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穴位图


概述

风池 Fēngchí,出《灵枢·热病》。名解:风,为六淫之一,百病之长。池,喻水之汇贮也。本穴为风邪入脑之冲,池喻为经气通过表浅之处,为风之所汇,穴在脑后,与风府相平,故曰风池

经属

足少阳胆经。是足少阳经、阳维脉的交会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

人体风池穴位于颈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取穴法:

第1步:正坐或俯卧位;

第2步: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有两凹陷;

第3步:此凹陷大致与耳垂齐平,用力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本穴。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项筋膜、头夹肌、头半棘肌、头后大直肌与头上斜肌之间。皮肤由颈丛的枕小神经分布。项筋膜包绕项部浅、深层肌。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穿项筋膜浅层,在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之间入浅层的头夹肌,继进深层竖嵴肌中的头最长肌和头半棘肌。项肌均由颈神经后支支配。第二颈神经后支可分为内外侧支。外侧支参与支配项肌,内侧支为皮支,称枕大神经。该神经由枕动、静脉伴行,在项筋膜的深面上行,约于上项线水平处,穿斜方肌附着点及项筋膜浅层,分支至颅后部的皮肤。

刺灸法

刺法:向鼻尖方向斜刺0.5~1.2寸,局部酸胀感明显,易扩散。


灸法温针灸3~5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


按摩:以双手拇指指腹由下往上揉按风池穴,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次按压不少于30下,可治各种头痛


注意:风池穴深部中间为延髓,针刺时应严格注意掌握进针的方向、深度,针刺时不超过1.5寸,不能深刺,以免伤及延髓,造成不良后果。

功能与主治

功能:祛风散寒,清热解表,平肝熄风,明目利鼻。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迎风流泪,鼻渊,鼻衄,耳聋耳鸣,中风不语,口眼歪斜,热病,感冒,瘿气。

配伍

伤寒论》: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甲乙经》:头痛目窗天冲风池主之;热病汗不出,天柱风池商阳关冲液门主之。


《大成》:偏正头风,风池合谷丝竹空……不效……可刺中脘,以疏其下疾,次针三里,泻去其风,后针前穴,中脘、三里、解溪;胬肉侵睛,风池睛明合谷太阳……复刺后穴,风池期门行间太阳;凡患风痫疾,发则躺仆在地,灸风池百会伤寒汗不出,风池鱼际经渠(泻)、二间;腰脊伛偻,风池肺俞


《席弘赋》风府风池寻得到,伤寒百病一时消。


《玉龙歌》:偻补风池泻绝骨;偏正头风有两般,有无痰饮细推观,若然痰饮风池刺,倘无痰饮合谷安。

相关论述

《针灸甲乙经》:足少阳、阳维之会。


《针灸甲乙经》:颈痛,项不得顾,目泣出,多眵,鼻鼽衄,目内眦赤痛,气厥,耳目不明,喉痹伛偻引项筋挛不收,风池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主喉咽偻引项挛不收。


《外台秘要》:千金疗疟灸法,灸风池二穴三壮。


《外台秘要》:寒热癫疾僵仆,温热病汗不出,头眩痛,瘤疟,颈项痛不得顾,目泪出,欠气多,鼻鼾衄,目内眦赤痛,气发耳塞,目不明,喉痹,伛偻引项筋挛不收。


《针灸大成》:主洒淅寒热,伤寒温病汗不出,目眩苦,偏正头痛,疟颈项如拔,痛不得回顾。目泪出,欠气多,鼻鼽衄,目内眦赤痛,气发耳塞,目不明,腰背俱疼,腰伛偻引颈筋无力不收,大风中风,气塞涎上不语,昏危,瘿气。


《医宗金鉴》:肺受风寒,及偏正头痛


《通玄指要赋》:头晕目眩,要觅于风池


《席弘赋》风府风池寻得到,伤寒百病一时消。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