

 

本症不包括尿血所致的尿色改变。至于天然汗多、饮水不足而致小便黄赤者属正常现象,则不予讨论。

鉴别与治疗

常见证候


心火炽盛小便黄赤:小便短赤,排尿热涩作痛,发热面赤,心烦失眠,夜寐多梦,其或神识不清,神昏谵语,舌红,舌尖起刺,苔黄甚或焦黄,脉数。


胃肠实热小便黄赤:小便短黄,口渴欲饮,口臭,大便秘结,腹满拒按,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或沉实而数。


肝胆湿热小便黄赤:小便短黄或黄赤,甚者色如浓茶,口苦纳减,恶心呕吐,胁肋疼痛,常见身目发黄,或兼发热,或见寒热往来,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寒湿郁滞小便黄赤小便黄赤如茶,但量不短少,面色晦暗,身目俱黄,神疲肢倦,纳呆腹胀,形寒畏冷,大便不实,舌淡苔白腻,脉濡缓。


膀胱湿热小便黄赤:小便短黄或短赤,常兼尿频、尿急、尿痛,或见小便不通,小腹疼痛或胀痛,口苦咽干,渴不欲多饮,舌红苔黄,脉滑数。


阴虚内热小便黄赤:小便短黄有灼涩感,头晕耳鸣,咽干,午后潮热五心烦热,腰膝痠软,梦遗滑精,舌红少苔,脉细数。


鉴别分析


心火炽盛小便黄赤与胃肠实热小便黄赤:皆为里热实证。心火炽盛小便黄赤因于情志失调、过食辛燥火热之物,致心火炽盛或湿热之邪内陷心包,心火移热于小肠,泌别失职而小便短赤。胃肠实热小便黄赤因外邪入里化热或嗜食辛辣厚味,热毒积于肠胃,累及膀胱而致小便短赤。前者可伴见心烦易怒、舌尖红赤甚或起刺,排尿时多有热涩感;后者因胃热炽盛而伴见口臭牙痛,邪热结于大肠则有便秘、腹满疼痛拒按。心火炽盛小便黄赤治以清心泻火,方选导赤散,如神识不清者,须加以清热开窍,以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胃肠实热小便黄赤须区分热邪在胃在肠,前者以清胃散清胃泻火,后者以大、小承气汤泻热攻下。


肝胆湿热小便黄赤与寒湿郁滞小便黄赤:二证皆因肝胆受邪导致小便黄赤,并兼见身目发黄,然一为阳证,一为阴证。肝胆湿热小便黄赤湿热内袭肝胆,或由脾胃湿热久稽移于肝胆,疏泄不畅,下注膀胱,故尿赤而短。寒湿郁滞小便黄赤因寒湿内蕴,脾阳受损,气机郁滞,湿邪受阻,故尿色暗黄。鉴别要点在于:前者属阳证,具口干口苦、胁肋疼痛寒热往来,起病急,病程短;后者属阴证,伴有面色晦暗、神疲肢倦、纳呆腹胀等症,起病缓而病程长。肝胆湿热小便黄赤治宜清泻肝胆、泄热利湿,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寒湿郁滞小便黄赤治以温中健脾、祛寒化湿茵陈术附汤加味。


膀胱湿热小便黄赤与阴虚内热小便黄赤:二者均为下焦病变。膀胱湿热小便黄赤湿热内侵或嗜食辛热肥甘,湿热内阻,郁而化热,属实证,故有口苦咽干、渴不欲饮等兼症。阴虚内热小便黄赤因素体阴虚,久病伤阴,房室不节或过服温燥而伤阴,阴虚生内热,属虚证,故有头晕耳鸣、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等表现。鉴别要点在于:前者膀胱湿热蕴结,气化失司,故小便短赤兼见尿频、尿急、尿痛、小腹疼痛等症;后者尿呈短黄,仅有轻度灼热感,伴见耳鸣、五心烦热、腰膝痠软等症。膀胱湿热小便黄赤治宜清利湿热、通利小便,方选八正散。阴虚内热小便黄赤治以滋阴降火,方选知柏地黄丸


小便黄赤为临床常见症状,可见于多种病证之中,虽非主症,但细察小便色量的变化,对辨证颇有裨益。如证属里热,常见小便黄赤,热重则为短赤或黄褐色。如尿色深如浓茶并伴身目发黄者,则应考虑到黄疸症,其尿短而热者多为肝胆湿热,反之为寒湿阻滞。此外,夏令又有湿热互结,内阻中焦,致小便黄赤,可根据身热不扬、脘痞呕恶,大便滤而不爽等表现辨之,治疗须清热化湿、理气和中,可用王氏连朴饮加减。外感风热犯肺,热结伤津,亦可导致小便黄赤,则须清热利尿,可选清燥救肺汤化裁。

文献与评述

《景岳全书•淋浊》:“若溺之黄赤者,此固多有火证,然必赤而痛涩,及别有火脉火证,方可以火证赤浊论治。若或以劳倦过伤,或以久病,或以酒色耗伤真阴,或以素服清凉等药,愈服愈赤,愈见短少,而且无痛涩等证者,此系水亏液涸,全非赤浊之比。经曰: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即此类也。但当温补下元,使之气化,水必自清,切不可因小便黄赤,一概皆从火治。”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