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消息

写文章

饮片形态


拼音

Chuān Xiōnɡ

别名

山鞠穷(《左传》),芎藭(《本经》),香果(《吴普本草》),胡藭(《别录》),马衔芎藭(陶弘景),雀脑芎,京芎(《本草图经》),贯芎((珍珠囊》),抚芎(《丹溪心法》),台芎(《本草蒙筌》),西芎(《纲目》)。

释名

《本草纲目•卷十四•芎䓖》:“芎本作营,名义未详。或云:人头穹窿穷高,天之象也。此药上行,专治头脑诸疾,故有芎䓖之名。……其出关中者,呼为京芎,亦曰西芎;出蜀中者,为川芎;……出江南者,为抚芎,皆因地而名也。《左传》:‘楚人谓萧人曰:有麦曲乎?有山鞠穷乎?河鱼腹疾奈何?‘二物皆御湿,故以谕之。丹溪朱氏治六郁越鞠丸中用越桃、鞠穷,故以命名。”

来源及植物形态

川芎,始载于《本经》,原名芎䓖。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四川,云南、湖南、湖北、贵州、甘肃、陕西等省亦有出产。


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采制

平原栽培者以小满后4~5天收采为佳,山地栽培者多在8~9月采收。将根茎挖出,除净茎叶及泥沙,洗净,晒干或烘干,再用撞笼撞去须根。


川芎:拣去杂质,分开大、小个,用水浸泡,晒晾,闷润后切片,干燥。


川芎:取川芎片用黄酒喷洒均匀,稍闷,置锅内炒至微焦为度,取出放凉(每川芎片100斤,用黄酒12斤8两)。

性味归经

性味:辛,温。

①《本经》:"味辛,温。"

②《吴普本草》:"黄帝岐伯雷公:辛,无毒,香。扁鹊:酸,无毒。李氏:生温,熟寒。"

③《唐本草》:"味苦辛。"

④《本草正》:"味辛微甘,气温。"


归经:入肝、胆经。

《汤液本草》:"入手足厥阴经、少阳经。"

②《药品化义》:"入肝、脾、三焦三经。"

功能主治

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1.川芎在《本经》中列为上品,味辛性温,既能行散开郁,又擅通行血脉,其气芳香走窜,具有能升能降之二向性。金代张元素概括其功用特点,赞其能“上行头目,下行血海”。


本品既活血,又行气,在活血与行气二者之间,其功尤长于活血,故《本草纲目•卷十四•芎䓖》称本品为“血中气药。”临床常用于血瘀气滞诸证。①妇女月经来潮,与冲脉的调节功能有密切关系。《灵枢•海论》篇曰:“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谓冲脉是十二经脉会聚之处。故冲脉能调节十二经的气血,有 “冲为血海”之称。川芎秉走散之性,能下行血海,为活血调经常用之品。月经不调,或前或后者,可与益母草茺蔚子当归白芍等药配伍,如《医学心悟•卷五》益母胜金丹;若血热者再加丹皮生地;血寒者加肉桂倒经鼻衄者加牛膝白茅根;经闭者加红花泽兰;若体肥胖患经闭证属痰湿阻滞者,宜用本品配伍当归香附苍术等药,再与《重订严氏济生方•咳喘痰饮门》导痰汤(半夏、橘红、赤茯苓天南星枳实、炙甘草生姜)合用。瘀血内阻,经行腹痛,或有血块,色紫暗者,可与桃仁红花当归白芍等配伍,如《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卷十五》桃红四物汤;用于冲任虚寒,瘀血内阻,经行少腹冷痛者,可与桂枝吴茱萸丹皮当归等合用,如《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温经汤;用于难产,可与当归牛膝龟甲等品同用;用于产后恶露不行,少腹疼痛,证属血虚有寒,兼夹瘀滞者,可与当归桃仁炮姜、炙甘草配合同用,即《傅青主女科•产后编上卷》生化汤。②川芎既能活血祛瘀以通脉,又能行气开郁以止痛。用于肝气郁结,胁肋疼痛,胸脘胀闷等证,可与柴胡香附白芍枳壳等药配伍同用,如《景岳全书•古方八阵》柴胡疏肝散;用于瘀血停滞,胸胁刺痛,可与桃仁红花当归柴胡等同用,如《医林改错•卷上》血府逐瘀汤。③心脉瘀阻胸痹作痛者,《孙氏集效方》以川芎单味为末,烧酒送服。④因气虚血瘀经隧不通,筋脉肌肉失于濡养之中风后遗症,症见肢体麻木不仁、半身不遂等,可与黄芪当归红花地龙等药配用,如 《医林改错•卷下》补阳还五汤。⑤川芎为伤外科常用之品,能通达气血,活血定痛。对跌打损伤,常与当归赤芍红花等配合同用;对疮疡成脓而不溃,由于正虚而不能托毒外出者,常配合黄芪当归皂角刺等补益气血、托毒消肿之品同用,如《外科正宗•卷一》托里消毒散。


2.川芎辛香升散,能上行头目,功擅祛风止痛,为治头痛之要药。有 “头痛必用川芎”之说。若遇头痛如裂而无内火炽盛之证者,可用本品与川藁本配伍,则祛风止痛之力增强。对于外感风寒头痛,常配白芷防风细辛等辛温发表,祛风止痛之品同用,如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川芎茶调散;对风热头痛,可配菊花石膏僵蚕等祛风清热之品同用,如《卫生宝鉴•卷九》川芎散;对风湿头痛,可配羌活藁本防风等祛风胜湿止痛之品同用,如《内外伤辨惑论•卷中》羌活胜湿汤;对血瘀头痛,可配当归桃仁红花等活血祛瘀之品同用,如血府逐瘀汤;对血虚头痛,可配当归、地黄、白芍等养血平肝之品同用。若治风寒湿痹、肢体关节疼痛之证,可与羌活独活海风藤等祛风通络止痛药配伍同用,如《医学心悟•卷三》蠲痹汤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本品味辛,性偏温燥,且有升散作用,如属阴虚火旺、舌红津少口干者不宜应用;又本品性善走窜,活血行气之力较强,故月经过多者亦不宜应用。

①《本草经集注》:"白芷为之使。恶黄连。"

②《品汇精要》:"久服则走散真气。"

③《本草蒙筌》:"恶黄芪、山茱、狼毒。畏硝石、滑石黄连。反藜芦。"

④《本草经疏》:"凡病人上盛下虚,虚火炎上,呕吐咳嗽自汗、易汗、盗汗咽干口燥,发热作渴烦躁,法并忌之。"

⑤《本草从新》:"气升痰喘不宜用。"

⑥《得配本草》:"火剧中满,脾虚食少,火郁头痛皆禁用。"

各家论述

1.《本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


2.《别录》:"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胁风痛,温中内寒。"


3.陶弘景:"齿根出血者,含之多瘥。"


4.《药性论》:"治腰脚软弱,半身不遂,主胞衣不出,治腹内冷痛。"


5.《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癥结宿血,养新血,长肉,鼻洪,吐血及溺血,痔瘘,脑痈发背,瘰疬瘿赘,疮疥,及排脓消瘀血。"


6.《医学启源》:"补血,治血虚头痛。"


7.王好古:"搜肝气,补肝血,润肝燥,补风虚。"


8.《纲目》:燥湿,止泻痢,行气开郁。芎藭,血中气药也,肝苦急以辛补之,故血虚者宜之;辛以散之,故气郁者宜之。《左传》言麦麴、鞠穷御湿,治河鱼腹疾。予治湿泻,每加二味,其应如响。血痢已通而痛不止者,乃阴亏气郁,药中加芎为佐,气行血调,其病立止。


9.《药对》:芎藭,得细辛疗金疮止痛,得牡蛎疗头风吐逆。


10.《本草图经》:古方单用芎藭含嘴,以主口齿疾,近世或蜜和作指大丸,欲寝服之,治风疾殊佳。


11.《本草衍义》:芎藭,今人所用最多,头面风不可阙也,然须以他药佐之。


12.《丹溪心法》苍术、抚芎,总解诸郁,随证加入诸药,凡郁皆在中焦,以苍术、抚芎开提其气以升之。朱震亨川芎味辛,但能升上而不能下守,血贵宁静而不贵躁动,四物汤用之以畅血中之元气,使血自生,非谓其能养血也。即痈疽诸疮肿痛药中多用之者,以其入心而散火邪耳。又开郁行气,止胁痛、心腹坚痛、诸寒冷气疝气,亦以川芎辛温,兼入手、足厥阴气分,行气血而邪自散也。


13.《本草正》:川芎,其性善散,又走肝经,气中之血药也。反藜芦,畏硝石、滑石黄连者,以其沉寒而制其升散之性也。芍归俱属血药,而芎之散动尤甚于归,故能散风寒,治头痛,破瘀蓄,通血脉,解结气,逐疼痛,排脓消肿,逐血通经。同细辛煎服,治金疮作痛;以其气升,故兼理崩漏眩运,以其甘少,故散则有余,补则不足,惟风寒之头痛,极宜用之。若三阳火壅于上而痛者,得升反甚,今人不明升降,而但知川芎头痛,谬亦甚矣。


14.《本草汇言》:芎藭,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血中气药。尝为当归所使,非第治血有功,而治气亦神验也。凡散寒湿、去风气、明目疾、解头风、除胁痛、养胎前、益产后,又症瘕结聚、血闭不行、痛痒疮疡、痈疽寒热、脚弱痿痹、肿痛却步,并能治之。味辛性阳,气善走窜而无阴凝粘滞之态,虽入血分,又能去一切风、调一切气。同苏叶,可以散风寒于表分,同耆、术,可以温中气而通行肝脾,同归、芍,可以生血脉而贯通营阴,若产科、眼科、疮肿科,此为要药。


15.《本草正义》:芎藭有纹如雀脑,质虽坚实,而性最疏通,味薄气雄,功用专在气分,上升头顶,旁达肌肤,一往直前,走而不守。考仲景方中用芎藭,唯《金匮》妇人篇独多,其当归芍药散,则曰怀妊腹中绞痛;其当归散,则曰妊娠宜常服;其白术散,则曰妊娠养胎,皆不论寒热虚实,而浑浑然一方可以统治。仲景必不若是之颟顸,此当是传写有所脱佚。惟胶艾汤温经汤二方,归芎并重,以阿胶厚腻有余,恐其迟滞,因以血中行气者,为之疏通,庶几守者走者,得互相调剂,古方之于芎藭,其用意自可想见。后人四物汤,虽本于胶艾,而仅取芎、归、芍、地四者,谓为妇科调血主剂,终嫌笼统不切,古人必无此浑沌治法。近贤论四物,已谓守者太守,走者太走,其说甚是。戴九灵《丹溪传》已谓血虚发热,非芎、归辛温所宜。吴鞠通论产后即申丹溪之旨,皆有卓见。

按语备注

川芎既能活血祛瘀,又能行气止痛,自古即为缓解心脉瘀阻、胸痹作痛的良药。经药理实验发现川芎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等作用,故近年临床多用治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药理实验还发现川芎有镇静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具有安神之功。由此对《金匮要略》治虚烦内热不眠,为何取辛散温燥川芎,获得合理之解释。可以说酸枣仁汤之组成,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典范之一。若单纯从辨证论治的观点分析,治虚烦内热不眠,除枣仁、茯苓知母甘草四味药物适合病情外,似应选用当归白芍生地等补血和营养阴之品较为合拍,不宜选用川芎。从辨病观点出发,川芎有镇静安神之功,酸枣仁汤之取川芎为辅助药,是非常合理的。同时可据以测知,前贤在创制此方时,已在临证实践中体会到川芎有安神之功。由于川芎性偏温燥,故又取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之知母以纠其偏。


川芎辛温升散,故有言甚者认为其“单服久服,令人暴亡”,提出川芎不宜单用或长期服用。清 •陈士铎亦在《本草新编•卷之二•川芎》中写道:“此药可君可臣,又可为佐使,但不可单用,必须以补气、补血之药佐之,则利大而功倍”,此说强调了川芎配伍应用的重要性。综观古代本草中,确有不少涉及川芎配伍应用。如《本草经集注》云,川芎“得细辛,疗金疮止痛,得牡蛎,疗头风吐逆”;《赤水玄珠》川芎治头晕目眩,应与天麻同用,“得天麻则止头眩”;《本草汇言》则将川芎临床配伍作了概括,言道:“同苏叶,可以散风寒于表分;同甚、术,可以温中气而通行肝脾;同归、芍,可以生血脉而贯通营阴”等等。这些皆为前人临床应用川芎的经验结晶,应加以重视。

  • 大剂量川芎治疗偏头痛效果好
    西医学治疗偏头痛还没有比较有效的方法。笔者在辩证论治的基础方中加入大剂量川芎治疗偏头痛,取得了理想疗效。偏头痛也称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发作性头痛疾患。头痛多偏于一侧,或左右交替发作,常伴有...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257

    0

  • 地龙川芎合用三功效
    一可平喘止咳。地龙咸寒沉降,有解痉平喘之功;川芎辛温升散,有利肺散邪之效,二药相伍,有较强的止咳平喘作用。小儿肺热咳喘者,加桑白皮、地骨皮、葶苈子清泻肺热;风寒咳喘者,加麻黄、杏仁、荆芥、前胡祛风散寒...

    四君人参

    畅读VIP

    475

    0

  • 川芎配藁本散肝寒
    川芎味辛性温,辛温,为血中气药,归肝经,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又秉升散之性,能上行头目,为头痛之要药,历代医家在头痛的治疗中十分重视,如张元素称川芎“上行头目,下行血海,能散肝经之风,治少阳厥阴经头...

    四君人参

    537

    0

  • 何钱:治偏头痛须重用川芎
    偏头痛属中医 “头痛”、“偏头痛”范畴,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以反复发生的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病因虽多,然终以肝经风火,上扰清窍为主要病机,用药多选清肝潜降,疏风散火止痛之品,每获良效,川芎最...

    四君人参

    446

    0

  • 川芎治偏头痛须量大 否则无效
    何绍奇《读书析疑与临证得失》有如下案例:张某,男,20余岁,工人。患偏头痛数年,二三月辄一发,发则疼痛难忍,必以头频频用力触墙,始可稍缓。数年间遍尝中西药不效。刻下正值发作,患者不断以拳击其头,坐立不...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248

    0

  • 颜德馨:川芎应用心悟
    原载于《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年第1期《主治秘要》称“芎穷,其用有四,少阳引经一也;诸头痛二也,助清阳三也,湿气在头四也”,古人观点颇多启迪。兹将临床应用川芎药对经验介绍于下:川芎配羌活 功擅祛风止...

    四君人参

    392

    0

  • 加味散偏汤治疗头痛经验谈
    散偏汤出自陈士铎的《辨证录》,主要用来治疗偏正头风,以此方为基础的加减方层出不穷,多用来之疗偏正头风,三叉神经痛和脑血管病后遗症等,疗效都比较理想。我治疗头痛和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也是散偏汤,用于痰瘀交...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302

    0

  • 当归与川芎琐谈
    民间有“十个先生九当归”的说法,可见当归应用有多广泛,越是这种到处都用的药物越难找出它作用的主线。古人也认为它“证治不能概定,唯在引用合宜”。因此对它的论述也多是“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畅读VIP

    307

    0

  • 新道少斋中医讲稿:头痛须用川芎
    李东垣先生有关头部引经药的经验,一直为临床所用。他说:“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加各引经药,太阳羌活,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厥阴吴茱萸,少阴细辛也。”特别是川芎善行血中之风,祛血中之风,上达巅顶...

    四君人参

    四君严选

    523

    0

  • 查看更多

    课程
    更多 >
    电子书
    更多 >
    最新资源
    更多 >
    疾病导航
    更多 >

    忘记密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注册账号

    我已阅读并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请扫码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请刷新页面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