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片形态
拼音
别名
释名
《本草拾遗》:“此虽蒿类,经冬不死,故因旧苗而生,故名因陈,后加蒿字耳。”
来源及植物形态
性味归经
功能主治
1.茵陈蒿清热利湿,退黄,为治黄疸之要药。其性微寒,湿热之阳黄固然适宜;即使寒湿之阴黄,通过适当配伍亦可应用。若湿热郁蒸,见发热,黄色鲜明,小溲短赤,可与栀子、大黄配伍,以增强清热利湿之功,如《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茵陈蒿汤。湿邪偏重,小便不利显著者,可与五苓散同用,即《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茵陈五苓散。对寒湿郁滞,黄色晦暗,畏寒腹胀之阴黄,必须配以干姜、附子等温里之品,以温化寒湿。凡肝胆湿热蕴结,即使无黄疸出现,亦可应用,现临床常用于胆结石、胆囊炎等病,以其与柴胡、金钱草、郁金、大黄等清肝、疏肝药同用。
2.茵陈蒿亦可用于湿温证湿热并重者,与滑石、黄芩、白豆蔻等同用,作为佐使,取其清热利湿之功。方如《温热经纬•方论》甘露消毒丹。
3.茵陈蒿清热利湿,亦可治湿疮、疥癣、风疹等皮肤病。《医学入门•本草》谓能“消遍身疮疥”; 《本草正义》云 “下焦湿热瘙痒及足胫附肿,湿疮流滋水,亦皆治之「 《圣济总录•卷十一》茵陈蒿散,治风瘙瘾疹,以其与荷叶为散服之。现常以其与白鲜皮、地肤子、苦参等同用煎服。亦可单用煎液外洗。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各家论述
1.《本经》: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
2.《别录》: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
4.《日华子本草》:治天行时疾,热狂,头痛头旋,风眼痛,瘴疟,女人症瘕,并内损乏绝。
5.《本草蒙筌》:行滞,止痛,宽膈,化痰。
6.《医学入门》:消遍身疮疥。
7.《医林纂要》:坚肾,燥脾湿,去郁,解热。
8.《本草再新》:泻火,平肝,化痰,止咳发汗,利湿,消肿,疗疮火诸毒。
9.《汤液本草》:仲景茵陈栀子大黄汤,治湿热也;栀子檗皮汤,治燥热也;湿则泻之,燥则润之可也。此二药治阳黄也。韩祗和、李杲训治阴黄用茵陈附子汤,大抵以茵陈为君主,佐以大黄、附子各随其寒热也。
10.《本草经疏》:茵陈,其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通身发黄,小便不利及头热,皆湿热在阳明、太阴所生病也。苦寒能燥湿除热,湿热去,则诸证自退矣,除湿散热结之要药也。
11.《本草正》:茵陈,用此者用其利湿逐热,故能通关节,解热滞,疗天行时疾,热狂头痛,利小水。专治黄疸,宜佐栀子。黄而湿者多肿,再加渗利,黄而燥者干涩,再加凉润,只有阴黄一证,因以中寒不运,此非所宜。又解伤寒、瘴疟火热,散热痰、风热疼痛,湿热为痢,尤其所宜。
12.《本草述钩元》:茵陈,发陈致新,与他味之逐湿热者殊,而渗利为功者,尤难相匹。黄证湿气胜,则如熏黄而晦,热气胜,则如橘黄而明。湿固蒸热,热亦聚湿,皆从中土之湿毒以为本,所以茵陈皆宜。海藏谓随阳黄阴黄皆用之。又云内伤变黄,只用理中、建中,茵陈不必用。试思人身湿热之病居多,如七情、房劳、酒食违宜,劳役过度,伤其中气,以累元气,致脾阴大损,不能力胃行其津液者,何可胜数。第有因如是之损伤以病黄疸者,亦有损伤而不能调养以成虚劳者,虚劳虽亦有发黄,实则区以别矣。海藏所云不必用,当是此类。至于黄证,小便赤涩为湿热盛,惟小便清白定属虚,投以茵陈,反为虚虚。然则小便不利及赤涩者,乃湿兼热甚,大都始于胃,次及脾,更次及肾,自微而甚,皆茵陈之对治。至于内伤,原属虚证,果至标急,则虽虚而舍本以治标。又有元气素弱,避渗利之害,过服滋补,以致湿热愈增者,则有不可拘于久病调补之例。更有劳役伤气已甚,复因口食冷物或雨,体脆感其气,致寒湿相合以发黄者,此种投姜、附、术、蔻,不得不藉茵陈以化湿,所谓阴黄也。总之,兹物之投于外感之阳黄阴黄皆宜,于内伤之湿热亦宜,惟于内伤之寒湿合者不宜。盖内伤寒湿,为阳气不足之所化,宜投术、附,不可以有余之治法化之也。
13.《本草正义》:茵陈,味淡利水,乃治脾、胃二家湿热之专药。湿疸、酒疸,身黄溲赤如酱,皆胃土蕴湿积热之证,古今皆以此物为主,其效甚速。荡涤肠胃,外达皮毛,非此不可。盖行水最捷,故凡下焦湿热瘙痒,及足胫跗肿,湿疮流水,并皆治之。其阴黄一证,虽曰虚寒,然亦内有蕴热,故能发见黄色,则以入于温经队中而扫荡之,即仲景茵陈附子之法。惟女劳疸一症,则瘀滞痹着,非汉通利所可奏功,故必以硝石、矾石之峻利者,为刮垢磨光之治,而无取于茵陈也。
按语备注
1.茵陈苦寒清热利湿,功专治疗黄疸,力佳效宏,且随佐使之寒热,而能理黄症之阴阳,故为临床所常用。虽入利水之类,略有渗湿之功,然通利小便作用,并不显著。现据药理研究,本品有利疸作用,能增加胆汁分泌,并有解热作用,足以证明数千年来的临床实验经验,确属宝贵。
2.古人认为黄胆的形成,是由于脾胃湿热蕴积所致,故以其为脾胃经药;然湿热必熏蒸肝胆,致胆之外溢而现黄疸,故近人又认为,本品归经与肝胆攸关,此乃认识之发展,且与实际相符合,所当于与以公认者。
3.茵陈虽为退黄要药,近人又用治急性无黄疸性肝炎,凡属湿热所致,亦能奏效,则又不必拘之于退黄矣。
4.以茵陈为名者,另有一种铃茵陈,为玄参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阴行草Siphonostegia chinensis Benth.的全草。部分地区以此作刘寄奴使用。此药虽亦能治黄疸,但临床以茵陈蒿为多用。且来源于不同植物,不可相混。


求道
畅读VIP

641

0


求道
畅读VIP

458

0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493

0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705

0


白术
签约讲师

518

0

四君人参

469

0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640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