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Biǎn Dòu

别名

藊豆(《唐本草》),南扁豆(《滇南本草》),沿篱豆、蛾眉豆(《纲目》),凉衍豆(《本草乘雅半偈》),羊眼豆(《药品化义》),膨皮豆(《广州植物志》),茶豆(《江苏植药志》),南豆(《陆川本草》),小刀豆、树豆(《四川中药志》),藤豆(《中国药植图鉴》)。

释名

扁豆,《本草纲目•卷二十四•扁豆》云:“扁本作扁,荚形扁也”,故名。《本草图经》云:“其实亦有黑白两种,白者温而黑者小冷,入药当用白者”,故习称白扁豆

来源及植物形态

扁豆,始载于《名医别录》,原作藊豆。为豆科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扁豆 Dolichos lablab L .的种子。我国南北各地都有栽培,主产于湖南、安徽、河南,以及江 苏、四川等地。


扁豆Dolichos lablab L .

采制

立冬前后摘取成熟荚果,晒干,打出种子,再晒至全干。


扁豆:拣净杂质,置沸水中稍煮,至种皮鼓起、松软为度,捞出,浸入冷水中,脱去皮,晒干。


扁豆:取净扁豆仁,置锅内微炒至黄色,略带焦斑为度,取出放凉。



性味归经

性味:甘,平。

①《别录》:"味甘,微温。"

②《食疗本草》:"微寒。"

③《日华子本草》:"平,无毒。"


归经:入脾、胃经。

①《纲目》:"入太阴气分。"

②《本草经巯》:"入足太阴、阳明经气分。"

功能主治

健脾和中,消暑化湿。治暑湿吐泻,脾虚呕逆,食少久泄,水停消渴赤白带下,小儿疳积


1.脾虚胃弱,湿浊停滞,常致体倦乏力、食少便溏或泄泻等症。扁豆入脾胃,味甘微温,而能健脾;气清香而能化湿和中,故可治上述脾虚有湿所致诸症。多与人参(或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等同用,以加强健脾祛湿之力,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参苓白术散。本品药力平和,补脾而不滞腻,化湿而不温燥,对病后体虚胃弱、食欲不佳,须轻补者尤宜,可与太子参、炒山药谷芽等同用,以增强药力。


妇女脾虚湿浊下注,可致带下过多,体倦乏力等症。本品健脾化湿,脾健湿浊不生,湿除带下可止,故《本草纲目•卷二十四•扁豆》引《永类铃方》单用本品炒为末,每以米饮冲服6g,治妇女赤白带下;今之临床多与白术芡实、乌贼骨等健脾除湿、收涩止带之品同用。


2.暑多夹湿。夏日暑湿伤中,脾胃不和,可致呕吐、泄泻等症。扁豆健脾化湿和中而不温燥,脾健湿化而有利于暑湿的祛除,故有“消暑”之效。《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单用本品水煎服,治暑湿吐泻。若与香薷厚朴等祛暑化湿药同用,则疗效更著,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香薷散


3.本品味甘能解毒。解酒毒,多与葛花、白豆蔻砂仁等同用;解砒霜毒,《永类铃方》单用扁豆生研,水绞汁饮;解河豚鱼毒,多与芦根同用;《常见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内科》单用本品治因服轻粉或食鸟肉所致中毒。


此外,《葛洪肘后备急方•卷五》以扁豆捣末外敷,治恶疮连痂痒痛。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10~30g,入丸散6~10g。《会约医镜•本草》云:“生用清养胃,炒用健脾止泻。”故健脾止泻宜炒用,消暑解毒生用。


注意:

1.《本草从新•卷十二》云:“多食能壅气,伤寒邪炽者勿服。”

2.《新编中药炮制法(增订本)》云:“扁豆内含毒性蛋白质,生用有毒,……加热后毒性作用大大减弱”。故以生扁豆研末服宜慎。

各家论述

1.《别录》:"主和中下气。"

2.《药性论》:"主解一切草木毒,生嚼及煎汤服。"

3.孟诜:"疗霍乱吐利不止,末,和醋服之。"

4.《日华子本草》:"补五脏。"

5.《本草图经》:"主行风气,女子带下,兼杀酒毒,亦解河豚毒。"

6.《滇南本草》:"治脾胃虚弱,反胃冷吐,久泻不止,食积痞块,小儿疳疾。"

7.《品汇精要》:"消暑和中。"

8.《药性辨疑》:"扁豆,专清暑,故和中而止霍乱;极补脾,故治痢而蠲脓血,消水湿,治热泄。"

9.《纲目》:"止泄泻,消暑,暖脾胃,除湿热,止消渴。""硬壳白扁豆,其子充实,白而微黄,其气腥香,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入太阴气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浊,故专治中宫之病,消暑除湿而解毒也。其软壳及黑鹊色者,其性微凉,但可供食,亦调脾胃。"

10.《本草经疏》:"弘景云,扁豆患寒热者不可食。盖指伤寒寒热,外邪方炽,不可用此补益之物耳。如脾胃虚及伤食劳倦发寒热者,不忌。"

11.《药品化义》:"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气清香而不窜,性温和而色微黄,与脾性最合。主治霍乱呕吐肠鸣泄泻,炎天暑气,酒毒伤胃,为和中益气佳晶。又取其色白,气味清和,用清肺气。故云清以养肺,肺清则气顺。下行通利大肠,能化清降浊,善疗肠红久泻,清气下陷者,此腑虚补脏之法也。"

12.《本草新编》:"白扁豆,味轻气薄,单用无功,必须同补气之药共用为佳。或谓白扁豆非固胎之药,前人安胎药中往往用之何故?盖胎之不安者,由于气之不安,白扁豆最善和中,故用之以和胎气耳,胎因和而安,谓之能安胎也亦可。单用此味以安骤动之眙,吾从未见能安者矣!"

13.《本草求真》:"扁豆如何补脾?盖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于脾而有益也;脾得香而能舒,扁豆禀气芬芳,故能于脾而克舒也;脾苦湿而喜燥,扁豆得性之温,故能于脾而克燥也。脾土既实,则水道自通,三焦不混,而太阴暑湿之邪,自尔克消,安能复藏于脾,而有渴、泻之病乎。但多食壅滞,不可不知。"

14.《会约医镜》:"生用清暑养胃,炒用健脾止泻。"

按语备注

扁豆的种子有白色、黑色、红褐色等数种,入药主要用白扁豆;黑色看古名"鹊豆",不供药用;红褐色者在广西民间称"红雪豆",用作清肝、消炎药,治眼生翳膜。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