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概念

腹冷是自觉腹部内外有冷凉感。

 

本症在《灵枢•师传》篇中称“腹中寒”及“脐以下皮寒”。《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中又叫做“肚中寒”,《中医临证备要》名之曰“腹皮寒”。

鉴别与治疗

常见证候


脾胃阳虚腹冷:脘腹中常觉发冷,或兼脘腹作疼,反酸或泛吐清水,畏寒喜暖,或大便溏泄,肢倦神疲,舌淡苔白,脉沉细。


肾阳腹冷:腹中发冷,五更泄泻,腰膝痠软,夜尿频频或小便余沥不禁,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尺微弱。


冲任虚寒腹冷:腹中发冷,以小腹为甚,经期延后,经血量少,色淡,或按血块,或带下清稀,或难以受孕,或两眼圈发黑,舌胖暗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迟。


寒滞肝脉腹冷:腹部发冷,以少腹为甚,并牵及睾丸坠胀疼痛,或阴囊收缩,受寒更甚,得热则缓,或四肢发凉,舌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鉴别分析


脾胃阳虚腹冷肾阳腹冷:皆因素体阳气不足,或恣食生冷,或过用苦寒泻下药物,或病后失于调养等,损伤脾胃,中阳亏虚;或由房室不节,或大病久病将息失宜,以致下元虚惫,造成脾胃阳虚或肾阳虚衰之腹冷。前者由于脾阳不能温煦,则腹中时常发冷,喜暖畏寒;阳虚则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上为泛吐清水,下为大便溏泄;脾虚化源不足,故肢倦神疲;舌淡苔白,脉沉细,为脾阳虚之征。而后者则由于肾中阳气不能蒸腾,以致腹中发冷;肾阳虚则大肠失约,膀胱气化失司,故五更泄泻,夜尿频频或小便余潮不禁;腰为肾之府,腰以下均为肾所主,肾虚则失于充养,故腰膝痠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尺微弱,为肾阳虚衰之征。二者主要的鉴别点在于:脾胃阳虚兼有脘腹作疼,反酸或呕吐清水,畏寒喜暖,大便滞泄,肢倦神疲等,治宜温补脾胃,方选小建中汤。而肾阳虚则兼有五更泄泻,腰膝痠软,夜尿频频或小便余沥不禁等,治宜温肾壮阳,方选肾气丸四神丸合方。


冲任虚寒腹冷与寒滞肝脉腹冷:二者虽均以下腹部发冷为主,但一在小腹,一在少腹,且产生之原因不一。冲任虚衰之腹冷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发育不良,或房室过度,孕产过多,或经期冒雨涉水,冲任受损,寒凝胞宫所致。寒滞肝脉之腹冷为外受寒邪,肝经气血凝滞所致。前者因胞宫受寒,冲任不调,则腹冷而经期延后,经血量少而色淡;冲为血海,任主胞胎故难以受孕;带脉不约则带下清稀;寒邪凝滞,血不流畅,则两眼圈发黑;舌胖暗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迟,均为冲任虚寒之征。后者由于肝之经脉抵小腹、绕阴器,寒凝肝脉,肝气受阻,肝血滞涩,故少腹或小腹冷而睾丸坠胀疼痛,肢厥囊缩;舌苔白滑,脉沉迟弦,均为寒滞肝脉之征。二者主要鉴别点在于:冲任虚寒者,好发于妇女,除腹冷外,兼有经期延后,经血量少色淡,或挟血块,以及带下清稀,不孕等表现,治宜调补冲任,温经散寒,方用温经汤。寒滞肝脉者,多见于男性,除腹冷外,多兼睾丸的坠胀疼痛,阴囊里缩,以及全身的畏寒肢冷等表现,治宜温肝散寒,畅通气血,方用暖肝煎


总之,腹冷一症,病变多属虚寒性质,病位多在中下二焦,中焦者累及脾胃,下焦者患至肝肾胞宫,鉴别一般不难。

文献与评述

《症状辨证与治疗•腹冷》:“小腹(脐下部分)觉冷,往往属于肾及膀胱以及胞宫的病变;脐腹周围觉冷,大多属于脾和大、小肠的病变;大腹(脐以上部分)觉冷,多属脾胃病变。”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