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Ròu Guì

别名

牡桂(《本经》),紫桂(《药性论》),大桂(《唐本草》),辣桂(《仁斋直指方》),桂皮(《本草述》),玉桂(《本草求原》)。

来源及植物形态

肉桂,始载于《本经》。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干皮去表皮者称肉桂心,采自粗枝皮或幼树干皮卷成筒状者称官桂,主产于广西、广东、云南等地。


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

采制

一般于8~10月间,选择桂树,按一定阔度剥取树皮,加工成不同的规格,主要有下列几种:


①官桂:剥取栽培5~6年的幼树干皮和粗枝皮,晒1~2天后,卷成圆筒状,阴干。


②企边桂:剥取十余年生的干皮,两端削齐,夹在木制的凸凹板内,晒干。


③板桂:剥取老年桂树的干皮,在离地30厘米处作环状割口,将皮剥离,夹在桂夹内晒至九成干时取出,纵横堆叠,加压,约1个月后即完全干燥。


至于"桂心",即肉桂加工过程中检下的边条,除去栓皮者。各种肉桂商品均宜贮藏于干燥阴凉处,或入锡盒内,密闭保存。

性味归经

性味:辛甘,热,

①《本经》:"昧辛,温。"

②《别录》:"味甘辛,太热,有小毒。"

③《药性论》:"味苦辛,无毒。"

《医学启源》:"气热,味大辛。"


归经:入肾、脾,膀胱经。

①《珍珠囊》:"太阳经。""足少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脾、肺、肾四经。"

③《本草经疏》:"入手足少阴、厥阴血分。"

功能主治

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癥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


1.肉桂辛热纯阳,能温补命门之火,益阳消阴,为治下元虚冷之要药。适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见畏寒肢冷,腰膝软弱,阳痿尿频,便清等,常与附子同用,并配熟地山茱萸等滋补肝肾之品,如《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右归丸。若命火衰微,阴寒内盛,以致上盛下虚,气喘痰壅,肢厥欲脱者,肉桂附子硫黄、黑锡等同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黑锡丹。若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表现上热下寒之象,见眩晕、面红、咽痛而下肢怕冷者,可用其温肾阳以引火归原。


2.肉桂能散阴寒,温脾胃,止疼痛,为治疗脘腹寒痛,呕吐泄泻的常用药。若脘腹冷痛,可单用肉桂冲服或制丸用。脾胃虚寒,腹痛泄泻者,可配伍其他温中之品,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卷二》大已寒丸,以本品配高良姜炮姜荜茇同用;再如《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圣术煎,肉桂配以干姜白术陈皮。若久痢不愈,可用肉桂黄连;若寒疝腹痛,本品配吴茱萸小茴香等。


3.肉桂善能散血分之寒,温经通脉。若血分有寒,运行失畅,以致月经失调,经闭,痛经以及产后瘀滞腹痛等症,均可入活血祛瘀药中用之,如《景岳全书•新方八阵》殿胞煎,用肉桂当归川芎等同用,以加强活血祛瘀效果。它如怒气伤肝,胁肋疼痛者,配郁金川芎以行血疏肝;跌扑损伤,里有瘀血,胀闷疼痛者,配以当归红花乳香没药等以行瘀止痛;寒湿入于经络,络脉痹阻,肢节疼痛者,配以羌活独活当归等。


4.肉桂既能助阳以温熙气血,又能入血而温通血脉,故又可用于阴疽及气血虚寒,以致痈疡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等外科疾患,起到托里补虚的作用。如《外科全生集•医方》阳和汤,治阴疽、流注,本品与熟地鹿角胶麻黄、白芥子等同用。《医宗金鉴•卷六十四》 内托黄芪散,治痈疡脓成不溃,本品与黄芪当归等同用。


此外,气虚血少之证,常以少量肉桂加入补气养血药中,有温运阳气、鼓舞气血生长的作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中均应用本品。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2~ 5g;散剂冲服,每次1~2g。官桂作用较弱,用量可适量增加。


外用:研末调敷或浸酒涂擦。


注意:阴虚火旺,里有实热,血热妄行出血及孕妇忌用;畏赤石脂


肉桂性热纯阳,应用过量或素体内热者用之,可致内火上炎,面热目赤,口干舌燥 ,甚至热迫血溢,应予注意。然而,出血证并不都忌用肉桂,若阴盛之出血,正宜用肉桂以引火归原。《景岳全书•杂证谟•血证》 云:“血有寒滞不化及火不归原者,宜温之以肉桂附子干姜、姜汁之属。”张氏所订镇阴煎(见该书新方八阵),为治疗真阳失守吐衄之要剂,即以肉桂附子熟地牛膝等同用。可见肉桂对失血证的宜忌 ,应予具体分析。


十九畏歌》云:“官桂善能调冷气,石脂相遇便相欺。”肉桂赤石脂同用是否会降低疗效?有人对此做了实验,结果表明:肉桂赤石脂混煎者,其吸收度明显降低,说明混煎液中肉桂的有效成分含量已减少;先煎赤石脂,去渣再加肉桂煎者,其吸收度明显高于混煎液;将赤石脂单煎液先用NaOH试液调pH至中性后再过滤,再加肉桂煎煮者,所得煎液吸收度与肉桂单煎液接近。说明赤石脂肉桂的某些有效成分有吸附作用,同时其酸性对肉桂成分的溶出也有影响。

各家论述

1.《本经》: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2.《别录》:主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烦、出汗。主温中,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痛腰痛,止唾,咳嗽,鼻齆;能堕胎,坚骨节,通血脉,理疏不足;宣导百药,无所畏。


3.《药性论》:主治九种心痛,杀三虫,主破血,通利月闭,治软脚,痹、不仁,胞衣不下,除咳逆,结气、拥痹,止腹内冷气,痛不可忍,主下痢,鼻息肉。杀草木毒。


4.《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通九窍,利关节,益精,明目,暖腰膝,破痃癖症瘕,消瘀血,治风痹骨节挛缩,续筋骨,生肌肉。


5.《珍珠囊》:去卫中风邪,秋冬下部腹痛


6.医学启源》:补下焦不足,治沉寒痼冷及表虚自汗。《主治秘要》:渗泄,止渴。


7.《用药心法》:散寒邪,治奔豚


8.王好古:补命门不足,益火消阴。


9.《纲目》:治寒痹,风喑,阴盛失血,泻痢,惊癎治阳虚失血,内托痈疽痘疮,能引血化汗化脓,解蛇蝮毒。


10.《汤液本草》:诸桂数等,皆大小老壮之不同。……《本草》所言有小毒,亦从类化,与黄芩黄连为使,小毒何施;与乌、附为使,止是全得热性;若与有毒者同用,则小毒既去,大毒转甚;与人参、麦门冬、甘草同用,能调中益气,则可久服。可知此药能护荣气而实卫气,则在足太阳经也,桂心入心,则在手少阴也。若指荣字立说,止是血药,故《经》言通血脉也。若与巴豆硇砂干漆、川山甲、水蛭虻虫如此有毒之类同用,则小毒化为大毒。其类化可知矣。


11.朱震亨:桂心,入二、三分于补阴药中,则能行血药凝滞而补肾,由味辛属肺而能生水行血,外肾偏肿痛者亦验。


12.《药性类明》:桂,导引阳气,调和荣卫之气,只是辛热助气上行阳道。血为营,气为卫,营卫不相合谐,桂能导引阳气宣通血脉,使气血同行。《局方》十全大补汤用四君子与黄耆补气,四物汤补血,内加桂者,是要其调和营卫之气,使四君子、四物皆得以成补之之功也。


13.《药性辨疑》:桂心,性最烈,不可多服,配二陈则行气之效大,配四物则行血之功速。


14.《纲目》:肉桂下行,益火之原,此东垣所谓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其气者也。《圣惠方》言,桂心入心,引血化汗、化脓。盖手少阴君火,厥阴相火,与命门同气者也。《别录》云,桂通血脉是矣。曾世荣言,小儿惊风及泄泻,并宜用五苓散以泻丙火,渗土湿,内有桂能抑肝风而扶脾土。又《医余录》云,有人患赤眼肿痛,脾虚不能饮食,肝脉盛,脾脉弱,用凉药治肝则脾愈虚,用暖药治脾则肝愈盛,但于温平药中倍加肉桂,杀肝而益脾,故一治两得之。《传》云,木得桂而枯,是也。此皆与《别录》桂利肝肺气,牡桂治胁痛胁风之义相符,人所不知者,今为拈出。又桂性辛散,能通子宫而破血,故《别录》言其堕胎,庞安时乃云炒过则不损胎也。又丁香、官桂治痘疮灰塌,能温托化脓。


15.《本草经疏》:桂枝、桂心、肉桂,夫五味辛甘发散为阳,四气热亦阳;味纯阳,故能散风寒;自内充外,故能实表;辛以散之,热以行之,甘以和之,故能入血行血,润肾燥。其主利肝肺气、头痛、出汗、止烦、止唾、咳嗽、鼻齆、理疏不足、表虚自汗、风痹骨节挛痛者,桂枝之所治也。以其病皆得之表虚不任风寒,寒邪客之所致,故悉中之,以其能实表祛邪也。其主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腰痛、堕胎、温中、坚筋骨、通血脉、宣导百药无所畏、又补下焦不足、治沉寒痼冷、渗泄、止渴、止荣卫中风寒、秋冬下部腹痛因于寒、补命门、益火消阴者,肉桂之所治也。气薄轻扬,上浮达表,故桂枝治邪客表分之为病。味厚甘辛大热,而下行走里,故肉桂、桂心治命门真火不足,阳虚寒动于中,及一切里虚阴寒,寒邪客里之为病。盖以肉桂、桂心甘辛而大热,所以益阳;甘入血分,辛能横走,热则通行,合斯三者,故善行血。


16.《本草汇言》:肉桂,治沉寒痼冷之药也。凡元虚不足而亡阳厥逆,或心腹腰痛而吐呕泄泻,或心肾久虚而痼冷怯寒,或奔豚寒疝而攻冲欲死,或胃寒蛔出而心膈满胀,或气血冷凝而经脉阻遏,假此味厚甘辛大热,下行走里之物,壮命门之阳,植心肾之气,宣导百药,无所畏避,使阳长则阴自消,而前诸证白退矣。


17.《本草正》:桂,善平肝木之阴邪,而不知善助肝胆之阳气,惟其味甘,故最补脾土,凡肝邪克土而无火者,用此极妙。与参、附、地黄同用,最降虚火,及治下焦元阳亏乏;与当归川芎同用,最治妇人产后血瘀儿枕痛,及小儿痘疹虚寒,作痒不起。


18.《本草汇》:肉桂,散寒邪而利气,下行而补肾,能导火归原以通其气,达子宫而破血堕胎,其性剽悍,能走能守之剂也。若客寒犯肾经,亦能冲达而和血气,脉迟在所必用。其逐瘀、治疝、消痈有功者,盖血虽阴类,用之者必借此阳和耳。


19.《玉楸药解》肉桂,温暖条畅,大补血中温气。香甘入土,辛甘入木,辛香之气,善行滞结,是以最解肝脾之郁。凡经络堙瘀,藏腑症结,关节闭塞,心腹疼痛等症,无非温气微弱,血分寒冱之故,以至上下脱泄,九窍不守,紫黑成块,腐败不鲜者,皆此症也。女子月期、产后,种种诸病,总不出此。悉用肉桂,余药不能。肉桂本系树皮,亦主走表,但重厚内行,所走者表中之里,究其力量所至,直达脏腑,与桂枝专走经络者不同。


20.《本草求真》:肉桂,气味甘辛,其色紫赤,有鼓舞血气之能,性体纯阳,有招导引诱之力。昔人云此体气轻扬,既能峻补命门,复能窜上达表,以通营卫,非若附子气味虽辛,复兼微苦,自上达下,止固真阳,而不兼入后天之用耳。故凡病患寒逆,既宜温中,及因气血不和,欲其鼓舞,则不必用附子,惟以峻补血气之内,加以肉桂,以为佐使,如十全大补、人参养荣之类用此,即是此意。

按语备注

1.《本经》有牡桂、菌桂,《名医别录》又另立"桂"条。《本草纲目》认为桂即牡桂,并将两者合为一条。又云:"桂即肉桂也",可见牡桂、肉桂为同一物。至于菌桂,陶弘景称其"正圆如竹",《图经》称:"树皮青黄,薄卷若简,亦名筒桂"。据此,菌桂当即今之官桂。


2.肉桂为树皮,桂枝为嫩枝,两者同出一本,都有温营血、助气化、散寒凝的作用。但桂枝气薄,主上行而散表寒,走四肢而温通经脉。肉桂气厚,主温中而止痛,且能下行而补肾阳,又可引火归源,常与附子同用,以治阴寒里盛、肾阳不足而出现的呼吸短促、面色浮红、溲清便溏、脉浮大无力等“戴阳”的症候。


3.肉桂附子都能温补命火,以疗下焦虚寒、阳气不足之症。但两药各有特点,肉桂能温营血、助气化,凡属气血寒滞之症,多于调气理血之中酌加肉桂,如妇科寒郁经闭腹痛等症,每多选用;又在峻补气血之中,用肉桂为辅助药,可以鼓舞气血,促使阳生阴长,如十全大补汤附子则以回阳救逆之功见长,如四逆汤参附汤中都附子


4.肉桂不仅与附、姜等祛寒等药同用能益火消阴,与参、地等补虚药同用能助阳益阴,而且可与寒凉药同用,如滋肾丸用少量肉桂以助气化,热病伤津及假寒真热等症,不宜应用。

  • “木得桂则枯”小识(半夏秋时)
    “木得桂则枯”,见于诸多本草记载。究其由来,可追溯如下:1、《尔雅》:梫,木桂也,言其侵害诸木。2、《吕氏春秋》:桂下无杂木。3、《雷公炮炙论》云:桂钉木根,其木即死,是也。可见,“木”本指树木;“桂...

    求道

    畅读VIP

    294

    0

  • 吴佩衡附子与肉桂配伍经验
    附子 、干姜 、肉桂 在吴佩衡先 生“中药十 大主帅”中列前三位 ,此三者均为温里药 ,因其性能猛烈 ,“如能掌握其性 能 ,与其他药物配伍得当,且不违背辨证论治之精神,在临床工作中 ,不但治一般常 ...

    求道

    畅读VIP

    724

    0

  • 吴佩衡论肉桂
    肉桂味甘辛,气香,性温,入足厥阴肝经,温肝暖血,破瘀消症瘕,逐腰腿湿寒,驱腹胁疼痛,强心脏,温暖血分之寒湿。凡虚火上浮,有引火归原之效,如牙痛、咽痛、心胃痛、霍乱呕吐等证,服之颇效,加入姜附中,效力更...

    求道

    畅读VIP

    687

    0

  • 大黄、肉桂疗久痢不止
    龚士澄《素问玄机气宜保命集》芍药汤,治痢疾初期实证,下脓血,腹痛,里急后重。方中芍药疗邪气腹痛,缓中散恶血,为本方之主药;当归和血;大黄、黄芩、黄连化湿热,除积滞;槟榔消导下气;肉桂温中行气;甘草和中...

    四君人参

    畅读VIP

    777

    0

  • 肉桂引火归元析
    肉桂的作用中有“引火归元”一说,不知出于何书,但此说一出引起不少人的误解,以为肉桂具有“潜藏”的作用,能够将上焦之火封藏于下焦,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处方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用点附子不太容易上火,而用...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453

    0

  • 肉桂用验
    肉桂(桂心)辛温味甘,入心、脾、肺、肾诸经。具有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等功用,适应证较广,为医家所常用。使用得当,常可收到奇效。现据个人经验,举其数则,以供同道参考。1.消渴病:据《金匮要略》...

    白术

    签约讲师

    畅读VIP

    533

    0

  • 蒲志孝先生——肉桂、干姜、附子保胎举隅
    肉桂、干姜、附子习惯被烈为孕妇慎用药。但在临床中,用之得当,不但不伤胎,不引起流产,反而起到安胎、助长胎儿发育的作用。兹举数例如下。阳虚中寒、逐寒安胎 刘某,女,28岁。1971年春,因患肾炎来诊。自...

    四君人参

    畅读VIP

    699

    0

  • 上热下寒不寐 黄连肉桂绝配
    黄连苦,寒。入心,肝,胃,大肠经。功能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主治热病邪入心经之高热、烦躁、谵妄或热盛迫血妄行之吐衄,湿热胸痞,泄泻,心火亢盛之心烦失眠,胃热呕吐或消谷善饥,肝火目赤肿痛,以及热毒疮疡,疔...

    四君人参

    畅读VIP

    765

    0

  • 肉桂在治疗复发性口疮中的应用
    一患者,长久以来,体弱无力,食少腹胀,大便稀溏,近五六年,经常口舌生疮,几乎每月必发。初起,常服用牛黄上清丸、牛黄解毒丸之类,后来口疮越发越频,药越吃越不灵了。余曾予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去升麻、柴胡,加...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677

    0

  • 五大温阳药:附子、肉桂、干姜、吴萸、川椒
    附子、肉桂、干姜、吴萸、川椒,均为热性药,但附子助阳走而不守;干姜散寒,温阳通脉能引附子入肾,而回阳祛寒;肉桂助阳守而不走;吴萸疏肝暖肾,能引热下行,调经治疝等。可见均为热性药,其性味功用又各有不同,...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2561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