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Rěn Dōnɡ Ténɡ

别名

老翁须、金钗股、大薜荔、水杨藤、千金藤(《苏沈良方》),鸳鸯草(《墨庄漫录》),鹭鸶藤(《履巉岩本草》),忍冬草(《证治要诀》),左缠藤(《余居士选奇方》),忍寒草(《洪氏集验方》),通灵草、蜜桶藤(《土宿本草》),金银花藤(《丹溪心法》),金银藤(《乾坤生意秘韫》),金银花杆(《滇南本草》),甜藤(《本草述》),右篆藤(《分类草药性》),右旋藤(《贵州民间方药集》),二花秧、银花秧(《河南中药手册》)。

来源及植物形态

忍冬藤,始载于《名医别录》。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山银花(毛萼忍冬)Lonicera confusa DC. 或毛花柱忍冬Lonicera dasystyla Rehd.的茎叶。我国大部地区均产,又名银花藤。


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

采制

拣去杂质,用水浸泡,润透,切片,晒干。

性味归经

性味:甘,寒。

①《别录》:"甘,温,无毒。"

②《药性论》:"味辛。"

③《本草拾遗》:"小寒。"

④《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微寒。"


归经:入心、肺经。

①《要药分剂》:"入肺经。"

②《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经。"

功能主治

性味及功效均与金银花相似,清热,解毒,通络。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传染性肝炎,痈肿疮毒,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10~30g;入丸、散或浸酒。


外用:煎水熏洗、熬膏贴或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

1.《别录》:"主寒热身肿。"

2.陶弘景:"煮汁以酿酒,补虚疗风。"

3.《药性论》:"主腹胀满,能土气下澼。"

4.《本草拾遗》:"主热毒血痢水痢。"

5.《履巉岩本草》:"治筋骨疼痛。"

6.《滇南本草》:"宽中下气,消痰,祛风热,清咽喉热痛。"

7.《纲目》:"治一切风湿气及诸肿毒,痈疽疥癣,杨梅恶疮,散热解毒。"

8.《本草再新》:"治心虚火旺,补气宽中,咳嗽,痈痿。

9.《纲目》:"忍冬茎叶及花功用皆同。昔人称其治风、除胀、解痢为要药,而后世不复知用;后世称其消肿、散毒、治疮为要药,而昔人并未言及,乃知古今之理,万变不同,未可一辙论也。按陈自明《外科精要》云,忍冬酒治痈疽发背,初发便当服此,其效甚奇,胜于红内消。洪迈、沈括诸方所载甚详。"

10.《医学真传》:"余每用银花,人多异之,谓非痈毒疮疡,用之何益?夫银花之藤,乃宣通经脉之药也。……通经脉而调气血,何病不宜,岂必痈毒而后用之哉。"

11.《本革正义》:"忍冬,《别录》称其甘温,实则主治功效,皆以清热解毒见长,必不可以言温。故陈藏器谓为小寒,且明言其非温;甄权则称其味辛,盖惟辛能散,乃以解除热毒,权说是也。今人多用其花,实则花性轻扬,力量甚薄,不如枝蔓之气味俱厚。古人只称忍冬,不言为花,则并不用花入药,自可于言外得之。观《纲目》所附诸方,尚是藤叶为多,更是明证。《别录》谓主治寒热身肿,盖亦指寒热痈肿之疮疡而言,与陈自明《外科精要》之忍冬酒、忍冬圆同意,非能泛治一切肿胀。甄权谓治腹胀满,恐有误会;虽味辛能散,而性本寒凉,必非通治胀满之药。甄权又谓能止气下澼,则热毒蕴于肠腑之辩积滞下,此能清之,亦犹陈藏器谓治热毒血痢耳。藏器又谓治水痢,则谓大便自利之水泄,惟热痢或可用之,而脾肾虚惫之自利,非其所宜。濒湖谓治诸肿毒,痈疽疥癣,杨梅诸恶疮,散热解毒。则今人多用其花,寿颐已谓不如藤叶之力厚,且不仅煎剂之必须,即外用煎汤洗涤亦大良。随处都有,取之不竭,真所谓简、便、贱三字毕备之良药也。"

12.《南京民间药草》:"茎叶及花对眼睛发炎时有疗效。"

13.《贵州民间方药集》:"叶:外敷治刀伤。"

14.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湿热腿痛。"

按语备注

性味及功效均与金银花相似,尤多用于痈肿疮毒,又能祛风湿通经络,可用于风湿热痹,以及皮肤风痒,但疏散风热表邪的作用较弱。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