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片形态
拼音
Shān Dòu Gēn
别名
山大豆根、黄结(《经验方》),苦豆根(《中药材手册》)。
释名
《本草纲目•卷十八•山豆根》引颂曰:“其蔓如大豆,因以为名。”
来源及植物形态
山豆根,始载于《开宝本草》。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广西,以及广东、江西、贵州等地。秋季采挖,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
采制
拣净杂质,粗细分档,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后切片,晒干。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各家论述
1《开宝本草》:“主解诸药毒,止痛。消疮肿毒,急黄发热咳嗽,杀小虫。”
2《本草图经》云:“生剑南及宜州、果州山谷。今广西亦有,以忠州、万州者为佳苗蔓 如豆,根以此为名叶青,经疼不凋,八月采根用。”又曰:“广南者如小槐,高尺余。”
3《本草品汇精要》云:“道地宜州、果州、以忠、万州者佳。”
4《本草求真》:“山豆根,功专泻心保肺,及降阴经火逆,解咽喉肿痛第一要药。缘少阴之脉,上循咽喉,咽喉虽处肺上,而肺逼近于心,故凡咽喉肿痛,多因心火挟其相火交炽,以致逼迫不宁耳。治常用此以降上逆之邪,俾火自上达下,而心气因尔以除。”
5《本草经疏》:“山豆根,甘所以和毒,寒所以除热,凡毒必热必辛,得清寒之气,甘苦之味,则诸毒自解,故为解毒清热之上药。凡痛必因于热,毒解热散,则痛 自止,疮肿自消。急黄,乃血热极所发,故必发热,热气上熏则发咳嗽。诸虫亦湿热所化,故悉主之,而多获奇效也。”
刘嘉湘治疗肺癌经验方:益肺消积汤
组成:生黄芪30克,生白术12克,北沙参30克,天冬12克,石上柏、石见穿、白花蛇舌草各30克,金银花、山豆根、夏枯草、海藻各15克,昆布12克,生南星30克,瓜蒌皮15克,生牡蛎30克。水煎服,每日...


求道
畅读VIP

57

0
山豆根要小剂量使用
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根及根茎,又名广豆根。味苦,性寒。有毒。归肺、胃经。功效为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临床主要用于咽喉肿痛,因该药苦寒之性较甚,尤长于清热解毒以利咽消肿止痛,为治疗热毒蕴结、咽喉红肿疼...

四君人参
畅读VIP

568

0
五倍子治烧烫伤后瘢痕疙瘩
取:五倍子、山豆根各适量,按1∶1比例研为细末。每次3克,一日3次口服;同时取30~50克用蜂蜜调匀后敷于患处,每隔3日换药一次,一月为一疗程,用药期间忌食辛辣。本方用治皮肤烧烫伤愈后皮损部出现的淡红...

四君人参
畅读VIP

859

0
查看更多
最新资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