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鉴别与治疗
【证治方药】
(一)风痰阻络
3.治法:化痰通络。
(二)肝阳上亢
3.治法:平肝潜阳通络。
药物:天麻15〜30g,钩藤15 ~ 30g,石决明15~ 30g,牛膝15 ~ 30g,白芍15~ 30g,当归15g,桑寄生15〜30g,山栀10g,桑枝15〜30g,丝瓜络15〜30g,地龙10g,僵蚕10g。
5.变通法:若阴血虚亏,津液被劫,风阳内动,口苦心烦,便干口渴。舌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者。切忌再用苦寒伤阴或温燥之品以劫阴。当予滋阴息风通络,可用羚羊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加减。药用羚羊角、玄参、钩藤、菊花、生地、白芍、茯苓、竹茹、川贝、丝瓜络、豨莶草、木瓜、桑寄生等。
(三)气血亏虚
1.临床表现:一侧性弛缓性瘫痪,手足不温,面色㿠白,腰背酸痛,形寒神倦。舌淡,脉沉细或迟缓。
2.病因病机:气血亏虚,正虚络空,风寒侵袭,筋脉失养。
3.治法:补益气血,祛风通络。
药物:黄芪15〜30g,续断10〜15g,独活10〜15g,秦艽10〜15g,防风10〜15g,细辛3g,川芎10〜15g,当归10〜15g,熟地10〜15g,白芍10〜15g,桂枝10g, 茯苓15〜30g,杜仲10〜15g,怀牛膝10〜15g,党参10〜15g,甘草6〜10g。
5.变通法:可用独活寄生汤(《千金要方》)加减。
(四)风邪中络
3.治法:祛风养血通络。
5.变通法:风邪中络,可用《古今录验》续命汤,药用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川芎、杏仁等。有热者也可用风引汤(《外台秘要》),清热重镇,药用大黄、干姜、龙骨、桂枝、甘草、牡蛎、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等。
(五)气虚血瘀
1.临床表现:偏枯不用,肢软乏力,患侧手足浮肿,面色萎黄少华或紫黯,语言謇涩,口眼歪斜。舌淡紫,脉细涩无力。
2.病因病机:气虚不能运血,血不能荣,气血瘀滞,脉络痹阻。
3.治法:益气活血通络。
(六)肝肾亏虚
2.病因病机:虚损耗伤或先天禀赋不足,肾精肝血不充,筋脉失于濡养而致。
3.治法:滋补肝肾。
【针灸治疗】
(一)头皮针法
方法:用1.5〜2寸毫针,沿头皮从百会向曲鬓穴方向针刺。用三段接力刺,即将该线分作三等分,第一针从百会刺入,沿该线透刺1.5寸;第二针从第一个等分点刺入,沿该线透刺1.5寸;第三针从第二个等分点刺入,沿该线透刺1.5寸,至曲鬓穴。然后快速捻转各针,每分钟200次左右,连续5分钟,休息5分钟,再捻5分钟。如此共捻针3次,约30分钟出针。
疗程:急性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恢复期和后遗症期,隔日1次,5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时间,分别为3〜5日和10〜20日。
疗程:急性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恢复期和后遗症期,隔日1次,5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时间,分别为3〜5日和10〜20日。
(二)毫针法
1.取穴:下肢瘫痪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为主,配髀关、伏兔、风市、委阳、阴陵泉、下巨虚、三阴交、解溪、昆仑、太冲。上肢瘫痪取肩髃、曲池、外关、合谷为主,配颈臂(锁骨内1/3与外2/3交界处向上1寸,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缘处是穴)、天泉、中渚、手三里。
方法:主穴每次必取,配穴可轮流应用。偏瘫初期,针刺患肢,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手法;病程日久,可针刺双侧肢体穴位,可交替取用,用补法。手法以捻转提插结合者、中强度刺激,以患者能忍受为度。留针10〜20分钟,留针期间可间歇行针数次。针刺颈臂穴时,针尖方向勿朝向肺尖,亦不需深刺,即可达到所需感应。
疗程:偏瘫初期,每日1次;后遗症期,隔日1次。均以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为5〜7日。
2.取穴:
疗程:偏瘫初期,每日1次;后遗症期,隔日1次。均以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为5〜7日。
方法:先刺双侧内关,直刺1〜1.5寸,提插捻转泻法1分钟。再针刺人中,向鼻中隔下斜刺5分,雀啄法,至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进而刺三阴交,针尖向后斜刺,进针1〜1.5寸,提插补法,至病人下肢抽动3次为度。极泉,直刺1〜1.5寸,提插泻法,至上肢连续抽动3次为度。尺泽直刺0.8〜1寸,提插泻法,至上肢连续抽动3次为度。委中,仰卧位抬腿取穴,直刺0.5〜1寸,提插泻法,以下肢抽动3次为度。手指不能屈伸者加用合谷,向三间穴处透刺,提插泻法。
疗程:每日2次,10次为1疗程。
方法:针刺神根,用28号2. 5〜3寸毫针,与皮肤成15〜30°角斜刺,透过涌泉,直达足心。针刺三阴交,先上透蠡沟,再下透内踝,最后直透悬钟。针刺阴陵泉,边搓边摇,直透阳陵泉。针刺鱼际,平透劳宫,或从合谷刺入,直透劳宫,抵手心,再达后溪(意取劳宫,但不直刺劳宫,以减少病员疼痛)。针内关,边提边插,直透外关。针尺泽(或少海),要一针三穴,即尺泽、曲泽、少海(或少海、曲泽、尺泽),要求平补平泻。对于面瘫者,以针后听会为主,辅以地仓透颊车;假性球麻痹者,针后听会(双)和神根(双)。以上穴位留针30分钟。对于失语者配上廉泉,直刺1〜1.5寸,不提插,不留针。
疗程:隔日治疗一次,10〜15次为一疗程,一般以治疗1〜2个疗程为宜。
(三)电针法
疗程:每日1次,15次为1疗程。
(四)艾灸法
疗程:每日1〜2次,30日为1疗程,疗程间隔3〜5日。
(五)穴位注射法
取穴:风池。
疗程: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推拿治疗】
以早期治疗为主,一般在中风后两星期,适宜用推拿治疗。治则为舒筋通络,行气活血。
(一)背及下肢部操作
2.方法:
(1)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站在患者侧面,先施按法于背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2〜3次,重点在天宗、肝俞、胆俞、膈俞、肾俞。再在脊柱两侧用掇法治疗,并向下至臀部、股后部、小腿后部。以腰椎两侧、环跳、委中、承山及跟腱部为重点治疗部位。同时配合腰后伸和患侧髋后伸的被动活动。时间约5分钟。
(2)患者取健侧卧法(患侧在上)。自患侧臀部沿大腿外侧经膝部至小腿外侧用揍法治疗,以魏关节和膝关节作为重点治疗部位。时间约3分钟。
(3)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站在侧面,用掇法在患侧下肢,自骼前上棘向下沿大腿前面,向下至踝关节及足背部治疗,重点在伏兔、膝眼、解溪。同时配合髓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被动伸屈活动和整个下肢内旋动作。再用拿法施于患侧下肢,拿委中、承山,以大腿内侧中部及膝部周围为重点治疗。按、揉风市、膝眼、阳陵、解溪。最后用搓法施于下肢。时间约3分钟。
(二)上肢部操作
2.方法:
(1)病者仰卧位。用揍法自患侧上臂内侧至前臂进行治疗,肘关节及其周围为重点治疗部位。在进行手法的同时,配合患肢外展和肘关节伸屈的被动活动。
(2)患者取坐位。用㨰法施于患侧肩胛周围及颈项两侧,在进行手法时,配合患肢向背后回旋上举及肩关节外展内收的被动活动。然后用拿法自肩部拿至腕部,往返3〜4次,配合活动肩、肘、腕关节。再作肩、肘、腕部摇法,最后用搓法自肩部搓至腕部往返2〜3次。时间约3分钟。
(三)头面颈项操作
2.方法:
【外治法】
黄竹斋治中风瘖痱案
东布罗斯金,男,82岁,民主德国人。患者于1957年4月20日突然昏迷失语,右半身偏瘫,遂抬来本院急诊室。患者神志不清,不会说话,右半身偏瘫,脉浮紧,诊断为类中风瘖痱。针刺风府、风池、肩髃、曲池、风市...


求道
畅读VIP

500

0
何任验案赏析(重症颅脑外伤后遗症)
黄某,男,24岁,1986年2月4日就诊。患者1982年3月11日被自行车撞倒昏迷,送某医院急救,出现脑疝,行开颅探查发现硬膜下血肿,因筛状窦破裂,手术止血。术后24天神志清醒,但右侧肢体偏瘫,常有发...


白术
签约讲师
畅读VIP

492

0
李东垣治半身不遂案
陕洲主帅,郭巨济。患半身不遂,两脚趾紧靠足底不能伸展(又有译为:用两指按压脚底足趾不能伸,说明麻痹不仁,不能作出相应的神经反应,类似现代医学巴宾斯基征的神经反射检测方法?)。李杲用长针刺骫中(骫[wě...


白术
签约讲师
特约撰稿
畅读VIP

482

0
三七治疗半身不遂
我的一位堂婶娘家是云南的,去年回来老家一趟。从老家带了一些她们家自己种的三七来,村里人知道了,就到她家里去讨一点用。前几天她到我这里来玩,和她谈起来了草药来,于是便说:“你们云南的三七药材好,地道。”...

董兴辉
原创投稿
畅读VIP

449

0
赵锡武运用地黄饮子治疗瘖痱的经验
中国中医科学院赵锡武先生生前曾是全国知名的老中医,从医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赵老擅用经方化裁及抓主证,选用力宏效专之药,疗效卓著。日前,见贵报刊出有关“地黄饮子”的文章,现将赵老对此方的见解...

四君人参
畅读VIP

889

0
中风后遗症治验
祝某,男,67岁,因"脑溢血"致左双肢瘫痪近十年,常年时而输液或口服活血化瘀、豁痰通络等中药汤剂或中成药。近因其邻居龚某之中风后遗症在余处诊治痊愈,故随其子来余处试诊治。其左双肢若废不用,略浮肿,观其...

杏林一翁
认证讲师
原创投稿
畅读VIP

476

0
从泻白散谈治病求本
异病同治、一方多用,是中医治病特色之一,其道理即在于“病”虽异而“本”相同。治病必求于本,通过辨证求本,同本则同治。以泻白散的临床应用为例谈谈体会。泻白散,顾名思义,乃以清泻肺火之剂。只要是肺火,无论...

四君人参
畅读VIP

647

0
脑中风足针疗法
笔者学习经典、借鉴后世医家的经验,并结合临床实践,渐悟出“头痛医足”、“凡物之本,必在足下”的理念,认识到足部穴位与周身阴阳、气血、经络有密切关系,进而研究出足针疗法,通过实践,运用与脑病相关的60余...

四君人参
畅读VIP

451

0
从脉治脑病医案举隅
1.脉沉细微弱——戴阳症医案患者,李某,男,58岁。突然昏仆,神志不清、口眼歪斜、左半身不能活动,急送襄汾县医院,CT确诊大脑内囊出血约20毫升,入院后病情逐渐加重,经输液脱水,抗感染,强心,强呼吸等...

四君人参
畅读VIP

684

0
内庭穴治中风后遗症
中风后遗症的手脚不能抬举高。可针内庭穴。强刺激。病人可不自主动抬高患肢。连针5次后。患肢可主动抬高。伸屈力度加大。在治疗中风后遗症病人时。病人多是悲观的。使用内庭穴治疗后。使病人患肢即时抬高和伸曲。令...

四君人参
畅读VIP

549

0
查看更多
最新资源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