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片形态
拼音
别名
来源及植物形态
性味归经
功能主治
润燥,滑肠,通淋,活血。治肠燥便秘,消渴,热淋,风痹,痢疾。月经不调,疥疮,癣癞。
1 .火麻仁质润多脂,能润肠通便,凡老人、产妇及体弱津液不足而致的便秘,均可应用。《普济本事方•卷十》麻子苏子粥,治疗诸肠燥便秘,即以火麻仁配苏子加水合研,滤汁煮粥。书中云:“产后汗多则大便秘,难于用药,惟麻子粥最稳,不惟产后可服,凡老人诸虚风秘皆得力也。”临床亦常与郁李仁、瓜蒌仁、杏仁等润肠通便药同用。若血虚而燥,则配当归、熟地等养血之品;阴虚者配麦冬、生地,气虚者配黄芪、党参。与大黄、厚朴、枳实等为丸,则通便作用加强,如《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麻子仁丸。
2 .火麻仁外用有润燥生发及杀虫作用,治疗发落不生及疮癞等病。《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一》治血虚须发不生,火麻仁熬油敷头;又方,以火麻仁与梧桐叶煎汁洗发。《备急千金要方•卷五》治小儿头疮,用火麻仁研末,和水绞取汁,和蜜敷之。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各家论述
1.《本经》:"补中益气。"
2.《别录》:"主中风汗出,逐水,利小便,破积血,复血脉,乳妇产后余疾。"
3.《药性论》:"治大肠风热结湿及热淋。"
4.《唐本草》:"主五劳。"
5.《伤寒明理论》:《内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麻仁、杏仁润物也。《本草》曰,润可去枯。脾胃干燥,必以甘润之物为之主。
6.《本草经疏》:麻子,性最滑利。甘能补中,中得补则气自益,甘能益血,血脉复则积血破,乳妇产后余疾皆除矣。风并于卫,则卫实而荣虚,荣者,血也、阴也。《经》曰,阴弱者汗自出。麻仁益血补阴,使荣卫调和,风邪去而汗自止也。逐水利小便者,滑利下行,引水气从小便而出也。
7.《药品化义》:麻仁,能润肠,体润能去燥,专利大肠气结便闭。凡老年血液枯燥,产后气血不顺,病后元气未复,或禀弱不能运行皆治。大肠闭结不通,不宜推荡,亦不容久闭,以此同紫菀、杏仁润其肺气,滋其大肠,则便自利矣。
8.《本草述》:麻子仁,非血药而有化血之液,不益气而有行气之用,故于大肠之风燥最宜。麻仁之所疗者风,然属血中之风,非漫治风也,而其所以疗风者,以其脂润而除燥,盖由于至阳而宣至阴之化,非泛泛以脂润为功也。
9.《本草思辨录》:仲景麻仁丸证,是脾受胃强之累而约而不舒。于是脾不散精于肺,肺之降令亦失,肺与脾胃俱困而便何能下。麻仁甘平滑利,柔中有刚,能入脾滋其阴津,化其燥气。但脾至于约,其中之坚结可知,麻仁能扩之不能破之,芍药乃脾家破血中之气药,合施之而脾其庶几不约矣乎。夫脾约由于胃强,治脾焉得不兼治胃,胃不独降,有资于肺,肺亦焉得不顾,故又佐以大黄、枳、朴攻胃,杏仁抑肺,病由胃生,而以脾约标名者,以此为太阳阳明非正阳阳明也。兼太阳故小便数,小便数故大便难,治法以起脾阴化燥气为主。燥气除而太阳不治自愈,故麻仁为要药。
10.《食疗本草》:"取汁煮粥,去五脏风、润肺。治关节不通、发落,通血脉。"
11.《本草拾遗》:"下气,利小便,去风痹皮顽,炒令香捣碎,小便浸取汁服;妇人倒产吞二七枚。"
12.《日华子本草》:"补虚劳,长肌肉,下乳,止消渴,催生。治横逆产。"
13.《纲目》:"利女人经脉,调大肠下痢;涂诸疮癞,杀虫;取汁煮粥食,止呕逆。"


求道
畅读VIP

595

0

茯苓
畅读VIP

438

0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452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