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穴位图


概述

天柱 Tiānzhù,出《灵枢.本输》。名解:天,一指穴内物质为天部阳气,二指穴内气血作用于人的头颈天部。柱,支柱也,支承重物的坚实之物,在此喻意穴内气血饱满坚实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气血在此为坚实饱满之状。本穴气血乃汇聚膀胱经背部各俞穴上行的阳气所成,其气强劲,充盈头颈交接之处,颈项受其气乃可承受头部重量,如头之支柱一般,故名。

经属

定位与取法

定位:

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线正中旁开1.3寸。


艾取穴法:

第1步:正坐低头;

第2步:触摸颈后部,有两条大筋(斜方肌);

第3步:在该大筋外侧缘、后发际缘可触及一凹陷,即为本穴。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项筋膜、斜方肌、头夹肌、头半棘肌、头后大直肌。有枕动、静脉干。分布着枕大神经干。皮肤厚而坚韧,由枕下神经皮支分布。皮下筋膜致密,富有脂肪,有纤维束连于皮肤与项筋膜,斜方肌由副神经支配,该肌上部深面有枕动、静脉经过。头夹肌、头半棘肌由第二颈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支配。头后大直肌则由枕下神经支配。在肌肉深层,寰椎侧块与第二颈椎横突之间有椎动脉经过,所以针刺不宜盲目过深。

刺灸法

刺法: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以免伤及延髓。


灸法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功能与主治

功能:祛风散寒,熄风宁神。


主治:头痛项强眩晕目赤肿痛,鼻塞,不知香臭,咽喉肿痛,肩背痛痿证,癫狂。

配伍

《灵枢•五乱》:气在于头者,取天柱大杼


《甲乙经》:热病汗不出,天柱风池商阳关冲液门主之。


《千金方》:天柱陶道大杼孔最后溪,主头痛天柱陶道昆仑,主目眩,又目不明如脱;天柱、临泣,主狂易多言不休,目不反;养老天柱,主肩痛欲折;天柱行间,主足不任身。


百症赋》:目觉㬻㬻,急取养老天柱项强恶风束骨相连于天柱

相关论述

黄帝内经灵枢·厥病》:厥头痛,项先痛,腰嵴为应,先取天柱,后取足太阳


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暴挛痫眩,足不任身,取天柱


《针灸甲乙经》:眩、头痛重、目如脱、项似拔、狂见鬼、目上反、项直不可以顾、暴挛、足不任身、痛欲折,天柱主之。癫疾互引,天柱主之。咽肿难言,天柱主之。


《针灸甲乙经》:热病汗不出,天柱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足不任身体。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头旋脑痛。


《针灸大成》:主项强不可回顾。


《针灸大成》五脏气乱,在于头,取之天柱大杼,不补不泻,以导气而已。


备急千金要方》:天柱,主不知香臭。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