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Pí Pá Yè

别名

巴叶(《中药材手册》)

来源及植物形态

枇杷叶,始载于《名医别录》。为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的干燥叶。产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

采制

全年皆可采收,采摘后,晒至七、八成干时,扎成小把,再晒干。


枇杷叶:刷去绒毛,用水洗净,稍润,切丝,晒干。


蜜炙枇杷叶:取枇杷叶丝,加炼熟的蜂蜜和适量开水,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枇杷叶丝100斤,用炼熟蜂蜜26斤)


①《雷公炮炙论》:"采得枇杷叶后,粗布拭上毛令净,用甘草汤洗一遍,却用绵再拭令干,每一两以酥一分炙之,酥尽为度。"


②《纲目》:"治胃病以姜汁涂炙,治肺病以蜜水涂炙良。"

性味归经

性味:苦,凉。

①《别录》:"味苦,平,无毒。"

②《药性论》:"味甘。"

③《滇南本草》:"性微寒,味苦辛。"


归经:入肺、胃经。

①《滇南本草》:"入肺。"

②《本草经疏》:"入手太阴、足阳明经。"

③《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

功能主治

清肺和胃,降气化痰。治肺热痰嗽,咳血,衄血,胃热呕哕。


1.枇杷叶苦平,性善降泄,具有清肃肺热,化痰止咳之功。治肺热咳嗽,咯痰黄稠,口苦咽干者,可单用枇杷叶制膏服用。有清肺化痰止咳作用。或与黄连、山栀、桑白皮等配伍,其清热化痰力更著,如《医宗全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五》枇杷清肺饮。治燥热咳喘,咯痰不爽,口干舌红者,可与桑白皮沙参麦冬等清肺养阴药同用;近有以本品配桑白皮桔梗百部等药制成“治咳枇杷颗粒”,有清热宣肺,化痰止咳作用,用治肺热燥咳证。


2.本品有清胃热、降胃气、止呕逆之功,用治胃热所致胃失和降,上逆呕哕之证。可单用,亦可与麦冬竹茹芦根等清泄胃热,降逆止呕药同用,则其效果更佳。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9-15g,大剂量可用至30g,鲜品15-30g;或熬膏,或入丸、散。枇杷叶背面绒毛甚多,应刷去毛用,以免入汤刺喉作痒。或用布包煎。蜜炙枇杷叶,功偏润肺止咳,宜用于肺热伤津或肺燥气逆之证。一般认为,炙用化痰止咳功胜,生用和胃降逆效良。


注意:本品清泄苦降,凡寒嗽及胃寒作呕者不宜用。

本草经疏》:胃寒呕吐及肺感风寒咳嗽者,法并忌之。

各家论述

1.《别录》:"主卒啘不止,下气。"

2.《食疗本草》:"煮汁饮,主渴疾,治肺气热嗽及肺风疮,胸、面上疮。"

3.《滇南本草》:"止咳嗽,消痰定喘,能断痰丝,化顽痰,散吼喘,止气促。"

4.《纲目》:"和胃降气,清热解暑毒,疗脚气。""枇杷叶,治肺胃之病,大都取其下气之功耳。气下则火降痰顺,而逆者不逆,呕者不呕,渴者不渴,咳者不咳矣。"

5.《本草经疏》:"《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火气上炎,则为卒啘不止。啘者,哕也,其声浊恶而长。《经》曰,树枯者叶落,病深者声哕,病者见此,是为危证。枇杷叶性凉,善下气,气下则火不上升,而胃自安,故卒啘止也。其治呕吐不止,妇人产后口干,男子消渴,肺热咳嗽,喘息气急,脚气上冲,皆取其下气之功。又治妇人发热咳嗽,经事先期,佐补阴清热之药服之,可使经期正而受孕。"

6.《本草汇言》:"枇杷叶,安胃气,润心肺,养肝肾之药也。沈孔庭曰:主呕哕反胃而吐食不止,安胃气也;或气逆痰滞而咳嗽靡宁,润肺气也;或虚火烦灼而舌干口燥,养肾气也;或瘟疫暑喝而热渴不解,凉心气也。"

7.《重庆堂随笔》:"枇杷叶,凡风温,温热、暑、燥诸邪在肺者,皆可用以保柔金而肃治节;香而不燥,凡湿温、疫疠、秽毒之邪在胃者,皆可用以澄浊气而廓中州。《本草》但云其下气治嗽啘,则伟绩未彰,故发明之。"

8.《本草再新》:"清肺气,降肺火,止咳化痰,止吐血呛血,治痈痿热毒。"

9.《安徽药材》:"煎汁洗脓疮、溃疡、痔疮。"

按语备注

1.枇杷叶泄热苦降,既能清肺气而止咳,又可降胃逆而止呕。凡风热燥火所引起的咳嗽、呕呃,都可应用。因此,它是一味止咳止呕的常用药物。枇杷叶背面绒毛甚多,入汤不易澄清,可能刺喉作痒,故在使用前须拭去绒毛,并宜布包入煎。如确已将绒毛拭净,就不一定用布包煎。用于止咳化痰可炙用,和胃止呕宜生用。


2.本品配以鱼腥草蒲公英金银花前胡,可用治痰热郁肺、喉痒咳嗽;配以炙紫菀款冬花,可用于久咳痰喘;配以鲜芦根、淡竹茹,可用于胃热呕呃。

  • 止咳化痰良药---枇杷叶(戴卫波)
    枇杷为蔷薇科枇杷属植物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古名芦橘,又名金丸、芦枝,英文名Loquat来自芦橘的粤语音译而“枇杷”之名,却因叶子形状似琵琶乐器而名。枇...

    求道

    畅读VIP

    564

    0

  • 罗大伦:枇杷叶和苏叶熬水喝治尿潴留
    一些人不是讨厌中医,就是讨厌西医,似乎中医和西医是一对天生的冤家,其实,只要是能够对自己健康好的,管他中西医。我自己的亲妹妹,三十七岁,住在澳大利亚,五年前怀孕后流产了,洋大夫说是胎儿发育得不合格,身...

    四君人参

    畅读VIP

    2103

    0

  • 枇杷叶新用途
    枇杷叶性味苦寒,入肺、胃经。其叶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橙花叔醇、金合欢醇,属止咳平喘类药物,具清肺止咳、和胃降逆的功效。《本草纲目》说:“枇杷叶,治肺胃之病,大都取其下气之功耳。气下则火降痰顺,而逆者不...

    四君人参

    畅读VIP

    365

    0

  • 旋覆花配枇杷叶 止咳止呕妙对
    枇杷叶,别名杷叶、芦桔叶、巴叶等。本品为双子叶植物蔷薇科枇杷的干燥叶。其味苦,性微寒,入肺、胃经。功能清肺止咳,降逆止呕。主治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吐,哕逆不止等病症。常用量入煎剂3~9克。止咳宜...

    四君人参

    畅读VIP

    582

    0

  • 苦杏仁配枇杷叶巧治呃逆
    解放前,有一姓李名达生的病人 ,因外感热病,又食犬肉,以致大热腹痛,经服巴霜丸数次后,转为潮热不退,口渴妄言。后换一位医生诊治,给服柴胡、葛根、石膏、大黄、黄连等药后,忽发为呃逆之症,又用丁香柿蒂汤来...

    四君人参

    畅读VIP

    937

    0

  • 枇杷叶治梅核气
    枇杷叶为蔷薇科常绿小乔木植物枇杷的叶,主产于长江流域及南部各省。其味苦,性平。有化痰止咳、和胃降逆之功效。临床用以治疗梅核气(属于现代医学中的神经官能症和慢性咽炎),疗效颇佳。取枇杷叶30克,刷去绒毛...

    四君人参

    畅读VIP

    566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