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详细内容

泛指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部位,是针灸治疗的刺激点,又是某些病痛的反应点。文献中还有气穴、孔穴、骨空、穴位、穴道等不同名称。腧穴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能反应各脏腑的生理或病理变化,通过针灸、按摩等刺激,能够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调节机体的虚实状态,以防治疾病。有的还可用作辅助诊断。腧穴分经穴、经外穴,以及无具体名称和固定位置,而以压痛或其他反应定取的阿是穴等三大类。

  • 秦亮甫教授“头八针”应用
    秦亮甫教授中西医功底深厚,擅长中西医结合,提倡内治外治并用 ,屡起沉疴,名闻遐迩 。秦亮甫教授在总结大量临床验案基础上,对头部诸要穴的组合反复筛选、验证,并参考了大脑皮层在头皮的投射区域 ,借鉴了现代...

    求道

    畅读VIP

    80

    0

  • 于书庄:​针灸以痛为输法临床应用
    “以痛为输”取穴法,最早见于《灵枢·经脉》。其在每一经筋病候后边,都记载了“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所谓“以痛为输”,即是以疼痛部位为穴。1.以痛为输法的适应证根据《灵枢》的记载,此法主要...

    求道

    畅读VIP

    321

    0

  • 高树中一针疗法121条
    1、感冒穴:大椎操作:刺血后拔罐,炙法。用于感冒、流感或预防。  2、止咳穴:孔最操作:快速提插捻转,1-1.5寸。主治:咳嗽、咳血、支气管哮喘。  3、咯血穴...

    求道

    畅读VIP

    364

    0

  • 林如高“主穴内伤验方”
    (1)乾部穴:在左乳下骨间,主肝经,应卯时。凡伤其穴,则筋骨难伸。方用:麦冬9g,槟榔6g,当归5g,陈皮3g,筵萱3g,红花3g,泽兰3g,甘草1.5g。酒水各半煎服。(2)坎部穴:在右乳下骨间,主...

    求道

    畅读VIP

    349

    0

  • 武连仲教授腧穴刺法经验
    武连仲教授治疗疾病辨证、辨病准确,突破前人的腧穴理论,灵活选择应用最合适的刺法和手法,注重穴位的针刺方向,深度研究至深。武老进针及运针,讲究轻、巧、快、弹(即反弹力量)、借(借劲以激发经气),而且对针...

    求道

    畅读VIP

    336

    0

  • 贺普仁使用对穴经验
    “对穴”又称“穴对”,是指两个腧穴配合在一起使用其主治作用相辅相成,临床疗效能进一步提高,早在《针灸大成》《针灸聚英》《席泓赋》等医籍中已有记载。国医大师贺普仁认为:劳宫与照海配伍既滋肾水,又清心火,...

    求道

    畅读VIP

    565

    0

  • 《难经·六十八难》五腧穴古今临床应用析微(王全林,刘晓梅)
    古代解释与临床应用古代医家一般都据《难经 · 六十四难》中的“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俞土,阳俞木;阴经金,阳经火;阴合水,阳合土”,并与五行学说媾和而认为心下满为肝木之病,身热为心火之病,...

    求道

    畅读VIP

    582

    0

  • 廖厚泽:天罡指穴法治疗癃闭一例(陶玉雪)
    峨眉天罡指穴法是峨眉丹道医学重要组成,属于内功导引按跷术的一种。由南宋末年峨眉山僧人白云禅师创立,从峨眉十二庄演变而来。峨眉天罡指穴法不仅可以治疗筋骨疾病,还可以治疗内伤疾病,现介绍先师廖厚泽先生治疗...

    求道

    畅读VIP

    466

    0

  • 彭静山再谈“三线四面取穴法”
    笔者在《中国针灸》发表“一点二穴三线四面取穴法”(见1984年2期)以后,接到不少读者来信。认为“一点、二穴”叙述较详细,而“三线、四面”过于简略。因此本文拟侧重谈谈“三线、四面取穴法”。三线取穴法:...

    求道

    畅读VIP

    506

    0

  • 彭静山一点二穴三线四面的取穴法
    “一点”就是每次只选用一个穴,只用一针,扎一下而达到治疗目的,又叫“一针疗法”十四经只有任脉、督脉是单行穴。其他十二经中每一个穴都是左右对称。每穴都是两个,但只用一侧的也叫“一点”。经外奇穴的四缝、八...

    求道

    畅读VIP

    464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