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Shā Rén

别名

缩砂仁、缩砂蜜(《药性论》),缩砂蔤(《海药本草》)。

释名

《本草纲目•卷十四•缩砂密》:“名义未详。藕下白蒻多密,取其密藏之意。此物实在根下,仁藏壳内,亦或此意欤。”


砂仁是阳春砂仁的简写。阳春,广东省的一个县,是砂仁的主产地。

来源及植物形态

砂仁,始载于《药性本草》,原名缩砂蜜。为姜科植物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绿壳砂 Amomum villosum Lour.var.xanthioides T.L.Wu et Senjen 或海南砂 Amomum longiligulare T.L.Wu 的干燥成熟果实。阳春砂质量为优,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进口砂仁主产云南,以及越南、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


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


海南砂 Amomum longiligulare T.L.Wu

采制

砂仁:除去杂质及果壳,捣碎。


砂仁:取净砂仁,用盐水浸泡拌匀,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放凉。(每砂仁100斤用盐2斤8两,加适量开水溶化澄清)



性味归经

性味:辛,温。

①《药性论》:"味苦辛。"

②《海药本草》:"味辛,平,咸。"

③《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

④《纲目》:"辛,温,涩,无毒。"


归经:入脾、胃经。

《汤液本草》:"入手、足太阴、阳明、太阳,足少阴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太阴、阳明、厥阴、手太阴、阳明、厥阴。"

③《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功能主治

行气调中,和胃,醒脾。治腹痛痞胀,胃呆食滞,噎膈呕吐,寒泻冷痢,妊娠胎动。


1.砂仁有行气化湿醒脾健胃之功,凡脾胃气滞、湿阻所致的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泄泻等,均可应用。常与木香同用,并随证配伍其他药物。湿阻中焦者,配苍术厚朴白豆蔻;脾胃气滞,食入不化者,配枳实白术,如《景岳全书•古方八阵》香砂枳术丸;食积停滞,嗳腐吞酸者,配莱菔子山楂枳实等消食药;若脾胃虚弱者,配人参白术等益气健脾之品;并常与熟地等滋腻补益药同用,可避免补药呆滞之弊。


2.砂仁性温,具有温中作用,寒湿之证颇为适宜。脾寒泄泻者,可单用砂仁研末服,或配伍干姜附子等温脾药。


3.砂仁具有行气安胎作用,治疗妊娠恶阻、胎气不安之证。《景岳全书•古方八阵》有独圣散,治妊娠有所伤动胎气,腹痛下血,单用一味砂仁为末服之。治妊娠恶阻,可配半夏;治胎动不安,可配白术、苏梗;若肾虚胎元不固者,则配桑寄生杜仲续断等补肾之品。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不宜久煎),2~6g;或入丸、散。


注意:阴虚有热者忌服。

①《海药本草》:"得诃子鳖甲、豆蔻、白芜荑等良。"

②《本草经疏》:"凡腹痛属火,泄泻得之暑热,胎动由于血热,咽痛由于火炎,小儿脱肛由于气虚,肿满由于湿热,上气咳嗽由于火冲迫肺而不由于寒气听伤,皆须详察鉴别,难以概用。"

③《药品化义》:"肺有伏火忌之。"

④《得配本草》:"气虚肺满禁用。"

各家论述

1.《药性论》:"主冷气腹痛,止休息气痢,劳损,消化水谷,温暖脾胃。"


2.《本草拾遗》:"主上气咳嗽奔豚,惊痫邪气。"


3.《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霍乱转筋,心腹痛。"


4.张元素:"治脾胃气结滞不散。"


5.杨士瀛:"和中,行气,止痛,安胎。"


6.《本草蒙筌》:"止恶心,却腹痛。"


7.《纲目》:"补肺醒脾,养胃益肾,理元气,通滞气,散寒次胀痞,噎膈呕吐,止女子崩中,除咽喉口齿浮热,化铜铁骨哽。"


8.《医林纂要》:"润肾,补肝,补命门,和脾胃,开郁结。"


9.《汤液本草》:"缩砂,与白檀、豆蔻为使则入肺,与人参益智为使则入脾,与黄柏茯苓为使则入肾,与亦、白石脂为使则入大、小肠。"


10.《纲目》:"按韩愗《医通》云:肾恶燥,以辛润之,缩砂仁之辛,以润肾燥。又云:缩砂主醒脾调胃,引诸药归宿丹田,故补肾药用同地黄丸蒸,取其达下之旨也。"


11.《本草经疏》:"缩砂蜜,辛能散,又能润;温能和畅通达。虚劳冷泻,脾肾不足也,宿食不消,脾胃俱虚也,赤白滞下,胃与大肠因虚而湿热积滞客之所成也。辛以润肾,故使气下行,兼温则脾胃之气皆和,和则冷泻自止,宿食自消,赤白滞下自愈,气下则气得归元,故腹中虚痛自已也。""缩砂蜜,气味辛温而芬芳,香气入脾,辛能润肾,故为开脾胃之要药,和中气之正品,若兼肾虚,气不归元,非此为向导不济。""本非肺经药,今亦有用之于咳逆者,通指寒邪郁肺,气不得舒,以致咳逆之证,若咳嗽多缘肺热,此药即不应用矣。"


12.《本草汇言》:"砂仁,温中和气之药也。若上焦之气梗逆而不下,下焦之气抑遏而不上,中焦之气凝聚而不舒,用砂仁治之,奏效最捷。然古方多用以安胎何也?盖气结则痛,气逆则胎动不安,此药辛香而窜,温而不烈,利而不削,和而不争,通畅三焦,温行六腑,暖肺醒脾,养胃养肾,舒达肝胆不顺不平之气,所以善安胎也。沈则施曰:砂仁温辛香散,止呕通膈,达上气也;安胎消胀,达中气也;止泻痢、定奔豚,达下气也。与木香同用,治气病尤速。"


13.《药品化义》:"砂仁,辛散苦降,气味俱厚。主散结导滞,行气下气,取其香气能和五脏,随所引药通行诸经。若呕吐恶心,寒湿冷泻,腹中虚痛,以此温中调气;若脾虚饱闷,宿食不消,酒毒伤胃,以此散滞化气;若胎气腹痛,恶阻食少,胎胀不安,以此运行和气。"


14.《本草新编》:"砂仁,止可为佐使,以行滞气,所用不可过多,用之补虚丸中绝佳,能辅诸补药,行气血于不滞也。补药味重,非佐之消食之药,未免过于滋益,反恐难于开胃,入之砂仁,以苏其脾胃之气,则补药尤能消化,而生精生气,更易之也。""砂仁止入脾,而不入肾,引补肾药入于脾中则可,谓诸补药必借砂仁,引其由脾以入肾,则不可也。《神农本草》并未言其入肾,不过说主虚劳冷泻耳。夫冷泻有专属乎脾者,何可谓脾寒俱是肾寒。"


15.《玉楸药解》:"缩砂仁,和中调气,行郁消滞,降胃阴而下食,达脾阳而化谷,呕吐与泄泻皆良,咳嗽痰饮俱妙,善疗噎膈,能安胎妊,调上焦之腐酸,利下气之秽浊。清升浊降,全赖中气,中气非旺,则枢轴不转,脾陷胃逆。凡水胀肿满,痰饮咳嗽噎膈泄利,霍乱转筋,胎坠肛脱,谷宿水停,泄秽吞酸诸证,皆升降反常,清陷浊逆故也。泄之则益损其虚,补之则愈增其满,清之则滋其下寒,温之则生其上热。惟以养中之味,而加和中之品,调其滞气,使枢轴回旋运动,则升降复职,清浊得位,然后于补中扶土之内,温升其肝脾,清降其肺胃,无有忧矣。和中之品,莫如砂仁,冲和调达,不伤正气,调醒脾胃之上品也。"


16.《本草求真》:"缩砂,书号为醒脾调胃要药。其言醒脾调胃,快气调中,则于腹痛痞胀有功,入大肠则于赤白泻痢有效,入肺则于咳嗽上气克理。至云止痛安胎,并咽喉口齿浮热能消,亦是中和气顺之意。若因实热而云眙气不和,水衰而见咽喉口齿燥结者,服之岂能是乎。故虚实二字,不可不细辨而详察耳。"


17.《本草正义》:"缩砂蔤,虽辛温能升,未尝不治中、下二焦之气,尤以专治肝肾为特长。甄权谓温暖肝肾,藏器谓治上气奔豚,盖皆有见于此。又如肠澼滞下一症,腹痛皆由气滞,必以调气为要务,然须疏通开泄,宜降而不宜升,故芳香辛温,升阳动火之药,皆在禁例。惟砂仁既能治虚寒之泄泻,似乎亦在升清消滞一边,而《开宝》竟以主治赤白痢疾,此症惟湿热积滞为独多,温升之品,宁非大忌。不知砂仁气辛,虽似温升,而开泄下降,是其本色。且能破滞解结,则虽湿热实积,亦不妨藉为引导,直入下焦而通淤滞,不患其升举秽浊,上逆为虐。故甄权又以为止休息气痢,濒湖引《药性论》,谓治冷滑下痢不禁,则温涩之中,尚有行气消积之作用在,固不可与肉蔻、益智之一味温涩者同日而语。石顽谓今入治血痢亦多用之,若积欲尽时,良非所宜。岂不以消滞导淤,是其所长,故适宜于积滞初下之症。又谓新产忌之,恐其气辛燥而动血,于以知砂仁泄降下气,力量颇专。与其他辛温芳香之药,以气用事,能升而不能降者,显然有别。"

按语备注

1.砂仁气味辛温,气味芳香,化湿而能行气,故治湿阻中焦,脾胃气滞,温中而能止泻,故治寒湿为患,大便泄泻。更有行气安胎之功,能治胎动、恶阻诸症。以其入脾胃肾经,故为中下焦寒湿气滞要药。


2.前人临床处方应用熟地黄又恐其滋腻妨胃,每以砂仁拌用,诚有补而兼行之利,维亦可另用佐之,不必拘于相拌而施之。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