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用法
备注
各家论述
四逆散以散传阴之热也。《黄帝内经素问》曰,热淫干内,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枳实、甘草之甘苦,以泄里热;芍药之酸,以收阴气;柴胡之苦,以发表热。
《金镜内台方义》:
四逆为传经之邪,自阳热已退,邪气不散,将若传阴而未入也。此只属阳,故与凉剂以治之。用甘草为君,以和其中,而行其四末;以枳实为臣,而行结滞;以芍药为佐,而行荣气;以柴胡为使,而通散表里之邪也。
以邪渐入深,则手足渐冷,是以枳实之苦,佐甘草以泻里热;芍药之酸,以收阴气;柴胡之苦,以发表热。经曰:热淫之内,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是也。如咳者,肺寒气逆,下痢者,肺与大肠为表里,加五味子以收逆气,干姜以散肺寒;悸者,气虚而不能通行,心下筑筑然悸动,加桂枝以通阳气;小便不利,加茯苓以淡渗之;里虚腹痛,加附子以补虚;泄利后重,下焦气滞也,加薤白以泄气滞。
此阳邪传至少阴,里有结热,则阳气不能交接于四末,故四逆而不温。用枳实,所以破结气而除里热;用柴胡,所以升发真阳而回四逆;甘草和其不调之气;芍药收其失位之阴。
柴胡为来路之引经,亦藉以为去路之向导;用枳实者,扫除中道,以修整正气复回之路也。夫阴为阳扰,阳被阴埋,舍和别无良法,故又需芍药以和其营,甘草以和其胃,胃气和而真阳敷布,假证愈而厥逆自除。
少阴至于四逆,热深而厥亦深矣。热邪内入,欲其散,非苦寒如柴胡不足以升散也;欲其泄,非苦降如枳实不足以下泄也。且阳邪入则必至于劫阴,故欲其收,非酸寒如白芍不足以收之也;合甘草以和中。仍是二味祛邪,二味辅正,无偏多偏少于其间者,邪正各为治也。
《伤寒大白》:
本是阳症,因热邪内传阴经而厥冷,故以柴胡、白芍药疏通肝胆,伸阳气外达,则肝主四末而四肢自暖。又以枳实、甘草疏通阳明里气,伸胃阳外布,则胃主手足而手足自温。
以柴胡自阴而达阳,邪自表而里者,仍自里而出表,使无形之邪,以此解散。然邪既自表而里,未免有形之痰食留恋。其邪结不开,邪终不能尽彻。故以枳实破结除痰,与柴胡一表一里,各得其宜。而以芍药甘草,护阴和中,相需相济,自然邪散厥回耳。


求道
畅读VIP

205

0


求道
畅读VIP

218

0


求道
畅读VIP

261

0


求道
畅读VIP

339

0


求道
畅读VIP

339

0


求道
畅读VIP

412

0


求道
畅读VIP

333

0


求道
畅读VIP

434

0


求道
畅读VIP

903

0
四君人参
畅读VIP

2

0


求道
畅读VIP

506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