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穴位图

概述

足太阳膀胱经是十四经络中最长的一条经脉。膀胱经中的穴位都非常重要,绝不能忽略它。现代医学中,膀胱具有积存肾脏制造出来的尿液的功能,当膀胱充满尿液时,即经由尿道排出体外。而中医医学却认为,膀胱是当小肠把无用的固态物和水份分开后,水份流入的主要器官。膀胱经是通往头、背、腰、臀、下肢、足等各部份,几乎已贯通全身的一条非常长的经脉,故此经脉发生异常时,会影响全身,而呈现各种症状。如头痛头重、眼睛疲劳、流鼻血、鼻塞等症状会出现于头部。又会产生肩、背、腰、臀、胫等部的肌肉疼痛。容易发生股关节痛、痔疮等。脸部皮肤带黑,失去光泽。容易造成耳鸣,听力不佳。声音微弱,不容易听到。容易疲劳,精神欠佳。食物方面偏爱咸食。以季节而言,冬天发病的机会较大。若出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是由于膀胱经的异常所引起的,请刺激膀胱经上的穴位,即能缓和不舒服感。膀胱经上有六十三个穴位


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图

从内眼角开始(睛明),上行额部(攒竹眉冲曲差;会神庭头临泣),交会于头顶(五处承光通天;会百会)。

它的支脉:从头顶分出到耳上角(会曲鬓率谷浮白头窍阴完骨)。

其直行主干:从头顶入内络于脑(络却玉枕;会脑户风府),复出项部(天柱)分开下行:一支沿肩胛内侧,夹脊旁(会大椎陶道;经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到达腰中(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进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一支从腰中分出,夹脊旁,通过臂部(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进入窝中(殷门委中)。

背部另一支脉: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通过肩胛(附分魄户膏肓俞、神堂、、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经过髋关节部(会环跳穴),沿大腿外侧后边下行(浮郄委阳),会合于窝中(委中)--由此向下通过腓肠肌部(合阳承筋承山),出外踝后方(飞扬跗阳昆仑),沿第五跖骨粗隆(仆参申脉金门京骨),到小趾的外侧(束骨足通谷至阴),下接足少阴肾经



《灵枢》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腨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趾外侧。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腨如裂,是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癲疾、头囟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項、背、腰、尻、膕、腨、脚皆痛,小趾不用。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再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太阳之别,名曰飞扬。去踝七寸,别走少阴。实则鼽窒,头背痛;虚则鼽衄。取之所别也。

膀胱出于至阴至阴者,足小趾之端也,为井金;溜于通谷,通谷,本节之前外侧也,为荥;注于束骨束骨本节之后陷者中也,为俞;过于京骨京骨,足外侧大骨之下,为原;行于昆仑昆仑,在外踝之后,跟骨之上,为经;入于委中委中,腘中央,为合,委而取之。足太阳经也。


《针灸大成》

此一经起于睛明,终于至阴,取至阴、通谷、束骨京骨昆仑委中,与井荥输原经合也。

脉起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行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别者,从腰中下贯臀,入腘中;其支别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夹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腨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端。多血少气,申时气血注此。


本经一侧67穴(左右两侧共134穴),其中49穴分布于头面部、项部、和背腰部之督脉的两侧,余18穴则分布于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及足的外侧部。首穴睛明,末穴至阴。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症和热性病,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