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穴位图


概述

胃俞 Wèishū,出《针灸甲乙经》。名解:胃,胃腑也。俞,输也。胃俞名意指胃腑的湿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经属

足太阳膀胱经。胃之背俞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

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穴法:

第1步:正坐或俯卧位;

第2步:两侧骨盆最高点(髂嵴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处,为第4腰椎棘突;

第3步:从第4腰椎棘突垂直往上推4个椎体,即是第12胸椎棘突;

第4步:在第12胸椎棘突下有一凹陷,此凹陷旁开2横指(食指、中指并拢,以中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水平的二指宽度为1.5寸),即为本穴。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下后锯肌、骶棘肌。皮肤由第十一、十二胸神经和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分布。背部的皮下筋膜可以分为两层,其间有蜂窝状的脂肪组织。背部的深筋膜也可分为浅层和深层。浅层薄弱,被盖于斜方肌和背阔肌的表面,分别称该二肌筋膜;深层较发达,形成腱膜性质,尤其在腰背部更为增厚,包绕着骶棘肌的前、后面,于该肌外侧缘前、后两层愈着,并形成腰肋韧带。腹腔内相对应的器官为肾。

刺灸法

刺法:斜刺或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腰部及腹部。不可深刺,以免刺伤肾脏。


灸法艾炷灸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功能与主治

功能:健脾和胃,理中降逆。


主治:胃脘痛,腹胀,翻胃,呕吐,完谷不化,胸胁痛

配伍

《千金方》:胃俞肾俞,主呕吐,又主胃中寒胀,多食身羸瘦。


《大成》:恶心因痰、热、虚,灸胃俞幽门商丘中府石门膈俞、阳关。


百症赋》:胃冷食而难化,魂门胃俞堪责。

相关论述

《针灸甲乙经》:胃中寒胀、食多身体羸瘦、腹中满而鸣、腹膜风厥、胸胁支满、呕吐、嵴急痛、筋挛、食不下,胃俞主之。


《太平圣惠方》:理烦满吐食,腹胀不能食。


针灸逢源》:治食后头眩,黄疸,疟痢。


《针灸资生经》胃俞脾俞,治腹痛不嗜食。


《针灸大成》:主霍乱,胃寒,腹胀而鸣,反胃呕吐,不嗜食,多食羸瘦,目不明,腹痛,胸胁支满,嵴痛筋挛,小儿羸瘦,不生肌肤。


类经图翼》:小儿羸瘦食少。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