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片形态
拼音
别名
释名
《本草纲目•卷十五•芦》:“叶之初生曰葭(按本品古时亦名葭),未秀曰芦,长成曰苇。苇者伟大也,芦者色卢黑也,葭者嘉美也。”
来源及植物形态
采制
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芽、须根及膜状叶,鲜用或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或切后晒干。
性味归经
功能主治
清热,生津,除烦,止呕。治热病烦渴,胃热呕吐,噎膈,反胃,肺痿,肺痈。并解河豚鱼毒。
1.本品甘寒,甘可生津,寒则清热。借本品清热除烦,生津止渴之力,可用治热病伤津,烦热口渴证,常与天花粉、麦冬等伍用,热盛的也可配石膏、知母之属。
芦根清里热亦兼生津及透散表邪,治外感风热津伤口渴,可与菊花、金银花、薄荷等伍用,如 《温病条辨•卷一》桑菊饮及银翘散。芦根亦可用于温热病烦热口渴,舌燥津少,可与麦冬、藕汁等同用,如 《温病条辨•卷一》五汁饮。
2 .热邪犯胃,不仅津伤口渴,亦可影响胃气通降,而上逆为恶心呕吐,芦根能清胃止呕以治胃热呕逆。如《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卒胃反呕啰》引 《金匮玉函方》方,单用本品,煎浓汁频饮以治呕逆。亦常与竹茹、枇杷叶等伍用,如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伤寒杂治第一》芦根饮子。
3 . 清肺热以治肺热咳嗽、痰稠口干,可配桔梗、杏仁、桑叶之属。对肺痈咳吐脓痰,芦根亦有类似苇茎的清肺排脓之效,可配伍薏苡仁、金银花、鱼腥草、冬瓜仁等应用。
各家论述
2.《药性论》:能解大热,开胃。治噎哕不止。
3.《唐本草》:疗呕逆不下食、胃中热、伤寒患者弥良。
4.《日华子本草》:治寒热时疾烦闷,好孕人心热,并泻痢人渴。
5.《日用本草》:解河豚鱼毒。
6.《本草蒙筌》:解酒毒、鱼蟹中毒。
8.《玉楸药解》:清降肺胃,消荡郁烦,生津止渴,除呕下食,治噎哕懊憹。
9.《医林纂要》:能渗湿行水,疗肺痈。
10.《本草纲目》:按《雷公炮炙论·序》云,益食加觞,须煎芦朴。注云,用逆水芦根,并厚朴二味等分,煎汤服。盖芦根甘能益胃,寒能降火故也。
11.《本草经疏》:芦根,味甘寒而无毒。消渴者,中焦有热,则脾胃干燥,津液不生而然也,甘能益胃和中,寒能除热降火,热解胃和,则津液流通而渴止矣。客热者,邪热也,甘寒除邪热,则客热自解。肺为水之上源,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始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肾为水脏而主二便,三家有热,则小便频数,甚至不能少忍,火性急速故也,肺、肾、脾三家之热解,则小便复其常道矣,火升胃热,则反胃呕逆不下食及噎哕不止;伤寒时疾,热甚则烦闷;下多亡阴,故泻利人多渴;孕妇血不足则心热,甘寒除热安胃,亦能下气,故悉主之也。
12.《医学衷中参西录》:《千金》苇茎汤,释者谓苇用茎而不用根者,以肺原在上,取本乎天者亲上也。而愚则以为不然。苇之根居于水底,其性凉而善升,患大头瘟者,愚常用之为引经要药,是其上升之力可至脑部,而况于肺乎?且其性凉能清肺热,中空能理肺气,而又味甘多液,更善滋养肺阴,则用根实胜于茎明矣。今药房所鬻者名为芦根,实即苇根也。其性颇近茅根,凡当用茅根而无鲜者,皆可以鲜芦根代之也。
13.《天宝本草》:清心益肾,去目雾,头晕,耳鸣,疮毒,夜梦颠倒,遗精。
14.《中国药植志》:治便秘。
15.《南京民间药草》:治喉痛。
16.《山东中药》:治浮肿。
17.《四川中药志》:治斑疹舌燥及津少。

四君人参
畅读VIP

624

0

四君人参
畅读VIP

1279

0

李荣伟
原创投稿
畅读VIP

709

0

四君人参
畅读VIP

618

0

四君人参
畅读VIP

875

0

四君人参
畅读VIP

505

0

四君人参
畅读VIP

522

0


白术
签约讲师

714

0

林盛进
认证讲师
作者授权
畅读VIP

495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