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Dài Huánɡ

别名

黄良、火参、肤如(《吴普本草》),将军(李当之《药录》),锦纹大黄(《千金方》),川军(《中药材手册》),峻(藏名)。

释名

《本草纲目•卷十七•大黄》引李杲云:大黄 “推陈致新,如戡定祸乱,以致太平,所以有将军之号。”四川是大黄主产地之一,故习称川军,制大黄亦称制军。大黄药材质佳者,表面及横断面有如锦缎的花纹,故称锦纹或锦纹大黄,处方亦写川锦纹。

来源及植物形态

大黄,始载于《本经》。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主产于青海、甘肃等地,药材称北大黄。药用大黄主产于四川,药材称南大黄



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



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



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

采制

大黄(又名:生军):原药拣净杂质,大小分档,焖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或切成小块,晒干。


大黄:取大黄片用黄酒均匀喷淋,微焖,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取出晾干(大黄片100斤用黄酒14斤)。


大黄(又名:熟军,制军):取切成小块的生大黄,用黄酒拌匀,放蒸笼内蒸制,或置罐内密封,坐水锅中,隔水蒸透,取出晒干(大黄块100斤用黄酒30~50斤)。亦有按上法反复蒸制2~3次者。


大黄炭:取大黄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面呈焦褐色(存性),略喷清水,取山晒干。


雷公炮炙论》:"凡使大黄,锉蒸,从未至亥,如此蒸七度,晒干。却洒薄蜜水,再蒸一伏时,其大黄劈如乌膏样,于日中晒干用之。"

性味归经

性味:苦,寒.

①《本经》:"味苦,寒。"

②《吴普本草》:"神农、雷公:苦,有毒。扁鹊:苦,无毒。李氏:小寒。"

③《别录》:"大寒,无毒。"

④《药性论》:"味苦甘。"


归经:入胃、大肠、肝经。

《汤液本草》:"入手、足阳明经。"

②《纲目》:"足太阴,手、足阳明,手、足厥阴五经血分药。"

③《本草经解》:"入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阳三焦经,兼入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

功能主治

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治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癥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


1.大黄有良好的泻下作用,能荡涤肠胃,推陈致新,凡实积便秘,脘腹胀满腹痛拒按者,每用为主药。因其苦寒沉降,善能泄热,故实热便秘尤为适宜。阳明腑实证,腑气不通,高热不退,甚至神昏谵语、惊厥者,用其釜底抽薪,急下存阴,腑气得通,诸症随之缓解。积滞肠腑,每致气机窒滞,故用大黄泻下攻积,常配厚朴枳实下气消积之品,及泻下软坚之芒硝,则泻下之力益彰。《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大承气汤即以此四药同用而为攻下之剂。若大黄用量较轻,与麻仁、杏仁蜂蜜等润肠药同用制丸服,则泻下力缓和,方如《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麻子仁丸。可见,配伍、用量不同,大黄泻下力的强弱亦有差异。


若燥屎结于肠中,以致粪水从旁而下,症见纯利清水,其气臭秽,虽泻而腹痛不减,是属热结旁流,仍宜用大黄泻下,并常与润燥通肠的芒硝等同用,以通其燥屎,燥屎通则泄泻止,是为通因通用治法。


大黄泻下之力较峻,因之多用于实积便秘,然而临床每见虚实夹杂之证,既有大便秘结实的一面,又有正气虚的一面,在使用大黄时应配伍扶正之品,攻补兼施,标本并顾,使攻不伤正,补不恋邪。若阳明腑实证而见气血不足者,配人参当归以补气养血,方如《伤寒六书•卷三》黄龙汤;若热结津伤,燥屎不行者,配麦冬生地玄参等养阴生津之品,以增液通便,方如《温病条辨•卷二》增液承气汤;若脾阳不足,冷积便秘,配附子干姜以温阳,人参甘草以补脾,大黄苦寒之性受制,通便而不伤阳,方如《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温脾汤


大黄亦可用于痢疾积滞未尽者。痢疾初起,虽泻下频繁,然湿热积滞阻于肠腑,故泻而不畅,里急后重。运用大黄泻下清热,使肠道湿热积滞有下泄之路,治疗比较彻底,不致转成慢性。目前治疗中毒性菌痢,本品实为要药。《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泻痢论》大黄汤,即单用一味大黄,用酒煎服,治疗泻痢湿热邪盛者。复方亦可配伍黄连黄芩白芍等。若痢久脾阳受损而积滞未尽者,可配附子干姜等温阳之品,前述温脾法亦颇为适用。


此外,在应用驱虫药时,配伍大黄泻下,有助于将肠寄生虫排出体外。


2.大黄的泻火作用,不仅寒能清热,且能泻下泄热,火热证大便秘结者,服后大便通畅,热邪得以下泄;火势上炎,即使无便秘者,亦可赖以清热泻火。其泻火作用,主要适用于以下病证:①火邪上炎所致的头痛目赤、咽痛、齿龈肿痛、口舌生疮等,每伴见大便秘结,常以大黄加入其他清热泻火药中,以加强其清泄作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凉膈散,即以大黄配朴硝、栀子黄芩连翘等,治疗中上焦邪热偏盛之证。若肝火偏亢,见头痛、易怒、惊搐见便秘者,常配龙胆草、栀子夏枯草等清肝药同用。②血热妄行之吐血、咯血、衄血。大黄入血分,能泻火止血,因其兼能活血祛瘀,故有止血不留瘀之优点。可单味应用,或配伍泻火、养阴药。《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泻心汤,即以本品配伍黄连黄芩,治疗心火偏亢之吐血衄血。《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治虚劳吐血方,用大黄末,以鲜生地汁拌服。


近年来临床应用单味大黄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3.大黄能清热解毒,内服并借通便作用,使热毒下泄,为治疗热毒疮疡的常用药,既可内服,亦可外用。如《医宗金鉴•卷六十二》双解贵金丸,治背疽初起,便秘脉实,以大黄白芷为丸,葱酒送服,亦可水煎或研末服。外治,可单用大黄粉调敷,亦可加入清热解毒消肿方中,如痈肿外用方《外科正宗•卷一》如意金黄散中即重用大黄。治烧烫伤,可用大黄研末,麻油调敷。


大黄亦可治肠痈,取其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常配丹皮桃仁芒硝等,方如《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大黄牡丹汤。本品亦常与红藤配伍。


4.大黄具有较好的活血祛瘀作用,其特点:一是能下瘀血,使离经之瘀血,从下排出;二是能清瘀热,因瘀发热者颇为适宜。在《本经》中已总结其能“下瘀血,血闭寒热”。凡妇女瘀血经闭、寒热,产后恶露不下癥瘕跌打损伤等证,无论新瘀宿瘀,皆可应用。古方有单用大黄以治瘀血证者。复方应用,常配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活血药;若配水蛭虻虫、䗪虫等,则祛瘀作用更强。方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桃核承气汤抵当汤,《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下瘀血汤。若宿瘀须久服者,应配人参阿胶等补养气血,以防伤正。


5.大黄泻下利水,能排除水饮,水肿停饮正气未衰者,本品与逐水药或利水药同用。如《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己椒苈黄丸,以其与防己葶苈子椒目同用,治疗水走肠间,饮邪内结而浮肿、腹满。《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大陷胸汤,即本品与甘遂芒硝同用,治疗水饮与热邪结聚而致的结胸证。


大黄亦能利小便,清导湿热,治疗湿热黄疸淋证。治黄疸,常配茵陈栀子,即《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茵陈蒿汤。治淋证,常配木通车前子栀子等,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八正散


此外,大黄还能下痰热,治疗实热顽痰所致的咳喘、惊痫、癫痫、癫狂等,常配礞石,如《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引王隐君方滚痰丸。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入汤剂,一般用5~10g;热结重症,可用15~20g;散剂减半。或入丸、散。

大黄泻下作用强,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不宜久煎,应后下,以免减弱泻下力;亦可用开水泡服,或研末吞服。酒大黄,取酒上行之性,多用于热邪见于上部之证。制大黄,泻下力减弱,活血作用较好,多用于瘀血证或不宜峻下者。大黄炭多用于出血证(出血亦可生用)。


外用:研末,水或醋调敷。


注意:

1.本品大苦大寒,易伤胃气,胃弱者忌用,犯之可致食减、泛恶。

2.气血虚弱,无积滞瘀血者忌用。

3.阴疽或痈肿溃后脓清,正气不足者忌用。

4.妇女月经期、妊娠,及产后无瘀滞者慎用或忌用;哺乳期妇女服大黄,婴儿食母乳后,可引起腹泻。

①《本草经集庄》:"黄芩为之使。"

②《药性论》:"忌冷水。恶干漆。"

③《本草经疏》:"凡血闭由于血枯,而不由于热积;寒热由于阴虚,而不由于瘀血癥瘕由于脾胃虚弱,而不由于积滞停留;便秘由于血少肠燥,而不由于热结不通;心腹胀满由于脾虚中气不运,而不由于饮食停滞;女子少腹痛由于厥阴血虚,而不由于经阻老血瘀结;吐、衄血由于阴虚火起于下,炎烁乎上,血热妄行,溢出上窍,而不由于血分实热;偏坠由于肾虚,湿邪乘虚客之而成,而不由于湿热实邪所犯;乳痈肿毒由于盱家气逆,郁郁不舒,以致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而不由于膏粱之变,足生大疔,血分积热所发,法咸忌之,以其损伤胃气故耳。"

④《本草汇言》:"凡病在气分,及胃寒血虚,并妊娠产后,及久病年高之人,并勿轻用大黄。"

⑤《本经逢原》:"肾虚动气及阴疽色白不起等证,不可妄用。"

各家论述

①《本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水谷’一作’水谷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②《别录》:"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


③《药性论》:"主寒热,消食,炼五脏,通女子经候,利水肿,破痰实,冷热积聚,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脓,破留血。"


④《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塑滞、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痰,利大小便,并敷-切疮疖痈毒。"


⑤《纲目》:"主治下痢亦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按语备注

1.大黄又称“川军”,性寒苦泄,为泻下通便之良药,凡实积便秘者,每以之为主药。便秘,肠内糟粕不能及时排除,其产生的毒素吸收入血,损害机体,从而产生各种全身症状,如高热、昏迷、痉厥、头痛等等。应用大黄泻下,排除积滞,清洁肠道,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和对机体的损害,恢复正常的新陈代谢功能。此即是《本经》所总结大黄能“荡涤肠胃,推陈致新”的含义。推而广之,其活血祛瘀、通利水湿,均能起到推陈致新的作用。目前,临床上以大黄为主,随证配伍,治疗尿毒症,对缓解症状,有一定疗效,亦是此理。


大黄的泻火作用,一则赖其苦寒之性以清泄火邪,同时通过泻下,使邪热有下泄之途,起到釜底抽薪作用。可见大黄的泻火作用,与黄连黄芩龙胆草等单纯苦寒清泄者有所不同。故火邪内盛而大便秘结者,宜为首选;即使无便秘者亦可应用。其所治除内火上炎之头痛目赤、咽痛、口疮外,用于热结便秘、血热出血、热毒痈肿,血瘀发热,以及湿热黄疸淋证等,无不与泻火作用有关。


大黄之用途十分广泛,总之以实积、实火、热毒、瘀滞之证为宜。其泻下作用之强弱,每随用法之不同而有异。


2.大黄除内服外,又可外敷治热毒痈肿、水火烫伤,也是取它泻火解毒的功效。


3.服用大黄后,其色素会从小便或汗腺中排泄,故小便、汗液可以出现黄色。此外,哺乳妇女服用后,婴儿吮食乳汁,可能引起腹泻,因此授乳妇女不宜服用。由于本品又能活血行瘀,故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间也必须慎用。

  • 姜春华运用大黄的经验
    姜春华(1908~1992)教授临床以擅用大黄治疗急难重症而著称于世。他曾说:“大黄性味苦寒,为泻火之药。不仅攻坚破积,而且活血化瘀,泻火凉血,清热解毒。”《本经》称大黄为黄良。《景岳全书》推誉大黄为...

    求道

    畅读VIP

    59

    0

  • 临床应用大黄的经验(龚士澄)
    《本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凡血分无郁热,肠胃无积滞,以及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及授乳期中,俱宜慎用。利胆排石肝胆湿热蕴结,...

    求道

    畅读VIP

    127

    0

  • 龚士澄:张景岳的人参、熟地、附子和大黄
    张景岳《本草正》对三百多味常用中药,根据自己的实践体会作了筛选和阐发,各审其阴阳寒热温平及升降浮沉之性味,并举例推崇四味具有代表性的药物。即:人参为补气药之纲维,熟地黄为补精血药之纲维,附子为温里回阳...

    求道

    畅读VIP

    105

    0

  • 王辉武:大黄五忌
    大黄系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能泻下攻积,清热泻大,解毒,活血化瘀。主要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利不爽,湿热黄疸,血...

    求道

    畅读VIP

    162

    0

  • 李翰卿应用大黄的经验(朱进忠)
    一、攻下通便应用大黄治疗各种兼有便秘的证时,应该充分注意:1.大黄的寒、燥、泻三个作用。即是说大黄对实热、湿热的便秘比较适宜。2.大黄的质量和加工方法:西大黄(西军)泻下通便和泻火的作用比较强,川军(...

    求道

    畅读VIP

    114

    0

  • 该条短评为VIP内容,请开通VIP后查看...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3

    0

  • 该条短评为VIP内容,请开通VIP后查看...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2

    0

  • 该条短评为VIP内容,请开通VIP后查看...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7

    0

  • 该条短评为VIP内容,请开通VIP后查看...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4

    0

  • 当大黄遇到附子
    中医配伍之法,或相辅相成,如麻黄配桂枝,大黄配芒硝;或相反相成,如麻黄配石膏,半夏配黄芩。而相反相成中,令人难于驾驭不太敢用的莫如大黄配附子。因为大黄大苦大寒,附子大辛大热,此二药一大寒一大热,乃寒热...

    求道

    畅读VIP

    181

    0

  • 麻黄与大黄能同用吗?(赖海标)
    一般来说,太阳表证宜解表发汗,阳明里证宜清泄里热或攻下里实,邪在半表半里的少阳证宜和解少阳。对于表里同病的治疗原则,张仲景有表里先后三原则,即先表后里、先里后表和表里同治,临证应根据表里证的轻重缓急来...

    求道

    畅读VIP

    1192

    0

  • 大蒜头、芒硝配合大黄调醋治疗急性阑尾炎
    大蒜头、芒硝配合大黄调醋治疗急性阑尾炎 录自《王琦临床医学丛书》下册大蒜头、芒硝配合大黄调醋,是民间用以治疗深部脓肿的验方,我们从中得到启发,试用以治疗阑尾炎得到成功。现报告如下:处方与用法 新鲜大蒜...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653

    0

  • 大黄应用发微
    大黄性味苦寒,归胃、大肠、肝、脾经,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北京中医药大学姜良铎教授临床善用大黄,他认为,欲用好大黄,并非易事,又并非难事,只要勤求古训,博采众长,掌握大黄的炮...

    四君人参

    畅读VIP

    202

    0

  • 周岱翰:话说大黄
    大黄是一味重要的常用中药,明代张景岳谓“因有峻烈威风,积垢荡之顷刻”,故称将军。人参与大黄是补、泻两法之代表药,习俗医生喜补,病家畏泻,每见“人参杀人无罪,大黄救人无功”,使大黄蒙冤不少。中医使用大黄...

    四君人参

    畅读VIP

    197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