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Chén Xiānɡ

别名

蜜香(《南方草木状》),沉水香(《桂海虞衡志》)。

释名

《本草纲目•卷三十四•沉香》云:“木之心节置水则沉,故名沉水,亦曰水沉。"《铁围山丛谈》:“香木、初一种也,膏脉贯溢,则其结沉实,此为沉水香。”

来源及植物形态

沉香,始载于《名医别录》。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 Gilg 含有树脂的木材。产于我国广东、广西、台湾。


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 Gilg

采制

国产沉香的采集:选择树干直径30厘米以上的大树,在距地面1.5~2米处的树干上,用刀顺砍数刀,深约3~4厘米,待其分泌树脂,经数年后,即可割取沉香。割取时造成的新伤口,仍可继续生成沉香


又法:在距离地面约1米处的树干上,凿成深3~6厘米,直径约3~10厘米的数个小口(俗称"开香门"),然后用泥土封好,待伤口附近的木质部分泌树脂,数年后生成沉香,即可割取。又枯死的白木香树,有时亦可觅得沉香,此香因年代较久,含脂量高,品质较好,但产量不多。采得沉香后,再用小刀剔除不含树脂的部分,晒干后即为成品。须贮藏于密闭的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防止走油、干枯。


炮制:刷净,劈成小块,用时捣碎或研成细粉。

性味归经

性味:辛苦,温。

①《别录》:"微温。"

②《海药本草》:"味苦,温,无毒。"

③《日华子本草》:"味辛,热,无毒。"

④《纲目》:"咀嚼香甜者性平,辛辣者性热。"


归经:入肾、脾、胃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肾、命门二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阳明、太阴、少阴,兼入手少阴、足厥阴经。"

③《药品化义》:"入肺、肾二经。"

④《本草经解》:"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功能主治

降气温中,暖肾纳气。治气逆喘息,呕吐呃逆,脘腹胀痛,腰膝虚冷,大肠虚秘,小便气淋,男子精冷。


1.沉香辛香温通,能祛除胸腹阴寒,具有良好的行气止痛作用,治寒凝气滞,胸腹胀痛,常与乌药槟榔木香等配伍同用。如《世医得效方•卷六》六磨汤;还可用治脾胃虚寒积冷、脘腹胁肋疼胀,常与肉桂附子干姜等配伍同用,如《卫生宝鉴•卷十五》沉香桂附丸;若命门火衰,手足厥冷,脐腹疼痛,又当配附子丁香麝香等伍用。


2.沉香有温降调中,温中止呕之效,治脾胃虚寒,呕吐呃逆,经久不愈者,常与丁香白豆蔻、紫苏配伍同用,柿蒂汤送服,即《本草纲目•卷三十四•沉香》引吴球活人心统》方。


3.治下元虚冷,肾不纳气之虚喘,常与附子肉桂补骨脂等配伍同用;治痰饮咳嗽,上盛下虚证,常配伍苏子前胡厚朴陈皮半夏等化痰止咳,降气平喘之品同用;治男子精冷早泄,又可与附子阳起石补骨脂等同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卷五》黑锡丹,取本品有补火暖肾之功。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1~15g,入煎剂宜后下;磨汁或入丸、散。


注意:阴亏火旺,气虚下陷者慎服。

①《本草经疏》:"中气虚,气不归元者忌之;心经有实邪者忌之;非命门真火衰者,不宜入下焦药用。"

②《本草汇言》:"阴虚气逆上者切忌。"

③《本经逢原》:"气虚下陷人,不可多服。"

④《本草从新》:"阴亏火旺者,切勿沾唇。"

各家论述

1.《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


2.陶弘景:"疗恶核毒肿。"


3.《海药本草》:"主心腹痛、霍乱、中恶,清神,并宜酒煮服之;诸疮肿宜入膏用。"


4.《日华子本草》:"调中,补五脏,益精壮阳,暖腰膝,去邪气。止转筋、吐泻、冷气,破症癖,(治)冷风麻痹,骨节不任,湿风皮肤痒,心腹痛,气痢。"


5.《珍珠囊》:"补肾,又能去恶气,调中。"


6.《纲目》:"治上热下寒,气逆喘息,大肠虚闭,小便气淋,男子精冷。"


7.《医林纂要》:"坚肾,补命门,温中、燥脾湿,泻心、降逆气,凡一切不调之气皆能调之。并治噤口毒痢及邪恶冷风寒痹。"


8.《本草再新》:"治肝郁,降肝气,和脾胃,消湿气,利水开窍。"


9.《雷公炮制药性解》:"沉香属阳而性沉,多功于下部,命肾之所由入也。然香剂多燥,未免伤血,必下焦虚寒者宜之。若水脏衰微,相火盛炎者,误用则水益枯而火益烈,祸无极矣。今多以为平和之剂,无损于人,辄用以化气,其不祸人者几希。"


10.《药品化义》:"沉香,纯阳而升,体重而沉,味辛走散,气雄横行,故有通天彻地之功,治胸背四肢诸痈及皮肤作痒。且香能温养脏腑,保和卫气。若寒湿滞于下部,以此佐舒经药,善驱逐邪气;若跌扑损伤,以此佐和血药,能散瘀定痛;若怪异诸病,以此佐攻痰药,能降气安神。总之,疏通经络,血随气行,痰随气转,凡属痛痒,无不悉愈。"


11.《本草新编》:"沉香,温肾而又通心,用黄连肉桂以交心肾者,不若用沉香更为省事,一药而两用之也。但用之以交心肾,须用之一钱为妙,不必水磨,切片为末,调入于心肾补药中同服可也。"


12.《本经逢原》:"沉水香专于化气,诸气郁结不伸者宜之。温而不燥,行而不泄,扶脾达肾,摄火归原。主大肠虚秘,小便气淋,及痰涎血出于脾者,为之要药。凡心腹卒痛、霍乱中恶、气逆喘急者,并宜酒磨服之;补命门精冷,宜入丸剂。同藿香香附,治诸虚寒热;同丁香肉桂,治胃虚呃逆;同紫苏、白豆蔻,治胃冷呕吐;同茯苓人参,治心神不足;同川椒、肉桂,治命门火衰;同广木香香附,治强忍入房,或过忍尿,以致胞转不通;同苁蓉、麻仁,治大肠虚秘。昔人四磨饮、沉香化气丸滚痰丸用之,取其降泄也;沉香降气散用之,取其散结导气也;黑锡丸用之,取其纳气归元也。但多降少升,久服每致矢气无度,面黄少食,虚证百出矣。"

按语备注

沉香体重而沉,行而不泄,降多升少,最宜于气滞上逆之证。其降逆作用比降香强,应用范围较广。《本草通玄》谓本品“温而不燥,行而不泄,扶脾而运行不倦,达肾而导火归原,有降逆之功,而无破气之害。”故为理气之佳品。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