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Yīn Chén

别名

因尘(《吴普本草》),马先(《广雅》),茵蔯蒿(《雷公炮炙论》),茵陈(《本草经集注》),因陈蒿(《本草拾遗》),绵茵陈(《本经逢原》),绒蒿、细叶青蒿(《广西中兽医药植》),臭蒿、安吕草(《江苏植药志》),婆婆蒿(《山东中药》),野兰蒿(《湖南药物志》)。

释名

本草拾遗》:“此虽蒿类,经冬不死,故因旧苗而生,故名因陈,后加蒿字耳。”

来源及植物形态

茵陈,始载于《本经》。为菊科植物滨蒿(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 或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 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江西、江苏、安徽、浙江、湖北、陕西、河北、山东等地。


滨蒿(猪毛蒿) 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


茵陈蒿 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

采制

春季幼苗高约三寸时采收,除去杂质,去净泥土,晒干。

炮制:过筛,拣去杂质,除去残根,碾碎,再过罗去净泥屑。

雷公炮炙论》:"去根细锉用。"

性味归经

性味:苦辛,凉。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微寒,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辛,有小毒。"

④《珍珠囊》:"苦甘。"


归经:入肝、脾、膀胱经。

张元素:"入足太阳经。"

②《本草经疏》:"足阳明、太阴、太阳三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


1.茵陈蒿清热利湿,退黄,为治黄疸之要药。其性微寒,湿热之阳黄固然适宜;即使寒湿之阴黄,通过适当配伍亦可应用。若湿热郁蒸,见发热,黄色鲜明,小溲短赤,可与栀子大黄配伍,以增强清热利湿之功,如《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茵陈蒿汤。湿邪偏重,小便不利显著者,可与五苓散同用,即《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茵陈五苓散。对寒湿郁滞,黄色晦暗,畏寒腹胀之阴黄,必须配以干姜附子等温里之品,以温化寒湿。凡肝胆湿热蕴结,即使无黄疸出现,亦可应用,现临床常用于胆结石胆囊炎等病,以其与柴胡金钱草郁金大黄等清肝、疏肝药同用。


2.茵陈蒿亦可用于湿温湿热并重者,与滑石黄芩白豆蔻等同用,作为佐使,取其清热利湿之功。方如《温热经纬•方论》甘露消毒丹


3.茵陈蒿清热利湿,亦可治湿疮、疥癣、风疹等皮肤病。《医学入门•本草》谓能“消遍身疮疥”; 《本草正义》云 “下焦湿热瘙痒及足胫附肿,湿疮流滋水,亦皆治之「 《圣济总录•卷十一》茵陈蒿散,治风瘙瘾疹,以其与荷叶为散服之。现常以其与白鲜皮地肤子苦参等同用煎服。亦可单用煎液外洗。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煎水洗。


注意:脾虚,气血不足,以及食滞、虫积所致的虚黄、萎黄不宜使用。又据报道,内服茵陈枣汤引起心律紊乱及阿斯综合征。应用茵陈枣汤(茵陈60g,枣18枚,水煎早晚分服)治疗传染性肝炎过程中,曾有2 例女性患者在服药后1天和4天发生心律紊乱及阿斯综合征的严重反应,表现为头晕,心悸,发绀,脉细弱,渐至扪不到,心跳加速,节律紊乱,出冷汗,抽搐,人事不省,心跳、呼吸一度停止。均经及时抢救始脱险。

1.《本草经疏》: 蓄血发黄者,禁用。

2.《得配本草》:热甚发黄,无湿气,二者禁用。

各家论述

1.《本经》: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


2.《别录》: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


3.《本草拾遗》: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用之。


4.《日华子本草》:治天行时疾,热狂,头痛头旋,风眼痛,瘴疟,女人症瘕,并内损乏绝。


5.《本草蒙筌》:行滞,止痛,宽膈,化痰。


6.《医学入门》:消遍身疮疥。


7.《医林纂要》:坚肾,燥脾湿,去郁,解热。


8.《本草再新》:泻火,平肝,化痰,止咳发汗,利湿,消肿,疗疮火诸毒。


9.《汤液本草》:仲景茵陈栀子大黄汤,治湿热也;栀子檗皮汤,治燥热也;湿则泻之,燥则润之可也。此二药治阳黄也。韩祗和李杲训治阴黄用茵陈附子汤,大抵以茵陈为君主,佐以大黄附子各随其寒热也。


10.《本草经疏》:茵陈,其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通身发黄,小便不利及头热,皆湿热在阳明、太阴所生病也。苦寒能燥湿除热,湿热去,则诸证自退矣,除湿散热结之要药也。


11.《本草正》:茵陈,用此者用其利湿逐热,故能通关节,解热滞,疗天行时疾,热狂头痛,利小水。专治黄疸,宜佐栀子。黄而湿者多肿,再加渗利,黄而燥者干涩,再加凉润,只有阴黄一证,因以中寒不运,此非所宜。又解伤寒、瘴疟火热,散热痰、风热疼痛湿热为痢,尤其所宜。


12.《本草述钩元》:茵陈,发陈致新,与他味之逐湿热者殊,而渗利为功者,尤难相匹。黄证湿气胜,则如熏黄而晦,热气胜,则如橘黄而明。湿固蒸热,热亦聚湿,皆从中土之湿毒以为本,所以茵陈皆宜。海藏谓随阳黄阴黄皆用之。又云内伤变黄,只用理中、建中,茵陈不必用。试思人身湿热之病居多,如七情、房劳、酒食违宜,劳役过度,伤其中气,以累元气,致脾阴大损,不能力胃行其津液者,何可胜数。第有因如是之损伤以病黄疸者,亦有损伤而不能调养以成虚劳者,虚劳虽亦有发黄,实则区以别矣。海藏所云不必用,当是此类。至于黄证,小便赤涩为湿热盛,惟小便清白定属虚,投以茵陈,反为虚虚。然则小便不利及赤涩者,乃湿兼热甚,大都始于胃,次及脾,更次及肾,自微而甚,皆茵陈之对治。至于内伤,原属虚证,果至标急,则虽虚而舍本以治标。又有元气素弱,避渗利之害,过服滋补,以致湿热愈增者,则有不可拘于久病调补之例。更有劳役伤气已甚,复因口食冷物或雨,体脆感其气,致寒湿相合以发黄者,此种投姜、附、术、蔻,不得不藉茵陈化湿,所谓阴黄也。总之,兹物之投于外感之阳黄阴黄皆宜,于内伤之湿热亦宜,惟于内伤之寒湿合者不宜。盖内伤寒湿,为阳气不足之所化,宜投术、附,不可以有余之治法化之也。


13.《本草正义》:茵陈,味淡利水,乃治脾、胃二家湿热之专药。湿疸、酒疸,身黄溲赤如酱,皆胃土蕴湿积热之证,古今皆以此物为主,其效甚速。荡涤肠胃,外达皮毛,非此不可。盖行水最捷,故凡下焦湿热瘙痒,及足胫跗肿,湿疮流水,并皆治之。其阴黄一证,虽曰虚寒,然亦内有蕴热,故能发见黄色,则以入于温经队中而扫荡之,即仲景茵陈附子之法。惟女劳疸一症,则瘀滞痹着,非汉通利所可奏功,故必以硝石、矾石之峻利者,为刮垢磨光之治,而无取于茵陈也。

按语备注

1.茵陈苦寒清热利湿,功专治疗黄疸,力佳效宏,且随佐使之寒热,而能理黄症之阴阳,故为临床所常用。虽入利水之类,略有渗湿之功,然通利小便作用,并不显著。现据药理研究,本品有利疸作用,能增加胆汁分泌,并有解热作用,足以证明数千年来的临床实验经验,确属宝贵。


2.古人认为黄胆的形成,是由于脾胃湿热蕴积所致,故以其为脾胃经药;然湿热必熏蒸肝胆,致胆之外溢而现黄疸,故近人又认为,本品归经与肝胆攸关,此乃认识之发展,且与实际相符合,所当于与以公认者。


3.茵陈虽为退黄要药,近人又用治急性无黄疸性肝炎,凡属湿热所致,亦能奏效,则又不必拘之于退黄矣。


4.以茵陈为名者,另有一种铃茵陈,为玄参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阴行草Siphonostegia chinensis Benth.的全草。部分地区以此作刘寄奴使用。此药虽亦能治黄疸,但临床以茵陈蒿为多用。且来源于不同植物,不可相混。

  • 李济仁治黄疸验方——灵茵退黄汤
    组成:茵陈30~60g,威灵仙15~30g,大黄(后下)9g,龙胆草9g。功效:利胆退黄,解毒分消。主治:(黄疸)肝胆湿热。湿从热化,熏蒸肝胆,致胆汁不循常道、熏染肌肤而发为黄疸。急慢性肝炎可在本方基...

    求道

    畅读VIP

    130

    0

  • 朱洪文治眼科炎症效验方——茵陈防已汤
    【组成用法】茯苓皮10g 茵陈12g 防己12g 薏苡仁30g 防风10g 白芷10g 地肤子30g 金银花12g 连翘12g 鱼腥草30g 焦山栀6g 乌梢蛇15g 老鹳草20g 水煎服,一日一剂。...

    求道

    畅读VIP

    163

    0

  • 茵陈可治白带异常
    茵陈味苦,性微寒。它的作用为利湿退黄,治黄疸必不可少,也可用于湿疹瘙痒。治湿疹瘙痒很多人都知道,但它还能治妇科阴道瘙痒、除白带异味,这可能就没人听过了,这是我爷爷的经验,后来我自己临床应用也得到了证实...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230

    0

  • 介绍一味很好的开胃药(小儿专用,方便有效)
    我这个方是来自一个了老婆婆的经验。她的孙子,一个6岁一个4岁,胃口很差,还经常说肚子疼,面黄肌瘦,脾胃也是有些虚寒,但是她说用了这个方,效果很好。我用给好几个患儿,发现效果的确很不错。绵茵陈适量(10...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314

    0

  • 茵陈蒿汤治黄带
    李某,女,37岁,木芝村人。带下淋漓一年余,服消炎药,静脉点滴青霉素、灭滴灵,易医与服易黄汤加味。均不见好,遂来求诊。询其质状,黄稠如脓,阴痒蚀痛,少腹坠胀,体倦困乏,手足心热,口干口苦,纳谷正常,大...

    白术

    签约讲师

    244

    0

  • 《本经》:茵陈——清热利湿退黄
    作者:石恩骏“茵陈,味苦。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本经》)热结黄疸者,面、目、身肤熏黄,小便黄赤为其特征,多因时气疫毒,郁蒸中焦,湿热之邪浸渍,加之酒食不节,劳倦内伤,以致肝脾胃肠功能失调,胆...

    四君人参

    186

    0

  • 青蒿与茵陈蒿
    张锡纯把青蒿和茵陈蒿当作一味药物,认为“茵陈为青蒿之嫩者,得初春少阳生发之气”。然而茵陈蒿和青蒿确实不是一味药物,茵陈蒿是多年生的,青蒿是一年生的。连张锡纯这样的先哲都误认为二者是一物,说明它们的功用...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362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