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穴位图


概述

脾俞 Pǐshū,出《灵枢·背腧》。名解:脾,脾脏也。俞,输也。脾俞名意指脾脏的湿热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经属

足太阳膀胱经,脾之背俞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

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穴法:

第1步:正坐或俯卧位;

第2步:取一线过肚脐中点,水平绕腰腹一周;

第3步:该线与后正中线交点,即为第2腰椎;

第4步:从第2腰椎棘突垂直向上推3个椎体,即是第11胸椎棘突;

第5步:在第11胸椎棘突下有一凹陷,此凹陷旁开2横指(食指、中指并拢,以中指近端指间关节横纹水平的二指宽度为1.5寸),即为本穴。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下后锯肌、骶棘肌。皮肤由第十、十一、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分布。穴位对第十一肋间隙的结构。胸膜为一层薄而迤明的浆膜,富有神经末梢,被覆胸内筋膜的内面和肺的表面,两层相互移行形成胸膜腔。腔有少量液体,呈负压。壁胸膜的下界,在背部肩胛线上投影于第十二肋上,由该点向内作一水平线达第十二胸椎棘突;向外,在腋中线投影于第十肋骨;向前内,锁骨中线上投影在第八肋,以上各点联于第六胸肋关节既为胸膜壁下界在体表的投影。肋胸膜和膈胸膜移行处的胸膜腔为该腔的最低位,称肋膈窦。

刺灸法

刺法:向内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腰间。不可深刺,以防造成气胸。


灸法艾炷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功能与主治

功能:健脾利湿,和胃益气。


主治:胁痛,腹胀,黄疸呕吐,泄泻,完谷不化,痢疾便血水肿,嗜卧,身体羸瘦,痃痞积聚,疟疾寒热,善欠,不嗜食,慢脾风。

配伍

《甲乙经》:热痉,脾俞肾俞主之;脾胀者(苦哕,四肢闷,体重不能衣),脾俞主之,亦取太白;腹中气胀引脊痛,食饮而身羸瘦,名日食㑊,先取脾俞,后取季胁。


《千金方》:脾俞大肠俞,主腹中气胀引脊痛,食饮多而身羸瘦,名曰食晦,先取脾俞,后取季胁;虚劳尿白浊,灸脾俞一百壮,又灸三焦俞百壮,肾俞百壮,章门百壮。脾俞、胃管,主黄疸脾俞膀胱俞,主热痉引骨痛


《大成》:食多身瘦,脾俞胃俞


百症赋》:脾虚谷以不消,脾俞膀胱俞觅;听宫脾俞,袪心下之悲凄。

相关论述

《针灸甲乙经》:腹中气胀,引嵴痛,食饮多身羸瘦,名曰食晦,先取脾俞,后取季胁。大肠转气、按之如覆杯,热引胃痛,脾气寒,四肢急,烦不嗜食,脾俞主之。黄瘅善欠,胁下满欲吐,脾俞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虚劳尿血,白浊,灸脾俞百壮。泄痢食不消,不作肌肤,灸脾俞,随年壮。


《针灸大成》黄疸,善欠,不嗜食。


《医宗金鉴》:小儿慢脾风证。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脾俞二穴,在第十一椎下,两旁相距各一寸五分……腹胀引胸背痛,食饮倍多,身渐羸瘦,黄疸善欠,胁下满,泄利体重,四肢不收,痃癖积聚,腹痛不嗜食,痰疟寒热。


类经图翼》:此穴主泻五脏之热。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