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Yuǎn Zhì

别名

葽绕、蕀蒬(《尔雅》),棘菀(《本经》),苦远志(《滇南本草》)。

释名

据《本草纲目•卷十二•远志》云:“此草服之能益智强志,故有远志之称。”采制时,趁新鲜选择较粗的根,捶打松软,抽去木心,即远志筒;较细的根,用棒捶裂,除去木心,称“远志肉”;如采后不去木心,直接晒干者,称“远志棍”。产于山西、陕西者为道地药材,习称关远志

来源及植物形态

远志,始载于《本经》。为远志科植物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或卵叶远志Polygala sibirica L.的干燥根。主产于山西、陕西、吉林、河南 等省。


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


卵叶远志Polygala sibirica L.

采制

春季出苗前或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挖取根部,除去残基及泥土,阴干或晒干。趁新鲜时,选择较粗的根用木棒搂松或用手搓揉。抽去木心,即为"远志筒";较细的根用棒捶裂,除去木心,称"远志肉";最细小的根不去木心,名"远志棍"。


远志:拣去杂质,切段,筛去灰屑。


远志:先取甘草煎汤,去甘草,加入拣去木心的远志,文火煮至甘草水吸尽,取出,晒干。(每远志100斤用甘草6斤4两)


远志:以炼蜂蜜加入适量开水和匀,拌入炙远志,稍闷,微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100斤炙远志,用炼蜂蜜20斤)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远志,先须去心,若不去心,服之令人闷。去心了,用熟甘草汤浸一宿,漉出,曝干用之。"


②《得配本草》:"(远志)米泔水浸,槌碎,去心用。"

性味归经

性味:苦辛,温。

①《本经》:"味苦,温。"

②《别录》:"无毒。"

③《本草经疏》:"苦微辛,温。"

《医学衷中参西录》:"味酸微辛,性平。"


归经:入心、肾经。

王好古:"肾经气分。"

②《滇南本草》:"入心、肝、脾三经。"

功能主治

安神益智,祛痰,解郁。治惊悸健忘,梦遗,失眠咳嗽多痰,痈疽疮肿。


1.远志辛苦微温,性善宣泄通达,既能交通心肾,又能助心气、开心郁,故有安神益智之功。用于心神不安,惊悸失眠,或心肾不交,梦遗滑精,健忘等症。常与茯神、龙齿朱砂等镇惊安神药同用,以加强宁心安神作用,如《张氏医通•卷十四》远志丸。治健忘症,可与人参茯苓石菖蒲同用,即《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开心散。蜜炙远志,性较滋润,养心安神作用较好,临床上常用于心血不足,失眠多梦之证。


2.本品有良好的祛痰作用,并有通利心窍之功。用于痰阻心窍所致的精神错乱,神志恍惚,惊痫等症。常与石菖蒲郁金白矾等同用,以增强祛痰开窍之力。用于痰饮咳嗽,或外感风寒,咳嗽痰多,咯痰不爽者,可与杏仁桔梗甘草等同用。现有远志多种制剂,如远志流浸膏,远志糖浆,远志酊等,治疗咳嗽痰多之症,服药后能使痰液稀释易于咯出。多用生远志,因生品祛痰开窍之力较强。


3.本品苦泄温通,擅疏通气血之壅滞,故可治寒凝气滞,痰湿阻络的痈疽肿毒,乳房肿痛。不论内服外敷,均有消散肿痛的功效。可单用为末酒送服,或隔水蒸软,加少量黄酒捣烂外敷。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3~10g,煎汤,或入丸散。生远志,祛痰开窍 作用较强;制远志,性较平和,胃气虚弱者宜之,且有助于安神益智;蜜远志,性较滋润,安神宁心作用较佳。


外用:适量。


注意:本品性较温燥,内服刺激性较强,故凡实火或痰热等证,以及有溃疡病或胃炎者当慎用。若不用甘草水制,则易引起恶心呕吐等反应。

①《本草经集注》:"得茯苓冬葵子龙骨良。畏真珠、藜芦、蜚蠊、齐蛤。"

②《药性论》:"畏蛴螬。"

各家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

2.《本草经集注》:杀天雄、附子毒。

3.《名医别录》:定心气,止惊悸,益精,去心下膈气、皮肤中热、面目黄。

4.《药性论》:治心神健忘,坚壮阳道,主梦邪。

5.《日华子本草》:主膈气惊魇,长肌肉,助筋骨,妇人血噤失音,小儿客忤

6.王好古:治肾积奔豚

7.《本草纲目》:治一切痈疽。

8.《滇南本草》:养心血,镇惊,宁心,散痰涎。疗五癎角弓反张,惊搐,口吐痰涎,手足战摇,不省人事,缩小便,治赤白浊,膏淋,滑精不禁。

9.《本草再新》:行气散郁,并善豁痰。

10.《本草纲目》远志,入足少阴肾经,非心经药也。其功专于强志益精,治善忘。盖精与志,皆肾经之所藏也。肾经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灵枢经》云,肾藏精,精合志,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又云,人之善忘者,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虚则营卫留于下,久之,不以时上,故善忘也。陈言《三因方》远志酒治痈疽,云有奇功,盖亦补肾之力尔。

11.《本草汇言》:沈则施曰:远志人参茯苓白术能补心;同黄芪甘草白术能补脾;同地黄、枸杞山药能补肾;同白芍当归川芎能补肝;同人参麦冬沙参能补肺;同辰砂、金箔、琥珀犀角能镇惊;同半夏、胆星、贝母、白芥子能消惊痰;同牙皂、钩藤天竺黄能治急惊;同当归六黄汤能止阴虚盗汗;同黄芪四君子汤,能止阳虚自汗独一味煎膏能治心下膈气,心气不舒。独一味酿酒,能治痈疽肿毒,年久疮痍,从七情郁怒而得者,服之渐愈。

12.《本草正》:远志,功专心肾,故可镇心止惊,辟邪安梦,壮阳益精,强志助力。以其气升,故同人参甘草、枣仁,极能举陷摄精,交接水火。

13.《药品化义》:远志,味辛重大雄,入心开窍,宣散之药。凡痰涎伏心,壅塞心窍,致心气实热,为昏聩神呆、语言蹇涩,为睡卧不宁,为恍惚惊怖,为健忘,为梦魇,为小儿客忤,暂以豁痰利窍,使心气开通,则神魂自宁也。又取其辛能醒发脾气,治脾虚火困,思虑郁结,故归脾汤中用之。及精神短少,竟有虚痰作孽,亦须量用。若心血不足,以致神气虚怯,无痰涎可祛,即芎归味辛,尚宜忌用,况此大辛者乎。诸《本草》谓辛能润肾,用之益精强志,不知辛重暴悍,戟喉刺舌,与南星、半夏相类。《经》曰,:肾恶燥,乌可入肾耶。

14.《医学衷中参西录》远志,其酸也能翕,其辛也能辟,故其性善理肺,能使肺叶之翕辟纯任自然,而肺中之呼吸于以调,痰涎于以化,即咳嗽于以止矣。若以甘草辅之,诚为养肺要药。至其酸敛之力,入肝能敛辑肝火,入肾能固涩滑脱,入胃又能助生酸汁,使人多进饮食,和平纯粹之品,固无所不宜也。若用水煎取浓汁,去渣重煎,令其汁浓若薄糊,以敷肿疼疮疡及乳痈甚效、若恐其日久发酵,每一两可加蓬砂二钱溶化其中。愚初次细嚼远志尝之,觉其味酸而实兼有矾味。后乃因用此药,若末服至二钱可作呕吐,乃知其中确含有矾味,是以愚用此药入汤剂时,未尝过二钱,恐多用之亦可作呕吐也。

15.《本草正义》:远志,味苦入心,气温行血,而芳香清冽,又能通行气分。其专主心经者,心本血之总汇,辛温以通利之,宜其振作心阳,而益人智慧矣。古今主治,无一非补助心阳之功效,而李濒湖独谓其专入肾家,未免故为矫异,张石顽和之,非笃论也。《本经》主咳逆,则苦泄温通辛散,斯寒饮之咳逆自平,此远志又有消痰饮、止咳嗽之功,《别录》去心下膈气,亦即此意。《外台》载《古今录验》胸痹心痛一方,中有远志,颇合此旨。《三因方》治一切痈疽,最合温通行血之义,而今之疡科,亦皆不知,辜负好方,大是可惜。颐恒用于寒凝气滞,痰湿入络,发为痈肿等证,其效最捷。惟血热湿热之毒,亦不必一例乱投,无分彼此耳。远志能利血之运行,而以为心家补益之品者,振动而流利之,斯心阳敷布而不窒滞,此补心之真旨也。然温升之品,必不宜于实热,如误用于热痰蒙蔽心包之证,得毋益张其焰。又所谓安魂魄,定惊悸者,亦谓补助心阳,则心气充而魂梦自宁,惊悸自定,非养液宁神以安宅者之可比。如因热生惊,及相火扰攘,而亦与以温升,其弊亦与痰热相等。又有远志能交通心肾之说,则心阳不振,清气下陷,及肾气虚寒,不能上升者,以远志之温升,举其下陷,而引起肾阳,本是正治。然人不察,每遇肾阳不藏,淫梦失精等证,亦曰此属坎离之不交,须以远志引之,使其水火交接,则相火愈浮,肾愈不摄,利九窍者适以滑精窍,益精者将反以失精矣。

按语备注

历代本草都认为本品木质心不宜入药,服之令人烦闷,故过去均除去木心用。研究表明,木心含皂苷甚微,无祛痰作用,为了提高祛痰作用,应去心用。198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远志去木心。又有研究发现,远志的催眠与抗惊厥以全根较强,根皮次之,根部木心则无效,故用于宁心安神宜使用全根。毒理研究表明,根皮毒性最大,全根次之,根心毒性最小。综上所述,为保证远志用药的有效和安全,宜根据使用的目的选择合适的药用部位:即宁心安神用全根,祛痰用根皮,同时选择恰当的炮制方法。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