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概念

痿,一是枯萎,痿者萎也,指肌肉萎缩;二是无力软弱,不能运动。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甚而瘫痪者,则称为痿。临床以下肢痿弱较为常见,亦称痿躄。 《素问•痿论》有皮、脉、肉、筋、骨五痿之称,并提出“治痿独取阳明”的治则。张子和《儒门事亲》:“四末之疾,动而或劲者为风,不仁或痛者为痹,弱而不用者为痿,逆而寒热者为厥,此其状未同也。” (风痹痿厥近世差互说)将四种相类部位的病症加以辨别,并提出“痿之为病,皆因客热而成”的观点。热有虚、实之分,初为温热、湿热属实热,久而阴伤内热、津液耗伤,则为虚热。


一般而言,痿证的病因以温毒感受、湿热侵淫、久病房劳、跌仆瘀阻及饮食毒伤等为主。病位虽在筋脉、肌肉,但本在五脏虚损,精津不足,气血亏耗,导致筋肉失养而成。本证以热证、虚证为多,虚实夹杂者亦不少见。新痿多因外邪侵袭,为阳盛之证;久痿可由脾胃虚弱,肝肾亏损,以阴虚、气虚为多。


痿证病在肺脾肝肾诸脏,且常相互传变,致使病程缠绵难已。辨证重在辨具体病位,审标本虚实。痿证初起,症见发热咳嗽、咽痛,或在热病之后出现肢体痿弱不用,病位多在肺;凡见四肢痿软,食少便溏,面浮,下肢微肿,纳呆腹胀,多在脾胃;凡以下肢痿软明显,甚则不能站立,腰脊酸软,头晕耳鸣,则病在肝肾。又,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较快,初起伴外感症状者,多为实证。因暑热温毒灼肺,肺热津伤,筋脉失养而两足痿软或四肢亦瘫;亦可因湿热浸淫,气血阻滞,筋脉失养而两足痿软无力。起病缓慢,病程迁延,或症状进行性加重,经久不愈者,则属虚证,又常兼夹湿、热、痰、瘀,而虚中夹实。或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脾胃虚弱,气血亏乏肝肾虚损而致。


痿证的治疗,虚证五脏而选方遣药,肝肾亏虚当予滋养肝肾,脾胃虚弱则应益气健脾。至于实证,多以清热而参伍润燥、利湿、化痰、散瘀等。


痹证后期由于肢体关节痛,畸形肿大,影响运动,肢体长期废用而致肌肉萎缩,有类痿证。但痿证一般无痛,可资区别。又,半身不遂见一侧肢体瘫痪不用,久而可患侧肢体肌肉萎缩,筋脉挛急,但常伴中风失语面瘫,故可分辨。

鉴别与治疗

【证治方药】


(一)肺热津伤

1.临床表现:发病急,发热后突然两足痿弱无力或四肢全瘫,继而即肌肉消瘦、皮肤干燥,心烦口渴,咳呛少痰,咽干不利,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细数。

2.病因病机暑湿热毒犯肺,肺热伤津,水源告竭,津液无以敷布全身,润养肌肉筋脉:以冬春季为多见。

3.治法: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4.方剂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合白虎汤(《伤寒论》)加减。

药物:北沙参10〜15g,麦冬15g,桑叶10〜15g,银花15g,连翘10g,生石膏15〜30g(先煎),知母10〜15g,杏仁10〜15g,阿胶(烊冲),炙枇杷叶10g,前胡10g。

方义:沙参麦冬养阴润肺,桑叶、银花、连翘清热疏风,石膏知母清解阳明,杏仁前胡枇杷叶宣肃肺气,阿胶润燥养血。

加减:烦躁不安加竹叶莲子心清心安神,小便短黄加车前子木通利水泄热,呛咳咽干而口渴者加芦根、花粉、石斛清热生津润肺。气阴不足,神疲汗出者加西洋参另煎兑服,益气养阴。若无发热者,可去石膏知母;纳呆食少者,加山楂、谷麦芽增食开胃。

5.变通法:若邪热未清,高热口渴汗出,脉洪大者,可用白虎汤(《伤寒论》)、增液汤《温病条辨》)加减,药用石膏知母、银花、连翘麦冬生地等,清热养阴兼施。若身热已退,兼见纳呆口干咽燥,胃阴耗伤者,可用益胃汤《温病条辨》)加减,养胃生津,药用石斛麦冬沙参生地玉竹山药扁豆薏苡仁。若津伤气少血虚者,可用东垣麦门冬清肺饮(《内外伤辨惑论》)加减,药用黄芪人参当归白芍麦冬五味子等,益气生津、补血。若肢体痿弱,面色无华,构音不佳,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甚而呼吸困难,胸闷咳嗽,为肺气虚衰,当予以保元汤(《博爱心鉴》)合清燥汤《脾胃论》)加减,益气养肺,药用黄芪人参肉桂甘草麦冬生地五味子黄柏茯苓当归沙参、川贝、桔梗等。


(二)湿热浸淫

1.临床表现:起病相对较缓,肢体困重而逐渐出现痿软无力,尤以两下肢或足部为甚,或兼微肿麻木,扪及微热。或见发热(双峰热),胸脘痞满,小便黄涩酸痛。舌红苔黄腻,脉数,兼濡或滑象。以夏秋季为多见。

2.病因病机:湿邪伤人,多从下起,郁而化热,浸淫筋脉,筋脉弛缓,致成痿弱。

3.治法:清热利湿,舒筋通络。

4.方剂三妙丸《医学正传》)合薏苡仁竹叶散(《温病条辨》)加减。

药物:苍术10g,黄柏6〜10g,牛膝10〜15g,薏苡仁15〜30g,滑石10〜15g(包),通草10g,茯苓15g,萆薢10g,竹叶10g,木瓜10g。

方义:苍术黄柏清热燥湿,萆薢薏苡仁利湿除痹,木瓜牛膝舒筋通络,竹叶茯苓通草滑石淡渗利湿

加减:胸脘痞满,纳呆,苔腻者加藿香佩兰厚朴化湿宣通;下肢痿弱有凉感,去黄柏,加桂枝细辛通络散寒。肢体麻木不仁,关节运动不利者加地龙、山甲、红花活血通络。发热尿黄、口渴心烦,舌红,脉数,热重于湿者,加银花、忍冬藤连翘赤小豆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通络。湿热伤阴,兼见两足热心烦口干,舌红苔剥,脉细数者,上方去苍术,合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加生地沙参玉竹桑叶、花粉等,养阴清热。

5.变通法:若阴虚湿热成痿,两足奇热难受,可用虎潜丸《丹溪心法》)合三妙丸《医学正传》)加减,清热利湿、滋阴降火并举,药用龟甲生地知母黄柏薏苡仁苍术牛膝白芍等。


(三)脾胃虚弱

1.临床表现:起病缓慢,渐见肢体软弱无力,甚而肌肉萎软,眼睑下垂,纳呆食少,大便溏薄,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少气懒言。舌淡苔薄白,脉虚细无力。

2.病因病机:久处湿地,饮食内伤,湿困脾胃,久而脾胃虚弱,运化失健,气血生化无源,四肢肌肉筋脉失养,以致痿弱不用。

3.治法:益气健脾。

4.方剂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合四君子汤(《局方》)加药物:黄芪15〜30g,白术10〜15g,党参10〜15g,当归10〜15g,陈皮6〜10g,升麻3〜5g,甘草10g,柴胡6g,砂仁3〜6g(打),薏苡仁10〜15g,茯苓10〜15g。

方义:黄芪当归益气养血,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陈皮砂仁理气和胃,薏苡仁茯苓淡渗利湿升麻柴胡助参、芪益气升阳。

加减:便溏者去当归,加山药扁豆、莲肉健脾。纳呆食少者加谷麦芽神曲开胃增食。兼有瘀血,舌黯紫者,加丹参、赤白芍川芎红花活血化瘀。四肢不温,形寒肢冷者加附子肉桂温阳散寒。面色无华,唇甲苍白,气血虚甚者,加熟地白芍,并重用黄芪党参益气养血。如兼痰湿者加制南星、苍术、法半夏化痰燥湿。

5.变通法:若气血不足,阳气亏乏,四肢不温,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者,可用十全大补汤(《局方》)或拯阳理劳汤(《医宗金鉴》)加减,药用黄芪人参肉桂附子当归白芍熟地五味子川芎白术茯苓陈皮甘草等,益气养血温阳。如兼见肾阳虚,上方合肾气丸《金匮要略》)加减,补肾助阳。


(四)肝肾亏虚

1.临床表现:病起缓慢,渐见肢体萎软无力,腰膝酸软,甚而肌肉萎缩,腿胫大肉渐脱,不能行走站立。或伴眩晕耳鸣,舌咽干燥,遗尿遗精,或妇女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2.病因病机: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气血亏乏,延及精血耗损,肝肾亏虚,肌肉筋骨失养而致。

3.治法: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4.方剂虎潜丸《丹溪心法》)加减。

药物:龟甲15g(先煎),熟地10〜15g,牛膝15g,白芍15〜30g,黄柏6g,当归10〜15g,狗骨15g(先煎,以之代虎骨),锁阳10g,陈皮6〜10g,砂仁6 g(后下,打),鸡血藤15〜30g,干姜2〜3g,知母 10g。

方义:狗脊代虎骨强壮筋骨,龟甲任脉以滋阴精,熟地当归白芍和血养肝,知母黄柏清降相火,鸡血藤养血通络,锁阳温润助阳。陈皮砂仁和胃理气,干姜温阳理中,以免诸阴药呆滞。

加减:气血不足,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者加黄芪党参以益气生血;阴损及阳,形寒肢冷,脉沉细者,加鹿角胶、淡苁蓉、杜仲巴戟天补骨脂温肾壮阳。若肌肉萎缩无力,甚而瘫痪者,加制马钱子粉分次冲服(用法见后)。若关节强直,肢体拘挛者加僵蚕蜈蚣乌梢蛇搜风通络。

5.变通法:足热面红,舌红尺弱,肾阴不足者,可用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加龟甲枸杞子、牛骨髓、鹿角胶,以滋肾养阴,充髓益精。若畏寒肢冷,小便频,男子阳痿,妇女闭经,舌淡尺沉,肾阳不足者,可用鹿角胶丸(《医学正传》)合加味四斤丸(《三因方》)加减,药用鹿角胶、苁蓉、菟丝子熟地牛膝木瓜天麻当归龟甲等,温阳补肾,通督通络。


(五)脉络瘀阻

1.临床表现:四肢痿软,麻木无力,筋脉拘挛,肌肉瘦削萎缩,时而隐痛不适,舌痿不能伸缩,唇黯甲青。舌淡黯黯有瘀点(斑),脉细、涩。

2.病因病机:气虚血亏,运行不畅,久而瘀血阻滞,脉络不通,致成肌肉痿筋脉拘挛

3.治法:益气养血,活血通络。

4.方剂:圣愈汤(《兰室秘藏》)合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加减。

药物:黄芪30g,当归10g,白芍15g,熟地10g,川芎10g,党参10〜15g,地龙10g,牛膝15g,红花10g,桃仁10g,鸡血藤15〜30g,僵蚕6g。

方义:黄芪党参益气健脾,当归白芍熟地养血和肝,川芎红花桃仁活血化瘀,地龙僵蚕搜风通络,鸡血藤牛膝养血通络。

加减:肢体麻木者加炮甲片、木通细辛通络,下肢痿软无力加杜仲、川断、桑寄生补益肝肾。若兼见痰湿苔腻,素体肥胖者,加制南星、法半夏苍术化痰燥湿。若兼见阴虚内热,形瘦舌红者,加玄参麦冬石斛玉竹养阴滋肾。

5.变通法:若无气血不足之证,仅见瘀血闭阻者,可用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合龙马自来丹《医林改错》)祛瘀通络,药用地龙、制马钱子秦艽桃仁红花羌活没药牛膝当归香附五灵脂等。

马钱子用法:

马钱子含番木鳖子碱,有大毒。成人用5〜10mg即可发生中毒现象,30mg可致死亡。中毒者初有咀嚼肌及颈部肌肉抽搐感,吞咽困难,全身不安;然后伸肌与屈肌同时极度收缩而出现强直性惊厥。中毒后可用乙醚作轻度麻醉,或用巴比妥类药物静脉注射,以抑制惊厥,另用高锰酸钾洗胃。

治疗瘫痪、痿弱者,可将马钱子用水泡(冬天温水,夏天凉水)10〜14天,去皮,放入煮沸的花生油内,文火煎约30余分钟,至焦黄色(以手击之即碎为度)时取出,拌干滑石粉,再以清水冲洗1次,待干后粉碎,开始每日1.5g,分3次服,以后逐渐增至每日3〜5g。


【简易方药】


1.张锡纯振颓汤:生黄芪知母牛膝各12g,党参白术当归乳香没药各10g,威灵仙4. 5g,干姜6g。热加石膏,寒去知母附子,筋骨受风加天麻。脉弦硬而大者加龙骨牡蛎、山萸肉,筋骨痿废者加鹿角胶,手足痿者加桂枝。水煎服。


2.张锡纯振颓丸:人参、炒白术各60g,当归、制马钱子乳香没药、山甲(蛤粉炒)各30g,蜈蚣(大者)5条,共研细过筛,蜜丸如梧子大,每服6g,无灰温酒送下,日再服。治痿之剧者,可兼服此丸,或单服,并治偏枯、痹、麻者。


3.加味金刚丸:萆薢杜仲、苁蓉、巴戟天天麻僵蚕全蝎木瓜牛膝、乌贼骨各30g,蜈蚣50条,精制马钱子60g,蜜丸3g重,每服1〜2粒,日服1〜2次, 或单用或与汤合用,白开水送服。若见早期马钱子中毒症状,如牙关紧闭等可即停药,并服凉水。


【针灸治疗】


(一) 毫针

取穴:上肢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取环跳伏兔风市足三里阳陵泉丘墟;邪热伤津配尺泽大椎列缺少商湿热浸淫加阴陵泉三阴交血海内庭;脾虚加气海关元脾俞胃俞中脘;肝肾亏损加肾俞肝俞太溪太冲

方法:毫针常规刺法,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腹部穴脾虚针后加灸,四肢末端穴热甚加针刺放血。留针30分钟。

疗程:每日1次,10〜15次为1疗程。


(二)头皮针法

取穴: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均为双侧瘫取双侧,单侧瘫取对侧,上1/5治下肢,中2/5治上肢,下2/5治头面),顶中线。

方法:毫针沿皮刺,快速进针,刺入帽状腱膜下层,深1〜1.5寸,用快速捻转法或小幅度提插法,得气留针30〜60分钟,其间行针2〜3次。

疗程:每日1次,10〜15次为1疗程。


(三)皮肤针

取穴:项背腰骶部督脉和足太阳经,上肢瘫加取手三阳经及颈胸夹脊,下肢瘫加取腰夹脊及下肢足三阳经。

方法:皮肤针垂直下落,轻中度叩刺,快速提起。循经叩刺时,每隔1cm左右叩刺一下,一般可循经叩刺10〜15次。重点叩刺合穴、荥穴、背俞穴、夹脊穴、原穴、络穴等,每穴每次叩刺10次。

疗程:每日1次,10〜15次为1疗程。


【推拿治疗】


上肢:拿肩井筋,揉捏臂臑手三里合谷部肌筋,点肩髃曲池穴,搓揉上臂肌肉来回数遍。

下肢:拿阴廉承山昆仑筋,揉捏伏兔承扶殷门部肌筋,点腰阳关环跳足三里委中犊鼻解溪内庭等穴,搓揉大腿肌肉来回数遍。

文献与评述

多发性神经炎、运动神经元病变、急性脊髓炎、多发性硬化、格林巴氏综合征、癔病瘫痪、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脊髓灰质炎、周期性麻痹以及中枢神经感染并发软瘫后遗症等临床表现,与痿证相类者,可据此证治。


痿证是指肢体痿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的一类病症。临床虽以肺热津伤、湿热浸淫、睥胃虚弱、肝肾亏损、瘀阻络脉等证型常见,但各种证型之间常相互关联。如感受温热及湿热致痿,迁延日久可导致肝肾亏损;肝肾亏损亦可阴损及阳,出现阳虚证候;痿证日久,影响气血正常运行,经络瘀滞,使筋脉更失其濡养,而关节不利,肌肉萎缩明显。临床治疗时要结合标本虚实传变,扶正主要是调养脏腑、补益气血阴阳,祛邪重在清利湿热与温热毒邪。在治疗过程中还要兼顾运行气血,以通利经络、濡养筋脉。


本病多属五脏内伤,精血受损,阴虚火旺。临床一般虚证居多,或虚实错杂,实证、寒证较少。因此,补虚要分清气虚还是阴虚,气虚治阳明,阴虚补肝肾。临证又有夹湿、夹热、夹痰、夹瘀者,治疗时还当配合利湿、清热、化痰、祛瘀等法。此外,本病常有湿热、痰湿为患,用苦寒、燥湿、辛温等药物时要注意祛邪勿伤正,时时注意护阴,补虚扶正时亦当防止恋邪助邪。痿证日久,坐卧少动,气血亏虚,运行不畅,因此,在治疗时,可酌情配合养血活血通脉之品,若元气亏损,气虚血滞成痿,又当补气化瘀。若因情欲太过而成痿者,必以调理气机为法。


对于“治痿独取阳明“,临床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一是不论选方用药,还是针灸取穴,都应重视补益脾胃。二是“独取阳明”尚包括清胃火、祛湿热,以调理脾胃。三是临证时要重视辨证施治。同时,治痿要慎用风药。《丹溪心法》指出:“痿证断不可作风治而用风药”。《景岳全书》亦指出:“痿证最忌发表,亦恐伤阴。”(卷三十二痿证痿证多虚,实证亦多偏热,治风之剂皆发散之品,若误用之。阴血愈燥,常酿成坏病。


在临床上,对痿证的治疗除内服药物外,还应配合针灸、推拿、气功等综合疗法,并应加强肢体活动,有助于提高疗效。《素问•痿论》“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是针刺治疗痿证的一个重要原则,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 健脾益气,滋肾养阴法治疗痿证(刘茂才)
    郑某某,女,64岁,籍贯 广东虎门。【发病过程】因“四肢乏力3年”于2012年9月13日来诊。【首诊证候】症见:四肢乏力,以双下肢明显,不能行走、站立,头部可见不自主运动,头晕头痛,饮水偶有呛咳,言语...

    求道

    畅读VIP

    60

    0

  • 痿证病案(王伟群)
    林某,男,56岁,因外伤致颈部疼痛伴双上肢麻木乏力于2021年8月30日至我院住院治疗,行颈椎磁共振检查示:C4/5、C5/6椎间盘向后突出,椎管狭窄,颈髓受压;于2021年9月3日行颈椎后路单开门减...

    求道

    畅读VIP

    82

    0

  • “治痿独取阳明”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案(温俊雄)
    患者女,2023年6月5日因“双眼闭合不全1天”入院,入院症见:双眼闭合不全,鼓腮漏气,四肢乏力,扶持行走困难,查体:双眼闭合不全,双侧面部感觉异常,四肢肌力IV-级。辅助检查:肌电图提示双侧肌皮神经...

    求道

    畅读VIP

    86

    0

  • 专治湿热痿证的清燥汤
    清燥汤功能主治:清热燥湿,益气养阴。治湿热成瘘。腰以下痿软,行走不正,或瘫痪不能动,两足欹侧。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75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现代运用:1:低血钾症或因总体钾过...

    求道

    畅读VIP

    203

    0

  • 李东垣清燥汤(王庆其)
    【原文】六七月之间,湿令大行,子能令母实[1]而热旺,湿热相合而刑庚大肠,故寒凉以救之,燥金受湿热之邪,绝寒水生化之源,源绝则肾亏,痿厥之病大作,腰以下痿软瘫痪不能动,行走不正,两足欹[2]侧,以清燥...

    求道

    畅读VIP

    146

    0

  • 李济仁:治疗痿证经验
    国医大师李济仁,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学术研究,提出了痹病的寒热辨治理论,治病注重培补肾本,强调辨治痹痿同病,建立了益肾填精、健脾和胃、养血舒筋等治则治法,并总结出以清络饮、温络饮、治痿方为代表的一系列...

    求道

    畅读VIP

    86

    0

  • 脊痿案(富颂昭)
    顾X,男,13岁,因脊梁酸软不任久坐十年,于1981年9月12日来本院儿科就诊。据其母述,患儿约3岁时即不耐久坐,时见伸腰转侧。近年症情加重,每每端坐半小时即感脊梁酸软不适,难以支持,严重影响学习。曾...

    求道

    畅读VIP

    113

    0

  • 何炎燊痿证(脊髓空洞症)治验
    周某,女,27岁,福建省某厂干部,1991年5月5日,专程来莞就诊。入门时,患者由家人扶掖,步履不稳。云起病已两年,经省医院检查确诊为脊髓空洞症,因无特效疗法,病情缓慢发展。病初起,仅上肢酸痹,关节筋...

    求道

    畅读VIP

    137

    0

  • 怀胎致痿案(张鹳一)
    郭XX,女,30岁。患者三年前初次妊娠两月时,即感周身疼痛,渐而两腿痿细不能履步,分娩后症减,不数日乳汁大下后病又加重,辗转多处治疗始愈。分娩二胎后病又如前,1980年9月2日来我处诊治,症见两腿肌肉...

    求道

    畅读VIP

    159

    0

  • 加味白虎汤治愈热痿一例(何炎燊)
    李某,男,57岁。初诊;1981年8月12日上午10时。主诉及病史;患者一向健康,8月6日感受外邪,发热头痛,经西医治疗后好转,8月10日晚又头痛心烦,并觉四肢麻痹无力,即到甲院门诊(用西药不详)。1...

    求道

    畅读VIP

    158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