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概念

舌上苔呈白色,称为“舌苔白”。“苔”字在古代亦写作“胎”。


辨舌指南·白苔类诊法》云:“……舌地淡红,舌苔微白,……干湿得中,不滑不燥,斯为无病之苔。”即正常人舌质淡红,舌苔微白,与病理性白苔不同,宜加以区分。另外,若舌苔白而带腻者,可参见“舌苔白腻”条。

鉴别

常见证候


风寒束表舌苔白:舌苔薄白,症见恶寒恶风,头项强痛,发热无汗身痛,脉浮紧。


寒湿袭表舌苔白舌苔白滑,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头重.腰脊重痛,肢体痠楚疼痛,或一身尽痛,不能转侧,脉紧。


脾阳虚衰舌苔白:舌苔洁白,光亮少津,其形有如片片雪花布散舌上,其色比一般白苔为白,俗称“雪花苔”,并见面色少华,腹中冷痛,喜温喜按,腹满时减,食欲不振,便溏溲清,形寒肢凉,身倦乏力,气短懒言,脉迟或缓无力。


鉴别分析


风寒束表舌苔白:风寒之邪外袭肌表,由皮毛而入,邪犯太阳膀胱经,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故《辨舌指南》谓:“舌无苔而润,或微白薄者,风寒也,外症必恶寒发热。”其辨证要点:发热轻而恶寒重,无汗,口不渴,舌苔白润,舌质正常,头痛身疼,脉浮紧。治当辛温解表,方选麻黄汤


寒湿袭表舌苔白:病因冒寒晓行,或远行汗出,淋受凉雨,寒湿外受.邪客肌表所致。邪未传里.故舌苔白而带滑,《辨舌指南》云:“寒湿本阴邪,白为凉象,故白苔滑者,风寒与湿也。”寒湿之性重浊凝滞,故头痛头重,腰脊重痛,或一身尽痛,脉弦紧,阳气被遏不能发泄,故恶寒发热,肌表无汗。本证与风寒表证舌苔白相似,但风寒束表者,舌苔白润,兼见风寒表证,而寒湿袭表者,舌苔白滑,兼见湿郁肌表之症,治宜疏风散湿,方用羌活胜湿汤


脾阳虚衰舌苔白:本证由久病脾阳亏损,或屡经吐下,中气大伤,或饮冷中寒,脾阳逐渐衰败,内寒凝闭中焦,既不能运化水湿,又无以输布津液,以致舌苔白净,津少光亮,形似雪花。《辨舌指南》云:“舌起白苔如雪花片者,此俗名雪花苔,为脾冷而闭也。”其辨证要点:除见白苔外,并见腹中冷痛,腹满喜温,四肢发凉,形寒气怯等脾失健运、虚寒内盛之象。治宜温中健睥,甘温扶阳,方用附子理中汤化裁。


舌见白苔,一般主寒证,《伤寒论本旨》云:“凡苔垢,色白者为寒,白甚者,寒甚也。”寒有表寒、里寒之分。表寒多见薄白苔;里寒苔白稍厚;如兼湿则苔白带腻;若脾阳虚衰所致的白苔,为白而净,津少光亮,形似雪花。再根据临床表现,较易区分。一般薄白苔示病情轻浅,白厚苔示里寒重,雪花苔则是脾气败绝的危笃之候。如《伤寒舌鉴》说:“白胎亦有死症,不可忽视也。”

文献别录

伤寒舌鉴·白胎舌总论》:“干厚白胎舌,病四五日,未经发汗,邪热渐深,少有微渴,过饮生冷,停积胸中,营热胃冷,故令发热烦躁,四肢逆冷,而胎白干厚,满口白屑,宜四逆散干姜


四诊抉微·望诊》:“舌见白胎如煮熟之色,厚厚裹舌者,则饮冷之过也,脉不出者死,四逆汤救之。”


《温热经纬·叶香岩外感温热篇》:“再舌苔白厚而干燥者,此胃燥气伤也,滋润药中加甘草,令甘守津还之意。……若白干薄者,肺津伤也,加麦冬、花露、芦根汁等轻清之品,为上者上之也。若白苔绛底者,湿遏热伏也,当先泄湿透热,防其就干也,勿忧之,再从里透于外则变润矣。”


辨舌指南·辨舌之颜色》:“满舌苔白,干胶焦燥,刮不脱或脱不净者,为里热结实也。……舌与满口生白衣如霉苔,或生糜点者,胃体腐败也、多死。”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