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穴位图


概述

至阴 Zhìyīn,出《灵枢·本输》。名解:至,极也。阴,寒也,水也。至阴名意指体内膀胱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体表。本穴物质为来自体内膀胱经的寒湿水气,它位于人体的最下部,是人体寒湿水气到达的极寒之地,故名至阴

经属

定位与取法

定位:

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取穴法:

在足小趾外侧,由足小趾趾甲外侧缘(即掌背交界线,又称赤白肉际)与下缘各作一垂线之交点处,即为本穴。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骨膜。皮下筋膜致密,由纤维束和脂肪组织形成。有趾背动脉及趾底固有动脉形成的动脉网。分布着趾底固有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小趾端的动脉来自第四跖背动脉在跖趾关节附近分出的趾背动脉;跖骨底动脉在跖趾关节底面分出的趾底动脉以及弓状动脉发出至小趾的趾背动脉,在趾端这些动脉与对侧同外动脉互相吻合,而形成丰富而密集的血管网。

刺灸法

刺法:浅刺0.1~0.2寸,局部胀痛;或三棱针点刺放血。


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温灸10~20分钟。

功能与主治

功能:通经活络,舒筋转胎。


主治:头痛鼻塞,鼻衄,目痛,足下热,胞衣不下胎位不正难产,小便不利,转筋。

配伍

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头项肩痛,刺足小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立已;不已,刺外踝下三痏,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


《大成》:凡疮疡……从背出者,当从太阳五穴选用: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


百症赋》:至阴屏翳疗痒病之疼多。


《杂病穴法歌》:三里至阴催孕妇。

相关论述

《针灸甲乙经》头重鼻衄及瘛疭、汗不出、烦心、足下热、不欲近衣、项痛、目翳、鼻及小便皆不利,至阴主之。疝,至阴主之。风寒从足小趾起、脉痹上下、胸胁痛无常处,至阴主之。


针灸集成》:胞衣不下,足小趾尖三壮、中极肩井穴主之。


《医宗金鉴》:妇人横产,子手先出。


《医宗金鉴》:主治目痛,视不明,迎风流泪胬肉攀睛,白翳眦痒,雀目诸疾。


《肘后歌》:头面之疾针至阴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