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概念

麻疹是一种急性发疹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畏光羞明、泪水汪汪,口腔黏膜出现麻疹黏膜斑,周身皮肤规律有序地布发麻粒样大小的红色丘疹,皮疹消退后可见脱屑和色素沉着为特征。北宋以前麻疹天花常混称。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称为疮疹,《小儿斑疹备急方论》等论述麻疹天花的区别。元代朱丹溪滑寿等明确了麻疹的病名,对其病机、证治、预后有详细描述。明代王肯堂麻疹分为初期、见形期、收没期三个临床阶段,迄今仍然适用。麻疹在6个月至5岁小儿中,发病率最高,多流行于冬春季节。患后可终生免疫,极少再次发病。

外感麻毒时邪、天行疫气相染为其病因,有明显的传染、流行特点。其经口鼻而入,首先犯肺,故初起可见肺卫表证,继而毒透肌肤而出疹,布于全身。麻疹为患,起病急骤,符合温病卫气营血传变规律。初期见肺卫郁表,出疹期见皮疹透发而伴气分热证,甚可现营血分证,后期则呈麻毒伤阴。麻疹发病总以外透为顺,内陷为逆。在临床上,常以皮疹的透发,来分辨麻疹的顺逆及轻重缓急。麻疹具有皮疹按序透发的规律,如经疹前、出疹、疹没三期皮疹能如期透发或没收,临床无合并症者,是属顺证。如外因麻毒壅盛,内由素体虚弱,或护治失当,正不胜邪,麻疹不能如期透发或收没,表现为暴出或骤没,或延期不透,或透而不爽,兼见合并症者,是为逆证。在临床上,麻疹、风痧、丹痧等同为出疹性疾病,需予鉴别。

鉴别与治疗

【证治方药】


疹前期(从开始发热至出疹,3天左右)


(一)麻毒郁表

1.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喷嚏流涕,畏光羞明,泪水汪汪,稍烦口渴,饮食如常,大便溏软。口腔两颊黏膜可见麻疹黏膜斑。舌苔薄黄,脉浮数。

2.病因病机麻疹初期,麻毒时邪郁于肌表,首犯肺卫。

3.治法:辛凉透表,清宣肺卫。

4.方剂宣毒发表汤(《痘疹仁端录》)加减。

药物:升麻6g,葛根10g,荆芥10g,薄荷3g(后下),牛蒡子10g,桔梗3g,竹叶10g,甘草3g,防风6g,前胡10g。

方义:升麻葛根辛凉透疹,荆芥防风薄荷牛蒡子疏风解表,前胡桔梗宣肺利咽,竹叶清利,甘草调中。

加减:麻疹欲透未出者加浮萍、芫荽透疹外泄,亦可水煎外洗。口渴加石斛养阴生津,咽痛加山豆根清利咽喉,咳嗽杏仁、浙贝宣肺发热加银花、连翘清热解毒。

5.变通法:夏暑麻毒时邪外袭,兼夹湿邪者,用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加减,药用香薷扁豆厚朴、银花、连翘浮萍西河柳,祛暑解毒透疹。若麻毒郁表,血运不畅,疹毒透发不出,高热气急,皮疹色淡或紫黯或斑疹互见,面红或灰黯,神烦不安或嗜睡,舌绛苔黄,用解毒活血汤(《医林改错》),药用连翘葛根升麻当归赤芍丹皮生地桃仁红花紫草等,凉血活血,透疹解毒。若腑气不通,疹毒滞留,身热腹胀痛,便秘,舌红苔黄,用凉膈散(《局方》)加减,药用大黄、玄明粉、薄荷连翘竹叶浮萍、蝉衣、牛蒡子杏仁等,通腑透疹。


(二)风寒郁表

1.临床表现: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喷嚏,畏光羞明,泪水汪汪,神情烦躁,饮食如常。口腔两颊黏膜可见麻疹黏膜斑。舌苔薄白,脉浮有力。

2.病因病机:麻毒侵袭,为风寒外邪郁遏,皮疹不易透出,致疹前期延长。

3.治法:辛温解表,透邪外出。

4.方剂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加减。

药物:荆芥10g,防风10g,柴胡6g,枳壳6g,前胡10g,桔梗6g,薄荷3〜6g(后下),杏仁10g,甘草3g。

方义:荆芥防风疏风解表,柴胡薄荷解肌退热,枳壳桔梗宽胸,杏仁前胡宣肺止咳,甘草调中。

加减:发热恶寒,皮疹未透者,加麻黄、苏叶、芫荽,亦可煎水外洗,以解表透疹;烦躁不安者加蝉衣、钩藤息风;口渴欲饮加芦根石斛清热生津。

5.变通法:素体气虚,复感风寒,皮疹透发不出者,用人参败毒散(《类证活人书》)加减,药用人参茯苓前胡柴胡桔梗川芎枳壳西河柳薄荷甘草等,益气解表透疹。若发热口渴改人参太子参西洋参,加黄芪益气。


出疹期(皮疹从见点至透齐,3天左右)


热炽肺胃

1.临床表现:高热不退,起伏如潮,烦躁不安,口渴引饮,咳嗽频频,痰多色黄,目赤眵多,畏光羞明,小便黄,大便干。疹出红活稀少,继而疹密融合,疹色黯红,疹点凸起触之碍手,皮疹自耳后、颜面开始,布发胸、背、腹、四肢,渐及手心、足心,以至鼻准见疹。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2.病因病机:麻毒由肺及胃,由卫入气,肺胃热邪壅盛。

3.治法:清热解毒透疹。

4.方剂:清解透表汤(经验方)加减。

药物:银花10g,连翘10g,桑叶10g,菊花10g,西河柳10g,蝉衣3g,牛蒡子10g,紫草10g,升麻6g,葛根10g,浮萍10g。

方义: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升麻葛根浮萍西河柳辛散宣透,桑叶菊花、蝉衣、牛蒡子疏风清热,紫草凉血解毒。

加减:高热烦渴加石膏知母清气分热,咳嗽痰多加黄芩鱼腥草清肺化痰,疹稠色黯者加大青叶丹皮红花凉血解毒。疹出未齐,四肢疹稀者,另用西河柳、芫荽煎水熏洗。

5.变通法:若麻疹透发不出,咳嗽烦躁,咽痛,高热者,可用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加减,药用西河柳升麻葛根、蝉衣、薄荷知母石膏玄参麦冬竹叶牛蒡子等,清泄肺胃,透疹解毒。


疹回期(皮疹透齐至疹点收没,3天左右)


(一)肺胃阴

1.临床表现:麻疹出齐,皮疹依次按序收没,皮肤呈糠麸样脱屑,伴有棕褐色色素沉着。发热渐退,咳嗽减轻,口燥咽干,食纳不振。舌红少津,苔薄而干,脉细软或细数。

2.病因病机麻疹收没,邪退不虚,肺胃阴伤,津液耗损。

3.治法:养肺益胃。

4.方剂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加减。

药物:沙参10g,麦冬10g,玉竹10g,桑白皮10g,扁豆10g,天花粉10g,芦根15〜30g,杏仁15g,桔梗6g,甘草3g,炙枇杷叶6〜10g。

方义:沙参麦冬玉竹养阴清热,桑白皮清泄肺热,天花粉芦根清热润燥,杏仁枇杷叶宣肃肺气,桔梗甘草利咽,扁豆健脾。

加减:口渴咽干石斛生地养阴,纳呆加谷麦芽、内金增食,咳嗽少痰加百合、川贝粉养肺,咽痛红肿加牛蒡子利咽,便干加瓜蒌仁火麻仁润燥通便,阴虚低热加地骨皮银柴胡清退虚热。

5.变通法:可用益胃汤《温病条辨》)加减,药用沙参麦冬玉竹桑叶扁豆等。


(二)脾胃气

1.临床表现:疹没热退,面色苍白,神疲少气懒言,纳食不香,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细。

2.病因病机:疹渐退没,邪去正伤,脾胃不足,气虚不运。

3.治法:健脾和胃。

4.方剂: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加减。

药物:太子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0g,陈皮3g,炙甘草3g,谷麦芽各10g,山药10g,扁豆6〜10g。

方义:太子参白术茯苓山药扁豆甘草益气健脾,陈皮理气和胃,谷麦芽开胃增食。

加减:食纳不振,食后腹胀,加鸡内金佛手理气消胀,神倦懒言者加黄芪补气健脾。

5.变通法:如见汗出易感者,可用六神散(《慎斋遗书》)合玉屏风散《世医得效方》),药用黄芪太子参白术防风茯苓山药扁豆等,固表益气,健脾和胃。


逆证、变证、并发症


(一)气营两燔

1.临床表现:高热不退,烦躁谵语,口渴引饮,或身热夜甚,神烦少寐,口燥咽干目赤眵多,畏光羞明,疹出稠密,融合成片。舌绛苔黄,脉数有力。

2.病因病机:见于出疹期,麻毒入于气营,气营两燔,营阴受损。

3.治法:清气凉营。

4.方剂白虎汤(《伤寒论》)合清营汤《温病条辨》)加减。

药物:生石膏30g(先煎),生地10g,知母10g,连翘10g,丹皮10g,赤芍10g,竹叶10g,玄参10g,麦 冬10g,紫草10g。

方义:石膏知母清气分热,生地麦冬玄参增液养阴,丹皮赤芍紫草凉营解毒,竹叶清利泄热,连翘解毒清热。

加减:烦渴加石斛天花粉养阴生津,出血加仙鹤草、茅根止血,神昏嗜睡加菖蒲、郁金通窍,或安宫牛黄丸开窍,高热抽搐羚羊角粉、钩藤息风。

5.变通法:气营两燔,高热神昏,皮疹密布而色紫黑,肌肤发斑,甚而吐衄出血,舌绛苔黄,脉细数,用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加减,清热解毒,凉血化斑。


(二)麻毒闭肺

1.临床表现:高热烦躁咳嗽痰鸣,气急喘促,鼻扇唇紫,口渴引饮,便秘尿黄,皮疹密集,疹色紫黯,或疹出不齐,或疹出骤没。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2.病因病机:出疹期或疹没期,因失治、误治,或感寒郁闭,或麻毒炽盛,内陷闭肺。

3.治法:宣肺开闭,清热解毒。

4.方剂:麻杏石甘汤(《伤寒论》)加减。

药物:麻黄3~ 6g,杏仁10g,生石膏15~30g(先煎),苏子3~6g,葶苈子3~6g,生甘草3〜6g。

方义:麻黄杏仁宣肺平喘,葶苈子苏子泄肺降逆,生石膏清解退热,生甘草和胃调中。

加减:肺热甚加黄芩鱼腥草清肺,痰多稠黏加鲜竹沥、胆南星化痰,疹出未齐加浮萍葛根升麻透疹,腹胀便秘、喘急者加生大黄枳实通下降逆,皮疹稠密、面色紫黯者加丹皮赤芍紫草凉血解毒。高热痉厥者加羚羊角钩藤息风,神昏加菖蒲、郁金安宫牛黄丸豁痰开窍。

5.变通法:疹没气急,面色青灰,汗出肢厥,脉微欲绝,用上方合独参汤(《十药神书》)或参附龙牡汤(经验方)回阳益气,固脱救逆。


(三)热毒攻喉

1.临床表现:发热不退,咽喉红肿或溃烂疼痛,咳声重浊,声音嘶哑如犬吠,喉间痰鸣,呼吸急促,烦躁不宁。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2.病因病机:肺胃热毒循经上攻咽喉,气道受阻,致成咽痛、声哑、喘息。

3.治法: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4.方剂:清咽下痰汤(经验方)加减。

药物:射干6g,桔梗6g,土牛膝10g,牛蒡子10g,连翘10g,银花10g,全瓜萎10g,浙贝母6g,马兜铃1 0g,生甘草3〜6g,六神丸5〜10粒(另研冲服)。

方义:土牛膝、银花、连翘六神丸清热解毒,射干马兜铃清热止咳降逆,桔梗甘草利咽止痛,瓜萎、浙贝化痰散结。

加减: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玄明粉通腑泻火。

5.变通法:若出现呼吸困难,张口抬肩,胸肋凹陷,口唇发绀,为喉梗阻重危征象,宜中西医结合积极救治,必要时需作气管切开。


(四)毒陷心肝

1.临床表现:高热不退,皮疹暴出,稠密成片,疹色紫黯,神昏谵语,四肢抽搐,喉间痰鸣。舌红绛,苔黄腻,脉实数。

2.病因病机:麻毒炽盛,正不胜邪,内陷厥阴则痉厥,蒙蔽心包则神昏。

3.治法:清热解毒,凉肝息风。

4.方剂犀角地黄汤(《千金要方》)合羚羊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加减。

药物:水牛角(镑,先煎)30g,羚羊角粉1〜3g(冲服),钩藤10〜15g(后下),生石膏30g(先煎),连翘10〜15g,菊花10g,龙胆草6g,紫草10g,丹皮6g,赤芍10g,生地10〜15g,石菖蒲10g,广郁金10g,黄连10g,天竺黄6g。

方义:水牛角赤芍丹皮紫草生地凉血解毒,连翘龙胆草、菊花、生石膏黄连清热解毒,羚羊角钩藤平肝息风,石菖蒲郁金天竺黄理气化痰、通窍醒神。

加减:疹出未齐者加浮萍、芫荽、升麻透疹,疹色黯而密布者加丹参红花凉血化瘀。

5.变通法:若心阳暴脱,发热已退,皮疹骤没,面色青灰,汗出肢厥,舌淡微细欲绝者,用参附龙牡汤(经验方)加减,药用人参附子龙骨牡蛎丹参红花,回阳救逆,益气固脱。


【简易方药】


1.芫荽、浮萍西河柳葛根各10〜15g,任选1〜2味,每日1剂,水煎服。用于疹前期及疹出未齐者。

2.葱豉消毒散:荆芥穗3g,炒牛蒡4.5g,赤怪柳6g,连翘4.5g,淡竹叶4.5g,薄荷叶2.4g,淡豆豉7.5g,鲜葱白2根。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8〜15岁小儿剂量可增加1倍。

3.透疹汤:连翘2.4g,蝉蜕1.5g,紫草3g,牛蒡子2g,葛根6g,桔梗2.4g,银花2.4g,甘草1.2g。每日1剂,水煎服。以上为1〜3岁小儿剂量,4〜6岁加50%,7〜12岁加倍,每日1剂,服至疹收热退为止。

4.消炎透疹汤:粉葛根6g,南薄荷2g(后下),光杏仁9g,炒牛蒡子4.5g,白桔梗3g,粉甘草1.5g,炒萎皮6g,冬桑叶4.5g,净连翘6g,金银花6g,净蝉衣2.4g。每日1剂,水煎,日服3〜4次,每次40〜60m1。

5.牛膝甘草汤牛膝20g,甘草10g。每日1剂,加水150ml,煎至60ml,每次服4〜6m1,20〜40分钟1次,口服。


外治法


(一)熏蒸法

处方:麻黄浮萍、芫荽、西河柳各15〜30g(任选1〜2味)加黄酒60g。

用法:加水适量,煎沸使药气熏蒸室内,再用毛巾蘸药液擦头面、胸背、四肢,用于疹前期及疹出未齐者。


(二)保留灌肠

处方:葛根牛蒡子连翘各6g,薄荷、蝉衣各2g,荆芥桔梗各5g,前胡3g。水煎2〜3次,将药液装瓶。

用法:每次取30〜50ml保留灌肠15分钟,日1〜2次。用法同上,有助皮疹的透发。

文献与评述

在治疗上,麻为阳毒,以透为顺、以清为要,宜以清热透疹为基本法则。顺证,疹前期治以宣肺透疹,使麻毒由表而出;疹出期,热炽肺胃,当清热解毒,佐以透疹,使热得清、毒得解;疹没期肺胃阴伤,以虚为主,治当甘寒以养肺胃。逆证,以透疹、解毒、扶正为基本法则。皮疹暴出、疹稠色黯为热盛毒陷,当用清解透疹;皮疹逾期未出,或疹稀色淡,为正虚无以抗邪,当用益气升提以透疹。如出现合并症,则又当重用清解透疹,根据其症状、病位而取化痰平喘、清喉利咽、镇肝息风等法。

《痘疹论•麻疹四忌》云:“忌荤腥生冷风寒,出麻疹时食生冷、冒犯风寒,皆能使皮肤闭塞,毒气抑郁而内攻也。忌用寒凉,初发热时最忌骤用寒凉以冰伏,使毒气抑遏不得出,则内攻也。忌多用辛热,初发热时最忌多用辛热助毒。忌用补涩,麻出之时多有自利不止者,其毒亦因利而散,此殊无妨。”

《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云:“凡麻疹出贵透彻,宜先用发表,使毒尽达于肌表。若过用寒凉,冰伏毒热,则必不能出透,多致毒气内攻,喘闷而毙。至若已出透者,又当用清利之品,使内无余热,以免疹后诸证。且麻疹属阳热,若则阴分受伤,血为所耗,故没后须以养血为主,可保万全。”
  • 麻疹高热(真寒假热)案
    本案选自国医大师李士懋与夫人田淑霄教授合著《中医临证一得集》:赵某,男,17个月,1965年2月4日诊。发热3日,体温高达41.7 ℃,体胖面白,舌淡苔滑,脉疾无力,喘促肢冷,烦躁哭闹不得稍安,疹淡稀...

    求道

    畅读VIP

    200

    0

  • 壮年麻疹案(王渭川)
    童Xx,男,30岁。病初身热头痛,目赤羞明,鼻塞流涕,咳嗽不扬,声音嘶哑,曾在某处就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病者也自以为是,服用银翘散无效。后来此求治,余检查口腔发现科泼力克氏斑,告诉病人所患为麻...

    求道

    畅读VIP

    230

    0

  • 奔豚汤治麻疹(麻疹伴病毒性肺炎、脑病)
    段天禄医案:程某某,男,3岁。患儿于6日前因不规则发热,鼻流清涕,先后服阿斯匹林等药病情愈重。3月28日上午喘咳心烦,鼻翼扇动,抽搐,经某院检查,双肺可闻及干湿罗音。心肝脾无异常。白血球计数6700/...

    白术

    签约讲师

    畅读VIP

    269

    0

  •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疹毒内陷(麻疹并发肺炎)
    马继松医案:朴某某,男,3岁。出生后一直人工喂养,故体质瘦弱。三天前发热,咳嗽,鼻塞喷嚏,经注射青、链霉素,并给服退热片,遍体大汗,热稍退,但烦燥,复去求医,遭大雨遂归。今晨小儿面色苍白,咳呛不畅,神...

    白术

    签约讲师

    386

    0

  •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痘疹内陷
    方舆輗医案:男孩,年甫五岁,病痘,初发,与葛根加大黄汤。自第三日放点,至第四日痘皆没,但欲寝,绝饮食,脉沉,热如除,宛然有少阴病状,因劝转他医,病家不听,强请治,于是潜心细诊,觉沉脉中神气犹存,乃作麻...

    白术

    签约讲师

    四君严选

    331

    0

  • 桂枝人参汤治麻疹后期腹泻
    沈炎南医案:一女孩,3岁许,疹子已收,身热不退,体温39℃,头痛恶寒与否不得而知,下利日十余次,俱为黄色粪水。脉数无歇止,舌质尚正常。遂诊为麻后热毒不净作利,与葛根芩连汤加石榴皮。服后体温反升至39、...

    白术

    签约讲师

    240

    0

  • 葛根芩连汤治麻疹
    邵章祥医案:胡某某,女,4岁,1983年12月11日诊。患儿6日前发热、咳嗽、流涕、眼胞浮肿,泪水汪汪,倦怠思唾,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苔白,口腔颊部见“麻疹粘膜斑”,已服辛凉解毒透疹之剂,肌注柴胡和庆...

    白术

    签约讲师

    畅读VIP

    238

    0

  • 麻杏甘石汤治疹闭危证
    陈玉铭医案:陈某某,男,7岁,1959年11月1日就诊。发热咳喘已六天,前天在保健站诊为“麻疹”初期,服药后汗出很多,早晨面部即现红点。嗣因不慎受凉,致疹点忽隐不见,恶寒发抖,气喘,烦躁不安,热甚渴饮...

    白术

    签约讲师

    338

    0

  • 桂枝加附子汤治疹出不透
    李长厚医案:李某某,男,3岁,1972年4月10日就诊。患麻疹已7日,咳嗽、喷嚏、流眼泪,疹出不畅。前医曾用宣肺透疹之品,而疗效不佳。查患儿面色不华,精神萎靡,嗜唾,耳前可见淡白色疹子,而分布不均,四...

    白术

    签约讲师

    422

    0

  • 葛根黄芩黄连汤治麻疹、泄泻
    张某,1岁,其母在儿科随拙荆进修。某日造舍,云其子发热、泄泻已十日,日十余行,暴注下迫,肛门红赤,体温高达39℃,汗出咳喘。化验白细胞14000/mm3,大便脓细胞++。解热、消炎五日不效,遂住院。静...

    白术

    签约讲师

    畅读VIP

    219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