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概念

半身不遂或称“偏瘫”,《内经》称为偏枯。系指左侧或右侧上下肢瘫痪,不能随意运动的症状而言。常伴有瘫痪侧面部口眼歪斜,久则有患肢枯瘦、麻木不仁的表现,多为中风的临床表现。《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诸病源候论》中所记述的“风半身不随候”、“风偏枯候”、“偏风候”均有半身不遂之症状。后世历代文献则多于“中风”病中讨论。

在临床上,半身不遂当与痿证相鉴别。痿证指四肢肌筋瘦软弛缓而不能活动,多为四肢或双下肢对称性瘫痪,故与半身不遂不同。瘫痪为肢体不能活动的总称,半身不遂应包括在瘫痪范畴之内,系指一侧上下肢瘫痪

鉴别与治疗

【证治方药】

(一)风痰阻络
1.临床表现: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形体丰满,口角流涎,喉中痰鸣,肢体麻木,时或神志昏蒙,心烦胸闷。舌苔腻而黄,脉象弦滑。
2.病因病机:风痰留窜经络,血脉为之闭阻。
3.治法:化痰通络。
4.方剂:导痰汤(《济生方》)加减。
药物:姜半夏10〜15g,茯苓15〜30g,陈皮10g,甘草6〜10g,胆南星10g,枳实6〜10g,天竺黄10g,竹沥10g,桑枝15〜30g,木瓜10g,丝瓜络10g。
方义:半夏陈皮和胃,茯苓健脾,甘草调中,胆南星、天竺黄枳实理气,竹沥清热豁痰,桑枝木瓜丝瓜络通络。
加减:有热者加黄连、山栀清热,有寒者加附子桂枝温寒,有风者加地龙天麻羌活祛风通络。
5.变通法:如见失语者可用涤痰汤(《济生方》)加减,即上方加菖蒲、远志等通窍启音。如见面瘫可合牵正散(《杨氏家藏方》)用,即上方加僵蚕全蝎白附子等搜风通络。

(二)肝阳上亢
1.临床表现:半身不遂,患侧僵硬拘挛,头晕且痛,目眩耳鸣,舌强语謇,口歪,面红目赤。舌红苔黄,脉弦硬有力。
2.病因病机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脉络瘀阻,气血不通。
3.治法:平肝潜阳通络。
4.方剂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加减。
药物:天麻15〜30g,钩藤15 ~ 30g,石决明15~ 30g,牛膝15 ~ 30g,白芍15~ 30g,当归15g,桑寄生15〜30g,山栀10g,桑枝15〜30g,丝瓜络15〜30g,地龙10g,僵蚕10g。
方义: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潜阳,地龙僵蚕搜风通络,牛膝桑寄生补益肝肾,山栀清热,桑枝丝瓜络舒缓筋脉,白芍当归养血和血。
加减:肝肾虚者加杜仲、川断补益肝肾,肝阳上亢者加龙骨牡蛎龟甲潜阳。
5.变通法:若阴血虚亏,津液被劫,风阳内动,口苦心烦,便干口渴。舌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者。切忌再用苦寒伤阴或温燥之品以劫阴。当予滋阴息风通络,可用羚羊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加减。药用羚羊角玄参钩藤菊花生地白芍茯苓竹茹、川贝、丝瓜络豨莶草木瓜桑寄生等。

(三)气血亏虚
1.临床表现:一侧性弛缓性瘫痪,手足不温,面色㿠白,腰背酸痛,形寒神倦。舌淡,脉沉细或迟缓。
2.病因病机:气血亏虚,正虚络空,风寒侵袭,筋脉失养。
3.治法:补益气血,祛风通络。
药物:黄芪15〜30g,续断10〜15g,独活10〜15g,秦艽10〜15g,防风10〜15g,细辛3g,川芎10〜15g,当归10〜15g,熟地10〜15g,白芍10〜15g,桂枝10g, 茯苓15〜30g,杜仲10〜15g,怀牛膝10〜15g,党参10〜15g,甘草6〜10g。
方义:黄芪党参茯苓甘草益气健脾,续断杜仲牛膝补益肝肾,川芎当归熟地白芍和血养血,独活秦艽防风桂枝细辛祛风通络。
加减:血脉瘀滞者,加全蝎地龙红花桃仁化瘀通络。
5.变通法:可用独活寄生汤(《千金要方》)加减。

(四)风邪中络
1.临床表现:半身不遂,口歪流涎,言语謇涩,恶寒发热,肢体拘急,关节酸痛,肌肤麻木舌苔白,脉弦。
2.病因病机:正虚络空,风寒之邪入中经络,气血痹阻,筋脉失养。
3.治法:祛风养血通络。
药物:秦艽10g,防风10g,白芷10g,细辛3g,羌活10g,独活10g,当归15g,赤芍15g,川芎10g,全蝎6 g,白附子6 g,僵蚕6g。
方义:秦艽防风白芷细辛羌活独活祛风散寒,赤芍川芎当归和血活血,全蝎白附子僵蚕搜风通络。
加减:有热者加石膏黄芩清热。
5.变通法:风邪中络,可用《古今录验》续命汤,药用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川芎杏仁等。有热者也可用风引汤《外台秘要》),清热重镇,药用大黄干姜龙骨桂枝甘草牡蛎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等。

(五)气虚血瘀
1.临床表现:偏枯不用,肢软乏力,患侧手足浮肿,面色萎黄少华或紫黯,语言謇涩,口眼歪斜。舌淡紫,脉细涩无力。
2.病因病机:气虚不能运血,血不能荣,气血瘀滞,脉络痹阻。
3.治法:益气活血通络。
药物:黄芪30〜60g,赤芍15g,川芎10g,当归15g,生地10〜15g,地龙10g,桃仁10g,红花10g,丹参15〜30g,桑枝15g,川牛膝15g。
方义:黄芪益气通络,赤芍川芎当归生地和血活血,地龙通络息风,桃仁红花丹参活血化瘀,桑枝引药至上肢,川牛膝引药至下肢。
加减:口眼歪斜加僵蚕全蝎搜风通络,言语謇涩加石菖蒲远志通窍启音。
5.变通法:偏枯日久,加重活血通络而疗效不显其症见患侧上、下肢青紫瘀肿者,可用水蛭虻虫、土鳖虫、乌梢蛇、石楠藤、豨莶草等,活血破瘀、搜风通络,起废治瘫。

(六)肝肾亏虚
1.临床表现:半身不遂逐渐发生,病人多年高力衰,面色苍白,腰酸腿软,齿摇发脱,耳鸣健忘眩晕目糊,语言不利,神情呆滞,智能低下,如癫如痴。舌红,脉沉细弱。
2.病因病机:虚损耗伤或先天禀赋不足,肾精肝血不充,筋脉失于濡养而致。
3.治法:滋补肝肾。
4.方剂地黄饮子(《宣明论方》)加减。
药物:熟地15g,山萸肉10〜15g,石斛10〜15g,麦冬10〜15g,五味子10g,石菖蒲10g,远志10g,茯苓15〜30g,肉苁蓉15g,巴戟10g,僵蚕6g,全蝎6g。
方义:熟地、山萸肉滋补肝肾,肉苁蓉巴戟天温润壮阳,石斛麦冬五味子养阴益气,石菖蒲远志茯苓通窍养心,僵蚕全蝎搜风通络。
加减:阳虚者加桂枝附子温阳通络,夹瘀者加地龙红花桃仁化瘀通络。
5.变通法:失语为主者可用资寿解语汤(《杂病源流犀烛》)加减,药用羌活天麻羚羊角石菖蒲竹沥桂枝附子等,息风通窍。

【针灸治疗】

(一)头皮针法

1.取穴:百会曲鬓之间的连线(顶颞后斜线)。
方法:用1.5〜2寸毫针,沿头皮从百会曲鬓穴方向针刺。用三段接力刺,即将该线分作三等分,第一针从百会刺入,沿该线透刺1.5寸;第二针从第一个等分点刺入,沿该线透刺1.5寸;第三针从第二个等分点刺入,沿该线透刺1.5寸,至曲鬓穴。然后快速捻转各针,每分钟200次左右,连续5分钟,休息5分钟,再捻5分钟。如此共捻针3次,约30分钟出针
疗程:急性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恢复期和后遗症期,隔日1次,5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时间,分别为3〜5日和10〜20日。

2.取穴:瘫痪肢对侧颞部,耳尖直上2寸处,及其前、后各旁开1寸处,共3穴。
方法:用30号1.5寸毫针,沿头皮向下针刺,深1〜1.2寸,用提插捻转手法,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虚实不显者用平补平泻法。每隔5分钟行针1次,30分钟后出针
疗程:急性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恢复期和后遗症期,隔日1次,5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时间,分别为3〜5日和10〜20日。

(二)毫针

1.取穴:下肢瘫痪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为主,配髀关伏兔风市委阳阴陵泉下巨虚三阴交解溪昆仑太冲。上肢瘫痪肩髃曲池外关合谷为主,配颈臂(锁骨内1/3与外2/3交界处向上1寸,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缘处是穴)、天泉中渚手三里
方法:主穴每次必取,配穴可轮流应用。偏瘫初期,针刺患肢,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手法;病程日久,可针刺双侧肢体穴位,可交替取用,用补法。手法以捻转提插结合者、中强度刺激,以患者能忍受为度。留针10〜20分钟,留针期间可间歇行针数次。针刺颈臂穴时,针尖方向勿朝向肺尖,亦不需深刺,即可达到所需感应。
疗程:偏瘫初期,每日1次;后遗症期,隔日1次。均以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为5〜7日。

2.取穴:
(1)弛缓性偏瘫以肩髃曲池合谷外关后溪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解溪等阳经穴为主,并选配1〜2个与之相表里的阴经穴,如尺泽阴陵泉
(2)痉挛性偏瘫以曲泽尺泽间使内关大陵太渊神门曲泉阴谷阴陵泉三阴交中封太溪太冲等阴经穴,并选配1〜2个与之相表里的阳经穴,如曲池阳陵泉
方法:按常规针刺操作,用针刺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得气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1〜2次。
疗程:偏瘫初期,每日1次;后遗症期,隔日1次。均以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为5〜7日。

3.取穴:内关、人中、三阴交为主,配极泉尺泽委中合谷
方法:先刺双侧内关,直刺1〜1.5寸,提插捻转泻法1分钟。再针刺人中,向鼻中隔下斜刺5分,雀啄法,至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进而刺三阴交,针尖向后斜刺,进针1〜1.5寸,提插补法,至病人下肢抽动3次为度。极泉,直刺1〜1.5寸,提插泻法,至上肢连续抽动3次为度。尺泽直刺0.8〜1寸,提插泻法,至上肢连续抽动3次为度。委中,仰卧位抬腿取穴,直刺0.5〜1寸,提插泻法,以下肢抽动3次为度。手指不能屈伸者加用合谷,向三间穴处透刺,提插泻法。
疗程:每日2次,10次为1疗程。

4.取穴:均循阴经取患侧穴位,以针刺神根穴(足厥阴肝经行间太冲连线中点上)为主,下肢配三阴交阴陵泉,上肢配鱼际内关尺泽 (或少海)。
方法:针刺神根,用28号2. 5〜3寸毫针,与皮肤成15〜30°角斜刺,透过涌泉,直达足心。针刺三阴交,先上透蠡沟,再下透内踝,最后直透悬钟。针刺阴陵泉,边搓边摇,直透阳陵泉。针刺鱼际,平透劳宫,或从合谷刺入,直透劳宫,抵手心,再达后溪(意取劳宫,但不直刺劳宫,以减少病员疼痛)。针内关,边提边插,直透外关。针尺泽(或少海),要一针三穴,即尺泽曲泽少海(或少海曲泽尺泽),要求平补平泻。对于面瘫者,以针后听会为主,辅以地仓颊车;假性球麻痹者,针后听会(双)和神根(双)。以上穴位留针30分钟。对于失语者配上廉泉,直刺1〜1.5寸,不提插,不留针
疗程:隔日治疗一次,10〜15次为一疗程,一般以治疗1〜2个疗程为宜。

(三)电针
取穴:上肢取肩髃曲池外关合谷,配肩髎手三里阳池中渚;下肢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配风市委中昆仑太溪
方法:进针得气后接电麻仪,频率120〜180次/分,电流强度以肌肉明显收缩为度,留针15分钟。
疗程:每日1次,15次为1疗程。

(四)艾灸法
取穴:天窗百会
方法:艾条灸。先灸健侧之天窗穴,后灸百会穴,以患者局部温热舒适为度,每穴灸15分钟。
疗程:每日1〜2次,30日为1疗程,疗程间隔3〜5日。

(五)穴位注射法
取穴:风池
方法:偏瘫初期用5%R-氨酪酸1.5m l,或三磷酸腺苷10〜20mg注入穴内。后期用维生素B1 100mg加烟酰胺50mg注入穴内。针刺深度得气为准,不宜过深。
疗程: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推拿治疗】

以早期治疗为主,一般在中风后两星期,适宜用推拿治疗。治则为舒筋通络,行气活血。

(一)背及下肢部操作
1.取穴:天宗肝俞胆俞膈俞肾俞环跳、阳陵、委中承山风市伏兔、膝眼、解溪。用擦法、按法揉法搓法、擦法。
2.方法:
(1)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站在患者侧面,先施按法于背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2〜3次,重点在天宗肝俞胆俞膈俞肾俞。再在脊柱两侧用掇法治疗,并向下至臀部、股后部、小腿后部。以腰椎两侧、环跳委中承山及跟腱部为重点治疗部位。同时配合腰后伸和患侧髋后伸的被动活动。时间约5分钟。
(2)患者取健侧卧法(患侧在上)。自患侧臀部沿大腿外侧经膝部至小腿外侧用揍法治疗,以魏关节和膝关节作为重点治疗部位。时间约3分钟。
(3)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站在侧面,用掇法在患侧下肢,自骼前上棘向下沿大腿前面,向下至踝关节及足背部治疗,重点在伏兔、膝眼、解溪。同时配合髓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被动伸屈活动和整个下肢内旋动作。再用拿法施于患侧下肢,拿委中承山,以大腿内侧中部及膝部周围为重点治疗。按、揉风市、膝眼、阳陵、解溪。最后用搓法施于下肢。时间约3分钟。

(二)上肢部操作
1.取穴:尺泽曲池手三里合谷。用㨰法、按法揉法、拿法、捻法搓法、摇法。
2.方法:
(1)病者仰卧位。用揍法自患侧上臂内侧至前臂进行治疗,肘关节及其周围为重点治疗部位。在进行手法的同时,配合患肢外展和肘关节伸屈的被动活动。
按、揉尺泽曲池手三里合谷。继之在患肢腕部、手掌和手指用㨰法治疗,同时配合腕关节及指间关节伸屈的被动活动,手指关节可配合捻法。时间约5分钟。
(2)患者取坐位。用㨰法施于患侧肩胛周围及颈项两侧,在进行手法时,配合患肢向背后回旋上举及肩关节外展内收的被动活动。然后用拿法自肩部拿至腕部,往返3〜4次,配合活动肩、肘、腕关节。再作肩、肘、腕部摇法,最后用搓法自肩部搓至腕部往返2〜3次。时间约3分钟。

(三)头面颈项操作
1.取穴:印堂睛明太阳角孙风池风府肩井。用按法、抹法、扫散法、拿法。
2.方法:
(1)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前面,用抹法自印堂太阳往返4〜5次,同时配合按、揉睛明太阳。再用扫散法在头侧胆经循行部位自前上方向后下方操作,每侧20〜30次,配合按、揉角孙。时间约2 分钟。
(2)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后侧面,按、揉颈项两侧,再按风府,拿风池肩井

外治法

1.处方:用檀香20g水煎熏患处。再用当归300g,丹参桑枝牛膝各100g,红花25g,葱白300g,均炒。
用法:预备纱布制袋数个装药,蒸于檀香水上,取揉,日3次。(任继学蒸偏枯法方)

2.处方:夜合枝、桑枝、槐枝、柏枝、石榴枝各250g,羌活100g,防风250g,糯米5000m l,细麦面3750g,黑豆2500g。共加5000ml水浸,五枝同煎,取2500m l,去滓,浸米豆两昼夜,蒸熟,与麦面、羌活防风拌和。
用法:造酒外擦患处。(任继学用夜合醒酒方)

文献与评述

偏瘫是指左侧或右侧上下肢瘫痪,运动肌力减弱或消失。可伴有对侧面下部肌肉瘫痪


偏瘫大多为大脑病变和脊髓病变引起,以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为主。中药、针灸等治疗偏瘫,以急性脑血管病(中风)所致的偏瘫为主要适应症,颅脑外伤、脑炎引起的偏瘫等,可参考其方法施治。

古称偏瘫为偏枯、半身不遂,是中风中经络的表现,而又有外风、类风之辨。实际上,见有寒热身痛者为外风,见有眩晕麻木者为内风,在临床上每多可外风、内风兼夹者,自可据证分治。本症尤多兼夹瘀、痰,祛瘀、化痰、息风、通络之法,又多参互选择应用。在辨析虚实方面,实证多为瘀、痰、风,虚证应在肝、肾、脾;辨气血,古有左瘫在气、右痪在血之说,不可拘泥,可以初则在气、久必入血为参考。古有风劳鼓膈四大难证,至今除肺结核(肺痨)外,仍是临床难治病症。故以坚持长期治疗,用各种方法综合调理,使其康复为要。

毫针针刺疗法仍然是目前治疗中风偏瘫的主要针灸方法。一般的针刺取穴,以患侧肢体穴为主,也有患侧穴和健侧穴交替用的。根据瘫痪病程的长短,选择应用患侧或健侧肢体穴位,分别采取不同的针刺手法,可提高本病的临床疗效。目今治疗痉挛性偏瘫,大多主张选用阴经穴位或痉挛优势侧穴位,有缓解痉挛,改善肌张力亢进作用。除本篇所述之处,尚可参见下文“拘挛”之针灸治疗部分文字。
  • 黄竹斋治中风瘖痱案
    东布罗斯金,男,82岁,民主德国人。患者于1957年4月20日突然昏迷失语,右半身偏瘫,遂抬来本院急诊室。患者神志不清,不会说话,右半身偏瘫,脉浮紧,诊断为类中风瘖痱。针刺风府、风池、肩髃、曲池、风市...

    求道

    畅读VIP

    225

    0

  • 何任验案赏析(重症颅脑外伤后遗症)
    黄某,男,24岁,1986年2月4日就诊。患者1982年3月11日被自行车撞倒昏迷,送某医院急救,出现脑疝,行开颅探查发现硬膜下血肿,因筛状窦破裂,手术止血。术后24天神志清醒,但右侧肢体偏瘫,常有发...

    白术

    签约讲师

    畅读VIP

    202

    0

  • 李东垣治半身不遂案
    陕洲主帅,郭巨济。患半身不遂,两脚趾紧靠足底不能伸展(又有译为:用两指按压脚底足趾不能伸,说明麻痹不仁,不能作出相应的神经反应,类似现代医学巴宾斯基征的神经反射检测方法?)。李杲用长针刺骫中(骫[wě...

    白术

    签约讲师

    特约撰稿

    畅读VIP

    217

    0

  • 三七治疗半身不遂
    我的一位堂婶娘家是云南的,去年回来老家一趟。从老家带了一些她们家自己种的三七来,村里人知道了,就到她家里去讨一点用。前几天她到我这里来玩,和她谈起来了草药来,于是便说:“你们云南的三七药材好,地道。”...

    董兴辉

    原创投稿

    畅读VIP

    183

    0

  • 赵锡武运用地黄饮子治疗瘖痱的经验
    中国中医科学院赵锡武先生生前曾是全国知名的老中医,从医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赵老擅用经方化裁及抓主证,选用力宏效专之药,疗效卓著。日前,见贵报刊出有关“地黄饮子”的文章,现将赵老对此方的见解...

    四君人参

    畅读VIP

    513

    0

  • 中风后遗症治验
    祝某,男,67岁,因"脑溢血"致左双肢瘫痪近十年,常年时而输液或口服活血化瘀、豁痰通络等中药汤剂或中成药。近因其邻居龚某之中风后遗症在余处诊治痊愈,故随其子来余处试诊治。其左双肢若废不用,略浮肿,观其...

    杏林一翁

    认证讲师

    原创投稿

    畅读VIP

    214

    0

  • 从泻白散谈治病求本
    异病同治、一方多用,是中医治病特色之一,其道理即在于“病”虽异而“本”相同。治病必求于本,通过辨证求本,同本则同治。以泻白散的临床应用为例谈谈体会。泻白散,顾名思义,乃以清泻肺火之剂。只要是肺火,无论...

    四君人参

    畅读VIP

    258

    0

  • 脑中风足针疗法
    笔者学习经典、借鉴后世医家的经验,并结合临床实践,渐悟出“头痛医足”、“凡物之本,必在足下”的理念,认识到足部穴位与周身阴阳、气血、经络有密切关系,进而研究出足针疗法,通过实践,运用与脑病相关的60余...

    四君人参

    畅读VIP

    197

    0

  • 从脉治脑病医案举隅
    1.脉沉细微弱——戴阳症医案患者,李某,男,58岁。突然昏仆,神志不清、口眼歪斜、左半身不能活动,急送襄汾县医院,CT确诊大脑内囊出血约20毫升,入院后病情逐渐加重,经输液脱水,抗感染,强心,强呼吸等...

    四君人参

    畅读VIP

    340

    0

  • 内庭穴治中风后遗症
    中风后遗症的手脚不能抬举高。可针内庭穴。强刺激。病人可不自主动抬高患肢。连针5次后。患肢可主动抬高。伸屈力度加大。在治疗中风后遗症病人时。病人多是悲观的。使用内庭穴治疗后。使病人患肢即时抬高和伸曲。令...

    四君人参

    畅读VIP

    258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