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Lù Jiǎo Jiāo

别名

白胶(《本经》),鹿胶(《本经逢原》)。

来源及植物形态

鹿角胶,始载于《本经》,又名白胶。为鹿角煎熬而成的胶块。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山东、北京、上海等地。

采制

熬制时间多在11月至翌年3月间。先将鹿角锯成小段,长10~15厘米。置水中漫漂,每日搅动并换水1~2次,漂至水清,取出,置锅中煎取胶液,反复煎至胶质尽出,角质酥融易碎时为止。将煎出的胶液,过滤合并(或加入明矾细粉少许)静置,滤取清胶液,用文火浓缩(或加入黄酒3%,冰糖5%)至稠膏状,倾入凝胶槽内,俟其自然冷凝,取出,分切为小块,阴干。每块重约1钱5分。剩余的灰白色骨渣即为鹿角霜

性味归经

性味:甘咸,温。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温,无毒。"

③《本草正》:"味甘咸,气温。"


归经:入肝、肾经。

①《本草汇言》:"入手足少阴、厥阴经。"

②《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

功能主治

补血,益精。治肾气不足,虚劳羸瘦,腰痛,阴疽,男子阳痿、滑精,妇女子宫虚冷,崩漏,带下。


既能补肝肾、益精血,又善止血,适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虚劳羸瘦,吐、妞、崩、漏、尿血之偏于虚寒者,以及阴疽等证。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开水或黄酒溶化,5~10g;或入丸、散、膏剂。


注意:阴虚阳亢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得火良。畏大黄。"

②《本草经疏》:"肾虚有火者不宜用,以其偏于补阳也;上焦有痰热及胃家有火者不宜用,以其性热复腻滞难化也。凡吐血下血,系阴虚火炽者,概不得服。"

③《本草汇言》:"肠胃有郁火者,阳有余阴不足者,诸病因血热者,俱忌用之。苟非精寒血冷,阳衰命门无火者,不可概用。"

各家论述

1.《本经》:"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中益气,妇人血闭无子,止痛安胎。"

2.《别录》:"疗吐血,下血,崩中不止,四肢酸疼,多汗,淋露,折跌伤损。"

3.《药性论》:"主男子肾藏气衰虚劳捐,能安胎去冷,治漏下赤白,主吐血。"

4.《医学入门》:"主咳嗽吐血,咯血,嗽血,尿血,下血。"

5.《纲目》:"治劳嗽,尿精,尿血,疮疡肿毒。"

6.《玉楸药解》:"温肝补肾,滋益精血。治阳痿精滑,跌打损伤。"

7.《本草经疏》:"凡作劳之人,中气伤绝,四肢作痛,多汗或吐血下血,皆肝、心受病。白胶味甘气温,入二经而能补益中气,则绝伤和、四肢利、血自止、汗自敛也。折跌伤损,则血瘀而成病,甘温入血,通行又兼补益,故折跌伤损自愈。妇人血闭无子,及崩中淋露,胎痛不安,腰痛羸瘦者,皆血虚肝肾不足之侯,温肝补肾益血,则诸证自退,而胎自得所养也。"

8.《本草汇言》:"鹿角胶,壮元阳,补血气,生精髓,暖筋骨之药也。前古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血气精髓筋骨肠胃。虚者补之,损者培之,绝者续之,怯者强之,寒者暖之,此系血属之精,较草木无情,更增一筹之力矣。"

9.《本经逢原》:"鹿角,生用则散热行血,消肿辟邪,熬胶则益阳补肾,强精活血,总不出通督脉、补命门之用,但胶力稍缓,不能如茸之力峻耳。互参二条《经》旨,乃知茸有交通阳维之功,胶有缘合冲任之用。然非助桂以通其阳,不能除寒热惊痫;非龟、鹿二胶并用,不能达任脉而治羸瘦腰痛;非辅当归、地黄,不能引入冲脉二治妇人血闭胎漏。至若胶治伤中劳绝,即茸主漏下恶血也;胶之补中益气力,即茸之益气强志也。历考《别录》、《外台》、《千金》等方,散血解毒居多,非如近世专一温补为务,殊失一脉相传之义。"

10.《吉林中草药》:"补脑,强心。治大脑水肿。"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