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Mù Xiānɡ

别名

蜜香(《别录》),青木香(《本草经集注》),五香(《三洞珠囊》),五木香(《乐府诗集》),南木香(《世医得效方》),广木香(《昔济方》)。

来源及植物形态

木香,始载于《本经》。为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的干燥根。我国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有引种栽培,以云南西北部种植较多,产量较大。原产印度。


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

采制

秋、冬季采挖,除去杂质,切段,干燥后撞去粗皮。


木香片:将原生药放清水内洗净,捞出,闷润12~24小时使软,切片,晒干。


木香:将木香片放在铁丝匾中,用一层草纸,一层木香间隔,平铺数层,置炉火旁或烘干室内,烘至木香中所含的挥发油渗透至纸上,取出放凉。有些地区将木香片1斤,麸皮4两,放锅内拌炒至黄色不焦为度,筛去麸皮,放凉。

性味归经

性味:辛苦,温。

①《本经》:"味辛,温。"

《汤液本草》:"气热,味辛苦,无毒。"


归经:入肺、肝、脾经。

①《本草衍义补遗》:"行肝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人心、肺、肝、脾、胃、膀胱六经。"

功能主治

行气止痛,温中和胃。治中寒气滞,胸腹胀痛,呕吐,泄泻,下痢里急后重,寒疝。


1.脾胃气滞,可致食欲不振食积不化、脘腹胀痛及泻痢后重等症。木香气芳香而辛散温通,擅长于调中宣滞、行气止痛,对脘腹气滞胀痛之证,为常用之品,可与枳壳川楝子延胡索等配用;治湿热泻痢,配以黄连以清热治痢、行气止痛,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香连丸;治食积气滞、湿热互阻、下痢后重者,配槟榔枳壳大黄黄连等,如《儒门事亲•卷十二》木香槟榔丸。


2.脾运失常,水湿停滞,可导致肝失疏泄,湿热郁蒸,引起胁肋胀痛、口苦苔黄,甚或发生黄疸等症,本品通过行气调中,能助肝胆疏泄,故可治上证,常与疏肝理气的柴胡郁金枳壳及清热利湿的大黄茵陈金钱草等配伍应用。


3.脾胃气虚,运化无力,可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或呕吐腹泻,喜温喜按,舌苔白腻等证,可取其行气调中之功与补气健脾开胃的人参白术砂仁等同用。如《张氏医通•卷十六》香砂六君子汤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3~10g:磨汁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敷或密汁涂。


注意:阴虚津液不足者慎服。

①《本草经疏》:"肺虚有热者,慎毋犯之。元气虚脱及阴虚内热,诸病有热,心痛属火者禁用。"

②《得配本草》:"脏腑燥热,胃气虚弱者禁用。"

各家论述

1.《本经》:"主邪气,辟毒疫,强志,主淋露。"


2.《别录》:"疗气劣、肌中偏寒;主气不足,消毒,(治)温疟,行药之精。"


3.《本草经集注》:"疗毒肿,消恶气。"


4.《药性论》:"治女人血气刺心心痛不可忍,末,酒服之。治几种心痛,积年冷气,痃癣症块,胀痛,逐诸壅气上冲烦闷。治霍乱吐泻,心腹疠刺。"


5.《日华子本草》:"治心腹一切气,止泻,霍乱,痢疾,安胎,健脾消食。疗羸劣,膀胱冷痛,呕逆反胃。"


6.王好古:"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主脬渗小便秘。"


7.《本草通玄》:"理疝气。"


8.《药类法象》:木香,除肺中滞气,若治中丁焦结滞,须用槟榔为使。


9.《汤液本草》木香,《本经》云,主气劣气不足,补也;通壅气导一切气,破也;安胎健脾胃,补也;除痃癖块,破也。与本条补破不同何也?易老以为破气之剂,不言补也。


10.调气用木香。其味辛,气能上升,如气郁不达者宜之。若阴火冲上者,则反助火邪,当用黄柏知母,而少以木香佐之。


11.《本草会编》:木香,与补药为佐则补,与泄药为君则泄也。


12.《纲目》:木香,乃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诸气膹郁,皆属于肺,故上焦气滞用之者,乃金郁则泄之也;中气不运,皆属于脾,故中焦气滞宜之者,脾胃喜芳香也;大肠气滞则后重,膀胱气不化则癃淋,肝气郁则为痛,故下焦气滞者宜之,乃塞者通之也。


13.《本草汇言》:广木香,《本草》言治气之总药,和胃气、通心气、降肺气、疏肝气、快脾气、暖肾气、消积气、温寒气、顺逆气、达表气、通里气,管统一身上下内外诸气,独推其功。然性味香燥而猛,如肺虚有热者,血枯脉躁者,阴虚火冲者,心胃痛属火者,元气虚脱者,诸病有伏热者,慎勿轻犯。


14.《药品化义》:木香,香能通气,和合五脏,为调诸气要药。以此治痞闷嗳气水肿腹胀,痢疾脚气,皆调滞散气之功。但辛香属阳,阳则升浮,如中焦、下焦结滞,须佐槟榔堕之下行;因性香燥,同黄连黄芩痢疾,同黄柏防己治脚气,皆藉寒药而制其燥,则用斯神矣。若怒气拂逆攻冲,遍身作痛,以此使肺气调,则肺气自伏,若肝气郁,致胁肋小腹间痛,同青皮疏之,令肝气行,则血顺痛止。


15.《本草新编》:广木香,止可少用之为佐使,使气行即止,而不可谓其能补气而重用之也。大约用广木香,由一分、二分至一钱而止,断勿浮于一钱之外,过多反无功效,佐之补而不补,佐之泻而亦不泻也。


16.《本草经百种录》:木香以气胜,故其功皆在乎气。《内经》云心主臭,凡气烈之药,皆入心,木香香而不散,则气能下达,故又能通其气于小肠也。


17.《本草求真》:木香,下气宽中,为三焦气分要药。然三焦则又以中为要。故凡脾胃虚寒凝滞,而见吐泻停食;肝虚寒入,而见气郁气逆,服此辛香味苦,则能下气而宽中矣。中宽则上下皆通,是以号为三焦宣滞要剂。至书所云能升能降,能散能补,非云升类升柴,降同沉香,不过因其气郁不升,得此气克上达耳。况此苦多辛少,言降有余,言升不足,言散则可,言补不及,一不审顾,任书混投,非其事矣。


18.《本草正义》:木香,芳香气烈而味厚,《本经》止言味辛,《别录》则谓之温。虽洁古谓气味俱厚,当主沉降,然其气浓郁,药中有此一味,则煮之香闻满屋,必不可概以为降。王海藏谓辛苦热,味厚于气,阴中之阳,立说颇允。《本经》主邪气,辟毒疫者,芳香得以辟除秽恶,疫疬为害,无非阴霾恶臭,足以病人,木香芳烈,自可以消除秽浊之气。强志者,芳香之气,足以振刷精神也。淋露有因于清阳下陷者,木香温升,故能治之。若热结于下者,必非所宜。治温疟者,亦即燥湿辟恶之义。治气劣、气不足,则升动清阳而助正气也。行药者,气为血帅,自能为百药导引耳。濒湖本作引药,其大旨正同。木香以气用事,故专治气滞诸痛,于寒冷结痛,尤其所宜。然虽曰辛苦气温,究与大辛大热不同,则气火郁结者,亦得用之以散郁开结,但不可太多。且味苦者必燥,阴虚不足之人,最宜斟酌,过用则耗液伤阴,其气将愈以纷乱,而痛不可解矣。近人更用之于滋补药中,恐滋腻重滞,窒而不灵,加此以疏通其气,则运行捷而消化健,是亦善于佐使之良法。疝瘕积聚,滞下肠澼,此为必须之药。

按语备注

1.木香辛散,苦降温通,芳香而燥,可升可降,通理三焦,尤善行脾胃之气滞,为行气止痛的要药,兼能健脾消食。其行气作用较甘松陈皮等药为强,常用于脘腹气滞胀痛、呕吐泻痢、里急后重食积不化、不思饮食等证。为三焦宣滞之要药。本品又常用于补剂之中,疏通气机,以免滋腻重滞,可以收到补而不滞之效。


2.木香,古代文献又称之为青木香,与目前习以马兜铃根为青木香,品种不同,功用有异,应于注意。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