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Yì Zhì

别名

益智子(《开宝本草》),摘艼子(《中药材手册》)。

释名

《本草纲目•卷十四•益智子》云:“脾主智,此物能益脾胃故也,与龙眼名益智义同。按苏轼记云:海南产益智,花实皆长穗,而分为三节。观其上中下节,以候早中晚禾之丰凶。大丰则皆实,大凶皆不实,罕有三节并熟者。其为药只治水,而无益于智,其得此名,岂以其知岁耶?此亦一说也,终近穿凿。”

来源及植物形态

益智仁,始载于《本草拾遗》。为姜科植物益智Alpinia oxyphylla Miq. 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海南、广东、广西等地。 


益智Alpinia oxyphylla Miq.

采制

5~6月间果实呈褐色、果皮茸毛减少时采摘,除去果柄,晒干。


益智仁:取益智仁置锅内,炒至外壳焦黑,取出冷透,除去果壳,取仁捣碎用。


益智仁:取益智仁用盐水拌匀,微炒,取出放凉。(每益智仁100斤,用食盐2斤8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

性味归经

性味:辛,温。

①《南方草木状》:"味辛。"

陶弘景:"热。"

③《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

④《本草便读》:"味辛苦,性热。"


归经:入脾,肾经。

《汤液本草》:"手、足太阴经,足少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胃、肾三经。"

③《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功能主治

温脾,暖肾,固气,涩精。治冷气腹痛,中寒吐泻,多唾遗精,小便余沥,夜多小便。


1.中焦虚寒,失于统摄,可致脘腹冷痛,胀满作泻,时唾清涎。益智仁辛温入脾,主温中散寒,有康复脾胃之升降功能。脾气上升,津液四布,清涎可消,腹泻自止。胃气下降,浊气排出,腹胀可消,腹痛自止,食欲自旺。故有温脾开胃、止泻摄涎之功,单用有效,《世医得效方•卷十》用本品浓煎服,治腹胀忽泻,日夜不止。本品与砂仁均有温中功效,但砂仁多有快滞行气之功,益智仅有散寒之力,故腹冷而胀痛甚者,当与砂仁并用。兼气虚者,可配党参白术、炒山药等健脾益气药同用。


2.肾失封藏则失精崩漏益智仁入肾经,能暖肾固精,摄约二便。《本草拾遗》治夜多小便,取益智仁二十四枚,入盐煎服。《校注妇人良方•卷八》缩尿丸,治脬气虚寒,遗溺尿频或肾虚滑泄,以本品与乌药山药为丸,盐酒下。《本草纲目•卷十四•益智子》引《经效产宝》方,治妇人崩中,独以本品研末,米饮入盐调服;引胡氏《济阴方》治胎漏,用益智仁与砂仁共研粉服。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3 ~10g;或入丸、散。


注意:本品燥热,能伤阴助火,故阴虚火旺者忌服。

①《本草经疏》:"凡呕吐由于热而不因于寒;气逆由于怒而不因于虚;小便余沥由于水涸精亏内热,而不由于肾气虚寒;泄泻由于湿火暴注,而不由于气虚肠滑,法并禁之。"

②《本草备要》:"因热而崩、浊者禁用。’

③《本经逢原》:"血燥有火、不可误用。"

各家论述

1.《广志》:"含之摄涎秽。"

2.《本草拾遗》:"止呕哕。""治遗精虚漏,小便余沥,益气安神,补不足,利三焦,调诸气,夜多小便者,取二十四枚碎,入盐同煎服。"

3.刘完素:"开发郁结,使气宣通。"

4.《医学启源》:"治脾胃中寒邪,和中益气。治人多唾,当于补中药内兼用之。"

5.王好古:"益脾胃,理元气,补肾虚,滑沥。"

6.《纲目》:"治冷气腹痛,及心气不足,梦泄,赤浊,热伤心系,吐血、血崩。"

7.《纲目》:"益智,行阳退阴之药也。三焦命门气弱者宜之。按杨士瀛《直指方》云:心者脾之母,进食,不止于和脾,火能生土,当使心药入脾胃药中,庶几相得。故古人进食药中,多用益智,土中益火也。"

8.《本草经疏》:"益智子仁,以其敛摄,故治遗精虚漏,及小便余沥,此皆肾气不固之证也。肾主纳气,虚则不能纳矣。又主五液,涎乃脾之所统,脾肾气虚,二脏失职,是肾不能纳,脾不能摄,故主气逆上浮,涎秽泛滥而上溢也,敛摄脾肾之气,则逆气归元,涎秽下行。"

9.《本草求实》:"益智,气味辛热,功专燥脾温胃,及敛脾肾气逆,藏纳归源,故又号为补心补命之剂。是以胃冷而见涎唾,则用此以收摄,脾虚而见不食,则用此温理,肾气不温,而见小便不缩,则用此入缩泉丸以投。与夫心肾不足,而见梦遗崩带,则用此以为秘精固气。若因热成气虚,而见崩浊、梦遗等症者,则非所宜。此虽类于缩砂密,同为温胃,但缩砂密多有快滞之功,此则止有逐冷之力,不可不分别而审用耳。"

10.《会约医镜》:"益智仁,其性行多补少,须兼补剂用之,若独用则散气。"

11.《本草正义》:"益智,始见于藏器《本草拾遗》,谓之辛温,不言其涩,但诸家所述主治,无,非温涩功用。杨仁斋《直指方》云,古人进食药中,多用益智,土中益火也。案此为脾虚馁而不思食者立法,脾土喜温而恶寒,喜燥而恶湿。寒湿困之,则健运力乏而不思纳谷,且食亦无味,此惟温煦以助阳和而斡旋大气,则能进食。益智醒脾益胃,固亦与砂仁、豆蔻等一以贯之。仁斋说到益火生土上去,附会心经之药,尚是舍近求远,故意深言之,亦殊不必。濒湖又谓治心气不足,梦泄,赤浊,则以肾阳无权,滑泄不禁者立论,故可用此温涩一法,然遗浊之虚寒症绝少,石顽谓因于热者,色黄干结,不可误用,极是。濒湖又谓治热伤心系,吐血血崩诸证,则既是热伤,而反用此大辛大热之药,何其背谬一至于此。"

按语备注

1.益智仁功能暖脾胃而和中,助肾阳而固下,用治脾肾虚寒等症,大都是取它固涩的特长。


2.益智仁善于温脾摄涎唾,它所治的涎唾多而自流,乃是脾虚不能摄涎所致,必无口干、口苦的现象;如属脾胃湿热所引起的口涎自流,多有唇赤、口苦、苔黄等症,则宜用黄芩白芍甘草等品,不可用辛温的益智仁。


3.益智仁与补骨脂都能温补脾肾,可用于遗精尿频遗尿及虚寒泄泻等症。但益智仁偏于温脾固涩,能摄涎唾;补骨脂则偏于补肾助阳,可用于肾虚腰酸及虚喘等症,各有特点。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