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Pèi Lán

别名

茴(《诗经》),兰(《毛诗传》),兰草、水香(《本经》),都梁香(李当之《药录》),大泽兰(《雷公炮炙论》),燕尾香、香水兰(《开宝本草》),孩儿菊、千金草(《续古今考》),省头草(《唐瑶经验方》),女兰、香草(《纲目》),醒头草(《得配本草》),石瓣、针尾凤(《广东中药》)。

来源及植物形态

佩兰,始载于《本经》,原名兰草。为菊科植物佩兰Eupatorium fortunei Turcz.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江苏、浙江、河北、山东等地。


佩兰Eupatorium fortunei Turcz.

采制

夏季当茎叶茂盛而花尚未开放时,割取地上部分,除净泥沙,拣净杂质,用水洗净,捞出,稍润后,除去残根,切段,晒干。

性味归经

性味:辛,平。

①《本经》:"味辛,平。"

李杲:"味甘,性寒。"

③《医林纂要》:"苦辛甘,寒。"

④《本草再新》:"味苦辛,性微凉,无毒。"


归经:入脾、胃经。

①《纲目》:"足太阴、厥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经。"

③《本草经疏》:"入手太阴、足阳明经。"

功能主治

清暑,辟秽,化湿,调经。治感受暑湿,寒热头痛,湿邪内蕴,脘痞不饥,口甘苔腻,月经不调。


1.佩兰味辛气芳香,有类似藿香化湿和中解暑的功效,性较平和。凡湿阻中焦,暑湿证、湿温证初起者均可应用。常与藿香相须为用,并配伍苍术厚朴白豆蔻等芳香化湿之品;若证属湿热者,则配伍滑石黄芩薏苡仁等清热利湿药。


2.湿热困脾,浊气上泛,口中甜腻,或脘腹胀满,泛吐厚浊涎沫,是为脾,可单用一味佩兰煎汤饮服。此即《素问•奇病论》所言 “治之以兰,除陈气也。”若脾瘅日久,邪热郁结于胃,而成消渴者,可与天花粉麦冬黄连等养阴生津、清热药同用。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5~10g(鲜者10~15g)。


注意:阴虚、气虚者忌服。

得配本草》:"胃气虚者禁用。"

各家论述

1.《本经》:"主利水道,杀蛊毒。"


2.《翟公炮炙论》:"生血,调气与荣。"


3.《别录》:"除胸中痰癖。"


4.《开宝本草》:"煮水以浴,疗风。"


5.李杲:"生津止渴,润肌肉。治消渴胆(’胆’字疑为’脾’字)瘅。"


6.《纲目》:"消痈肿,调月经。"


7.《纲目》:"按《素问》云,五味入口,藏于脾胃,以行其精气,津液在脾,令人口甘,此肥美所发也,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王冰注云,辛能发散故也。李东垣消渴生漳饮用兰叶,盖本于此。""兰草,泽兰,气香而温,味辛而散,阴中之阳,足太阴、厥阴经药也。脾喜芳香,肝宜辛散,脾气舒,则三焦通利而正气和;肝郁散,则营卫流行而病邪解。兰草走气道,故能利水道,除痰癖,杀蛊辟恶,而为消渴良药;泽兰走血分…虽是一类,而功用稍殊,正如赤白茯苓、芍药,补泻皆不同也。雷敦言雌者调气生血,雄者破血通积,正合二兰主治。大泽兰之为兰草,尤可凭据。血生于气,故曰调气生血也。"


8.《本草经疏》:"肺主气,肺气郁结,则上窍闭而下窍不通,胃主纳水谷,胃气郁滞,则水谷不以时化而为痰癣,兰草辛平能散结滞,芬芳能除秽恶,则上来诸证自廖,大都开胃除恶,清肺消痰,散郁结之圣药也。"


9.《要药分剂》:"兰草,为消痰除恶、散郁解结之品,《内经》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盖消渴由邪热郁结于胃,兰能除陈气。可知兰草固以荡涤为功,肃清肠胃者也。"


10.《本草便读》:"佩兰,功用相似泽兰,而辛香之气过之,故能解郁散结,杀蛊毒,除陈腐,濯垢腻,辟邪气。至于行水消痰之效,二物亦相仿耳,但泽兰治水之性为优,佩兰理气之功为胜,又为异也。"


11.《现代实用中药》:"为芳香性健胃、发汗、利尿药。用于冒寒性头痛鼻塞,神经性头痛,传染性热病,腹痛,腰肾痛,结石等。"


12.中药志,:"发表祛湿,和中化浊。治伤暑头痛无汗发热胸闷腹满,口中甜腻,口臭。"

按语备注

1.佩兰《本经》称兰草,性味辛平,气味方香,专入脾胃,有化湿悦脾之效,有能解暑,为治疗暑湿内蕴之药,其为脾瘅要药,亦去化湿之功。鲜品用于夏令作用尤佳。


2.藿香佩兰均能化湿和中、解除暑热,故临床往往相须配用,但藿香性偏辛温,又能祛风寒、治鼻渊;佩兰则性属辛平,又为湿温、脾瘅之要药。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