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首页
头条
学堂
书苑
百科
资源
消息
写文章
穴位图
概述
头窍阴 Tóuqiàoyīn,出《针灸甲乙经》名窍阴;《圣济总录》名首窍阴;《针灸资生经》名头窍阴。别名枕骨。名解:头,指穴处的部位在头部。窍,孔穴、空窍之意。阴,指穴内物质为阴湿水气。该穴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化为天之下部的滞重水湿云气。本穴物质为浮白穴下传的水湿云气,在下行本穴的过程中,水湿云气不断散热吸湿,至本穴后则化为天之下部的滞重水湿云气,天之上部如同空窍一般,故名。
经属
属足少阳胆经。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
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连线的中1/3与下1/3交点处。
取穴法:
正坐或侧卧位。在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先取浮白穴(参见“浮白”),从浮白穴向后下量1横指,按压有凹陷处,即为本穴。
解剖
穴下皮肤、皮下组织、耳后肌、枕额肌(枕腹)。皮肤由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双重分布。耳后肌属皮肌,起于乳突的外面,止于耳廓软骨的后面。该肌和枕额肌的枕腹由面神经的分支支配。
刺灸法
刺法:平刺0.5~0.8寸,局部有胀重感。
灸法:间接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每天早晚各揉按头窍阴穴1次,每次1~3分钟,可改善和治疗耳鸣、耳聋等耳部疾病。
功能与主治
功能:平肝熄风,开窍聪耳。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胸胁痛,口苦,耳鸣,耳聋,四肢转筋。
配伍
《千金方》:窍阴、强间,主头痛如锥刺,不可以动;关冲、窍阴、少泽,主喉痹舌卷口干。
相关论述
《针灸甲乙经》:头痛引颈,窍阴主之。痈疽,窍阴主之。脉风成为厉,管疽发厉,窍阴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窍阴、强间,主头痛如锥刺,不可以动。
《针灸大成》:主四肢转筋,目痛,头项颔痛引耳嘈嘈,耳鸣无所闻,舌本出血,骨劳,痈、疽、发、厉,手足烦热,汗不出,舌强胁痛,咳逆喉痹,口中恶苦。
《类经图翼》:主治四肢转筋,目痛,头项痛,耳鸣,痈疽,发热,手足烦热,汗不出,咳逆,喉痹,舌强,胁痛,口苦。
词条深挖(0)
相关资源(0)
最新
最热
VIP
查看更多
发布评论:
辜达禹谈普济消毒饮
¥0.00
内经师资培训班熊继柏
兼山胡说针灸学:广义针灸学概论
¥299.00
#
账号密码登录
验证码登录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和《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发送验证码
注册账号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