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片形态
拼音
别名
来源及植物形态
性味归经
功能主治
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
1.本品功擅消食化积,除胀行滞,故善治食积不化、中焦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泄泻等证,常与山楂、神曲、陈皮等配伍,如《丹溪心法•卷三》保和丸。若为食积停滞又兼脾虚者,可在上方中加白术,以消补兼施,如《丹溪心法•卷五》大安丸。此外,《本草纲目•卷二十六•莱菔》引《朱氏集验方》方,用莱菔子研汁浸缩砂为末,米饮服,治气胀气臌证。
2.本品又能降气化痰,善治痰壅气喘咳嗽,兼食积者尤宜。单用即效,临床常与苏子、白芥子等同用,以增强药力,如《韩氏医通•卷下》三子养亲汤。
此外,《日华子本草》以之生用水研服,吐风痰;醋研外敷,消肿毒。近年用治高血压症取效。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各家论述
1.《日华子本草》:"水研服,吐风痰:醋研消肿毒。"
3.《滇南本草》:"下气宽中,消膨胀,降痰,定吼喘,攻肠胃积滞,治痞块、单腹疼。"
4.《纲目》:"下气定喘,治痰,消食,除胀,利大小便,止气痛,下痢后重,发疮疹。"
5.《医林纂要》:"生用,吐风痰,宽胸膈,托疮疹;热用,下气消痰,攻坚积,疗后重。"
6.《本草再新》:"化痰除风,散邪发汗。"
7.《随息居饮食谱》:"治痰嗽,齁喘,气鼓,头风,溺闭,及误服补剂。"
9.《纲目》:"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效。"
10.《本草经疏》:"莱菔子,味辛过于根,以其辛甚,故升降之功亦烈于根也。"
11.《本草新编》:"萝卜子,能治喘胀,然古人用于人参之中,反奏功如神。人参原是除喘消胀之药,莱菔子最解人参,何以同用而奏功乎?夫人参之除喘消胀,乃治虚喘虚胀也,虚症反现假实之象,人参遽然投之,直至其喘胀之所,未能骤受,往往服之而愈喘愈胀者有之,虽所增之喘胀乃一时之假象,少顷自然平复,然终非治之之善,少加萝卜子以制人参,则喘胀不敢增,而仅得消喘胀之益,此所谓相制而相成也。或问萝卜子专解人参,一用萝卜子则人参无益矣。此不知萝卜子而并不知人参者也。人参得萝卜子,其功更神,盖人参补气,骤服气必难受,非止喘胀之症为然,得萝卜子以行其补中之利气,则气平而易受,是萝卜子平气之有余,非损气之不足,实制人参以平其气,非制人参以伤其气也。"
12.《医学衷中参西录》:"莱菔子,无论或生或炒,皆能顺气开郁,消胀除满,此乃化气之品,非破气之品。盖凡理气之药,单服久服,未有不伤气者,而莱菔子炒熟为末,每饭后移时服钱许,借以消食顺气,转不伤气,因其能多进饮食,气分自得其养也。若用以除满开郁,而以参、芪、术诸药佐之,虽多服久服,亦何至伤气分乎。"

四君人参
畅读VIP

414

0


白术
签约讲师
畅读VIP

641

0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532

0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637

0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670

0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574

0


白术
签约讲师

680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