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Hé Yè

别名

蘧(《尔雅》)。

来源及植物形态

始载于《食疗本草》,原名藕叶。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干燥叶。夏、秋二季采收,晒至七、八成干时,除去叶柄,折成半圆形或折扇形,干燥。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

采制

荷叶:以水洗净,剪去蒂及边缘,切丝,晒干。


荷叶炭:取净荷叶,置锅内,上覆一口径略小的锅,上贴白纸,两锅交接处用黄泥封固,煅至白纸呈焦黄色,停火,待冷取出。

性味归经

性味:苦涩,平。

①《滇南本草》:"性微温平,味辛。"

②《本草崇原》:"气味苦,平,无毒。"

③《医林纂要》:"苦涩,平,微咸。"


归经:入心、肝、脾经。

①《本草求真》:"入胆。"

②《本草再新》:"入心、肝、肺三经。"

③《本草撮要》:"入足太阴、阳明经。"

功能主治

清暑利湿,升发滑阳,止血。治暑湿泄泻、眩晕水气浮肿,雷头风,吐血,衄血,崩漏便血,产后血晕。


1.用于感受暑热、头胀胸闷、口渴、小便短赤等症。

本品味苦性平,其气清芳,新鲜者善清夏季之暑邪,临床常与鲜藿香、鲜佩兰、西瓜翠衣等配伍应用。


2.用于夏季暑热泄泻等症。

荷叶既能清热解暑,又能升发脾阳,对暑热泄泻,常与白术扁豆等配伍应用。此外,对脾虚气陷,大便泄泻者,也可加入补脾胃药中同用。


另本品又可用于各种出血症。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3~10g(鲜者15~30g);或入丸、散。


外用:捣敷、研末掺或煎水洗。


注意:

①《纲目》:"畏桐油,茯苓、白银。"

②《本草从新》:"升散消耗,虚者禁之。"

③《随息居饮食谱》:"凡上焦邪盛,治宜清降者,切不可用。"

各家论述

1. 孟诜:破血。

2.《本草通玄》:开胃消食,止血固精。

3.《本草再新》:清凉解暑,止渴生津,治泻痢,解火热。

4.《现代实用中药》:用于妇人慢性子宫炎,赤白带下,男子遗精或夜尿证;又为解毒药。

5.《本草拾遗》:主血胀腹痛,产后胞衣不下,酒煮服之;又主食野菌毒,水煮服之。

6.《日华子本草》:止渴,并产后口干,心肺燥,烦闷。

7.《日用本草》:治呕血、吐血

8.《滇南本草》: 上清头目之风热,止眩晕,清痰,泄气,止呕,头闷疼。

9.《品汇精要》:治食蟹中毒。

10.《纲目》:生发元气,裨助脾胃,涩精浊,散瘀血,清水肿、痈肿,发痘疮。治吐血、咯血、衄血、下血、溺血、血淋、崩中、产后恶血、损伤败血。

11.《本草备要》;洗肾囊风。

12.《生草药性备要》:春汁,治白浊,(煅)存性,治莲疮。

13.《纲目》:按闻人规《痘疹八十一论》云,痘疮已出,复为风寒外袭,则窍闭血凝,其点不长,或变黑色,此为倒黡,必身痛,四肢微厥,但温肌散邪,则热气复行而斑自出也,宜紫背荷叶散治之。盖荷叶能升发阳气,散瘀血,留好血,僵蚕能解结滞之气也,此药易得而活人甚多,胜于人牙、龙脑也。又戴原礼《证治要诀》云,荷叶服之,令人瘦劣,单服可以消阳水浮肿之气。

14.《医林纂要》:荷叶,功略同于藕及莲心,而多入肝分,平热、去湿,以行清气,以青入肝也。然苦涩之味,实以泻心肝而清金固水,故能去瘀、保精、除妄热、平气血也。

按语备注

1.荷梗:本品即荷叶的叶柄。性味与荷叶相同。能通气宽胸,多用于夏季感受暑湿胸闷不畅等症。一般用量一至二尺,煎服。


2.荷蒂:荷蒂为荷叶中央近梗处剪下的叶片。性味苦平。功能和胃安胎,止血止带。可用于胎动不安崩漏带下等症。此外,有升举之功,又可用于清气下陷之久泻脱肛等症。一般用量为四只至十只,煎服。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