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穴位图


概述

肩井 JiānJǐng,出《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原称肩解,《针灸甲乙经》始名肩井。别名膊井(《太平圣惠方》),髆井(《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肩解(《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王注)。名解:肩,颈项之下。凹陷深处曰井。此穴在肩部,当缺盆直上之凹陷处,以其穴居肩上之凹陷,喻经气深聚之所,故名肩井

经属

足少阳胆经。是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阳维脉的交会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

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取穴法:

第1步:坐位,低头;

第2步:确定后正中线:即在背部中央所作的垂直线;

第3步:在后正中线上,可见颈背部交界处椎骨上有一高突;

第4步:这一高突能随颈部左右摆动而转动即是第7颈椎棘突,该棘突下有一凹陷即为大椎穴;

第5步:大椎与肩部最高点连线中点,前对乳中即为本穴。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筋膜、斜方肌、肩胛提肌、上后锯肌。有颈横动、静脉。分布着锁骨上神经后支及副神经。皮肤由第4、5、6颈神经后支重叠分布。肩胛提肌,位于颈椎横突和肩胛骨内侧角与嵴柱缘上部之间,由肩胛嵴神经支配。上后锯肌在前肌的深面稍下方,由第6、7颈椎和第1、2胸椎棘突第2~5肋角的外面,该肌由第一至第四胸神经后支支配。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斜方肌筋膜及其下方斜方肌,在颈横动脉的内侧,深进肩胛提肌、上后锯肌。

刺灸法

刺法: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感明显,向四周扩散。


注意:肩井穴深部正当肺尖,不可深刺,孕妇禁针。


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


按摩按摩肩井穴,可缓解落枕和肩酸背痛等症。

功能与主治

功能:祛风清热,通经活络,消肿止痛。


主治:中风,乳痈,瘰疬难产,诸虚百损,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

配伍

《千金方》:肩井关冲,主寒热凄索,气上不得卧。


《大成》:痈疽发背,肩井委中,又以蒜片贴疮上灸之,如不疼,灸至疼;如疼,灸至不疼,愈多愈好。瘰疬结核,肩井曲池天井三阳络。手臂冷痛,肩井曲池下廉


标幽赋》:肩井曲池甄权臂痛而复射。


《天星秘诀》:脚气痠痛肩井先,次寻三里阳陵泉


《席弘赋》:若针肩井须三里,不刺之时气未调。

相关论述

《针灸甲乙经》:肩背痹痛,臂不举,寒热凄索,肩井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难产,针两肩井入一寸泻之,须臾即分娩。


千金翼方》:凡难产,针两肩井一寸,泻之,须臾即生也。上气咳逆,短气,风劳百病,灸肩井二百壮。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手足少阳、阳维之会。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五劳七伤,颈项不得回顾,背膊闷,两手不得向头,或因仆伤腰髋痛,脚气上攻……若妇人堕胎后,手足厥逆,针肩井立愈。若灸更胜针,可针七壮。


《针灸大成》:主中风气塞,涎上不语,气逆,妇人难产,堕胎后手足厥逆,针肩井立愈。头项痛,五劳七伤,臂痛,两手不得向头。


类经图翼》:孕妇禁针。


《医宗金鉴》:主治扑伤,肘臂疼痛不举。


百症赋》:肩井乳痈而极效。


《玉龙歌》:急疼两臂气攻胸,肩井分明穴可攻。


长桑君天星秘诀歌》:脚气酸痛肩井先,次寻三里阳陵泉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