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鉴别与治疗
常见证候
气滞恶露不下:产后恶露不下,或虽下不畅,小腹胀痛,胸胁胀满,脘闷食少,舌淡红,脉沉弦。
血瘀恶露不下:产后恶露所下极少,色紫暗,夹有血块,腹痛拒按,或痛处有块,舌质紫,苔薄白,脉沉细或沉涩。
寒凝恶露不下:产后恶露不下,小腹冷痛,喜热熨,肢冷,唇淡口和,舌淡苔白,脉沉迟。
气血两虚恶露不下:产后恶露虽下而忽然终止,自觉小腹坠胀,头晕耳鸣,心悸气短,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鉴别分析
气滞恶露不下与血瘀恶露不下:同为实证,前者由气滞引起,后者因血瘀而致。气滞恶露不下,多因临产情志不遂,或过分忧惧,使气机不舒,气滞则血结,恶露因而不下,以小腹胀痛,胸胁胀满为特点。治宜行气活血,方选香艾芎归饮加减。血瘀恶露不下,系恶血留滞,瘀阻胞宫所致,故其特点为小腹疼痛拒按,或痛处有块等。治宜活血祛瘀,方选生化汤化裁。
血瘀恶露不下与寒凝恶露不下:二者均为血分实证,但病因、病机不同。前者是单纯性的胞宫恶血留滞,以瘀为主;后者是风冷之邪搏结血分,致宫内恶血凝滞,故以寒象为主。后者的辨别要点是小腹冷痛,得温可减,畏寒肢冷,脉迟。治疗重在温经散寒,但应结合兼证分别处治,伴恶寒发热等表证者,用熟料五积散发之;若兼腹痛呕吐,或咳逆者,用大温经汤散之;若腹部冷痛者,用香桂散温之;若四肢厥冷,唇淡口和,偏实者用少腹逐瘀汤温而行之,偏虚者则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温而补之。
气血两虚恶露不下:多因身体素虚,气血不足;或因滞产、难产耗伤气血,致气虚血少,无血可下。其辨证要点是小腹微胀而痛不甚,兼见头晕耳鸣,心悸气短,神疲肢倦,舌淡,脉细弱等,与上述实证迥异,不难鉴别。治疗当益气补血,轻者用圣愈汤,重者用十全大补汤、归脾汤等。

四君人参
畅读VIP

645

0


白术
签约讲师
畅读VIP

633

0


白术
签约讲师
畅读VIP

592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